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风雨入南屏(散文)

精品 【星月】风雨入南屏(散文)


作者:京城散人 秀才,1707.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63发表时间:2018-05-11 08:45:35
摘要:但愿历经千年风霜雪雨的古村,在万千气象中变得愈发成熟,借助风雨雷电,冲刷人间不平,清晰展现古往今来忠奸贤愚、雅俗荣辱,把往事向来者娓娓道来……


   一
   戊戌入夏,我在颐和园苏州街茶室小坐,与文友海阔天空闲聊。忽然,弹奏琵琶的江南女指尖一转,恍如柔风细雨般的旋律扑面而来。那是一首令人百听不厌的《南屏晚钟》。文友与我会意一笑,“南屏”一词便融入我们的话题。由此延展,议起北京圆明园福海南岸十字型亭外檐,乾隆帝御书——“南屏晚钟”,继而,话题落在杭州西湖的南屏山。
   遥想唐宋文采飞扬之时,每当西子湖畔、南屏翠峰中的净慈寺里传来浑厚、深沉、悠扬的钟鸣,行游的骚人墨客便陶醉在晚风拂堤、柳丝弄影、潋滟迭起、渔火初现的画面中。不久,以南屏晚钟为题意的艺术形式便入歌、入诗、入画、入戏……说到这里,文友一脸天真向我询问,“南屏”一景,真的非圆明园、西湖莫属?
   我故作神秘摇头一笑。告诉文友,10年前,也是初夏之交时段,我在皖南黟县游走了一番后,看到实实在在的“南屏一景”。圆明园“西湖十景”的“南屏晚钟”与杭城西湖“南屏晚钟”早已远去,而黟县南屏古村的风韵至今依然。
  
   二
   那年,我刚一迈入南屏村,便生发一种震撼。深感江南许多山川形胜,不在于地广,多见于神巧。君不见,天地造物主,仅在林原山水间不经意点上几笔,皖南的游图上便陡增了几分色调。“黟”为黑色、“青”为蓝色,南有黄山白岳,中有古黟,北有青阳。由此,黄、白、青、黑缀连成玄妙色泽,让历代过客们沐着春风秋雨,饶有兴味品味了千百年。
   一旦进入南屏,村周边的山水,又酷似精致画框,把奇闻轶事融渗其中,致使那些在西递宏村流连的观光者不得不沿着蜿蜒古道,奔向“世外桃园又一村”,去追寻一代风流的遗迹。
   一场穿林打叶的风雨突袭了南屏村后,留给碎石铺就的古道、森然静穆的祠堂、曲折幽深的庭院,连同兀立在绿野上的牌楼一份清新爽适。我踏着的石板路穿行巷陌之间,像徜徉在鸿篇巨制的书香中。
  
   三
   与皖南其他古村落所不同的是,在南屏三山、武陵溪之畔,深沉的史事、居住的古人,大多有惊人的两面性。既有陶渊明的后裔隐遁世外的遗痕,也有三国纷争疆土的古战场。既居住过卖国奸相秦桧,也居住过抗战前夕,与鲁迅、郭沫若等人发表联合宣言御侮卫国的周瘦鹃。既有安居守贫的布衣寒士,也有驰骋江南的巨贾名商……百代兴亡朝复暮,南屏三山下的晨雨夕烟,飘升起人间多少是非成败和芸芸因果?
   雨后,从南屏古村的祠堂里飘来木雕被浸润后散发着特有的清香,丝丝缕缕、清清淡淡,从叙秩堂、尚素堂、叶奎光堂和程家祠堂穿过。我尽量把脚步放轻,深恐惊扰了在歇山重檐深处栖息的堂前燕。巷口闲坐的老人对我说,他小的时候,就听爷爷讲,旧祠堂里有传代雨燕。每当雨前雨后,都不停地在雕梁画栋之间飞掠穿梭。或许,旧时堂前燕,是惟一能见证南屏漫漫史事的血肉之躯?
   南屏村建筑,精巧别致、布局奇美,倘若让目光凝聚其独特之处,亦或是程氏宗祠背后的“小洋楼”。我在楼前长时间伫立,让繁杂的思绪归拢、集中,穿越一个时代……
  
   四
   清末,一个深秋,南屏富商叶坚吾笑容可掬、发迹回乡。多年在海内外经营的生意人,在房地产规划上自然要独辟蹊径。但见他抖落征尘,便在古村72条巷、36眼井和数百栋徽派民居前徘徊、沉思。几日之后,他大胆提出:建新楼要突破传统“徽建”格局,在拱门及门窗格式上融入罗马建筑的格调。不久,采光充盈、视野开阔的小楼随着众人的惊叹声,兀立在“鸡鸣桑树颠,依依墟里烟”的民居深处。试想,当年人们在称呼此建筑为“小洋楼”时,内心当是五味杂陈。
   天边垂挂着七彩长虹,翠叶上滚动着晶亮的雨珠,半春园里名花古木与花草鱼虫更显生机盎然。毫不夸张地讲,此园的花木可占南屏园林的大半“春色”。然而,我以为,所谓春色,若仅指莺飞草长、蝶舞燕语,便显落俗。若指抗战期间“国破山河在”时的“城春草木深”,则意趣更觉深远。
   抗战初期,苏、沪、杭相继沦陷。才华横溢的爱国志士不愿在日寇、汉奸的掌控下运笔撰文,于是陆续来到南屏村避难。有《申报》副刊的主编周瘦鹃、有“苏州剑客”之称的作家程小青、有翻译首版中文本《共产党宣言》的吴道存、有蒋纬国的老师——历史学家张梦白等。
   这里虽听不见江南的枪炮声和难民的呻吟声,但文人们的心依旧很沉重。他们默默品着茶,默默仰望着铅灰色的天空,数日后,“苦茶诗会”上的一首首忧愤交加的诗歌喷涌而出。最为铿锵有力的诗作,当属程小青的一首七绝:“家残国破走天涯,断雁沉沉客梦赊。敌忾满腔何处诉?一声长啸一杯茶。”山河明媚,众人堪叹,仅剩“半春”,那境况是何等凄楚!在半春园,慷慨激昂的文人面对奇花异草,惟有凄凉之感。
   那日,我在盆景园前久久伫立。感觉周瘦鹃的名字应在奇异的盆景旁熠熠生辉。历代奇才无论身处何境,总会有一番作为。被鲁迅称为“昏夜之微光,鸡群之鸣鹤”的作家周瘦鹃,客居南屏一年,竟然成了一代园艺大师。谁也不能否认,先生精心栽培的梅、松盆景,强化了他不惧风雪严寒的性情。一年后,先生回沪,一篇篇唤起同胞共同抗敌的作品如《祖国之徽》、《亡国奴日记》、《卖国奴日记》便如泉如涌,提振了民族士气。
  
   五
   雨后的清风,温润且柔美,萦回在村边武陵溪上。我向南屏村的金竹山、淋沥山和南屏山走去。古道稍感泥泞,却凸显悠悠古韵。我在淋沥山一隅与茶商攀谈,权作小憩。
   茶叙间,听闻淋沥山曾有一座书院“道一堂”,四方大儒常在此讲学布道,声名远播,后毁于魏忠贤专权之时。民国初的几位江淮名流多次集资兴建,但总是少见人气。据说,与南宋奸相秦桧曾在此读书有关。茶罢,我走入古村一家旧书店,从几册古籍中搜寻到一幕情景——北宋绍圣年间,祁门城里的汪伯彦,曾教祁门县令的两个外甥读书,一名秦桧;一名秦梓。相传一位四方云游的相士来访,未到门前就大吃一惊:“谁料这深山野村里,竟然出了三个宰相!”说完就要飘然而去。有好奇者拦住他问:“既然有三个宰相,你何必片刻不留?”相士叹道:“一门三宰相,并无半忠良!”说罢连连摇头,渐行渐远。
   数年后,秦桧的老师汪伯彦官至知枢密院事,开始排挤陷害李钢、陈东等贤臣。秦氏兄弟也在南宋位列权相,谋杀忠良、贪腐卖国,最终导致身败名裂。
   我一面叹息,一面走进一条10余米长的秦桧街。奇怪的是,古街虽留有南宋遗迹,但来往的游人都来去匆匆。于是,拦住路人询问。原来,南宋奸相在此居住。游人到此,多对此处鄙弃责骂,谁也不愿意在那里留影。
   我又是一阵叹息。忽然,东南风袭来,天色再次阴暗,雷雨去而复返。南屏的峰、草、树、溪、路、亭、巷连同民居在震撼中迷茫,但愿历经千年风霜雪雨的古村,在万千气象中变得愈发成熟,借助风雨雷电,冲刷人间不平,清晰展现古往今来忠奸贤愚、雅俗荣辱,把往事向来者娓娓道来……
  

共 271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南屏晚钟》是一首动听的歌曲,更是道出了南屏晚钟的秀丽景色和人们的愉悦心情。从这首歌写起,作者简单交待了圆明园、西湖的南屏晚钟之令人陶醉,笔锋一转,开始写自己眼中精致的南屏村。于是,这里的环境,相关的历史与人物在作者的笔下犹如一个个慢镜头,被缓缓推出。清末南屏富商叶坚吾的创意令这里出现的新的格局,还有著名的周瘦鹃、程小青、吴道存、张梦白等都给南屏增加了更多的风景。作者历数南屏名人,当然也没有忘了还有一个臭名昭著的秦桧。千秋史事任凭说,这不只是南屏自然中的风雨,更是南屏历史上的风雨,令作者感慨万千。沿着作者的视线,我们也徜徉在南屏这一方土地,感慨之后,更多的是沉浸在这优美的歌声和秀丽的景色中,给南屏的秀美再加一笔亮色。妙文荐赏。【编辑:快乐永远】【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512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8-05-11 08:48:33
  感谢冯老师支持。祝创作愉快。
2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8-05-11 08:50:23
  这篇文章以南屏为点,以历史为轴,可谓写得精致而又厚实,欣赏了。
3 楼        文友:京城散人        2018-05-11 08:51:48
  谢星月承载,社长编评!
本名:冯新生。笔名:心声、京城散人。 生性散淡、诗文为伴。云下行游、茶旁敲键。 笑看功利、远离羁绊。敬仰禅林、心香一瓣。
4 楼        文友:红尘一莲        2018-05-11 10:07:38
  好文欣赏学习,感谢老师支持星月,遥祝安康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