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PK大奖赛”】桃花开了,姑娘嫁了(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PK大奖赛”】桃花开了,姑娘嫁了(散文)


作者:孙梦秋 布衣,184.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40发表时间:2018-05-12 08:32:24
摘要:关于桃花,关于人生,一段历史,一份阅历,一种传奇,一点思考……


   小时候我最喜欢跟着村子里娶媳妇的队伍欢快地跑着,看那喜庆的场面,听那热闹的唢呐声声,嘴里嘻嘻哈哈地喊:“嘟嘟哇,嘟嘟哇,你家有女嫁我家……”
   再后来,青涩的青春不期而至,读任洪渊先生的诗《她,永远十八岁》,读到“历史都会有一次青春的冲动/红楼梦里的梦/还要迷乱一次/桃花扇上的桃花/还要缤纷一次”的时候,瞬间痴醉了。
   大学的时候,读《诗经▪桃夭》,读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时,忽然想起了小时候跟着娶媳妇队伍乱跑的情景,想起了故乡三月的原野上桃花灿若云锦,于是便在潜意识里总是把新娘和桃花画上了等号。
   成年以后,这些与桃花有关的记忆,总是在春夜梦回之际蓦然绽放在寂寥的心头,于是就突发奇想,要是在所有的花儿中选一种又俗又雅的花儿,该选什么呢?
   我觉得应该选桃花。
   桃花的特点是艳。说桃花俗,是因为它艳,太艳了,艳到泛滥,所以就有了“俗艳”、“烂桃花”的说法;说桃花雅,也是因为它的艳,太艳了,艳到浪漫,所以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们题咏桃花的名篇佳句不胜枚举。
   有写《桃花扇》的孔尚任,写《桃花诗》的唐伯虎,还有写桃花潭的李白、写人面桃花的崔护。桃花之于他们是梦中的情人、诗里的灵魂,是他们心灵中一抹永世不忘的红颜……
  
   二
   崔护的桃花诗是古今最有名的,绝大多数人都知道“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名诗。
   宋代《太平广记》记载,崔护年轻时到京城长安科举考试,名落孙山。郁郁之际,游逛到京城南郊的一个地方,当时春风拂面、桃花灿烂。灿若云霞的桃花丛中有一位貌若桃花的妙龄少女,落第少年的心霎时间萌动了……第二年,这位曾经落魄的士子终于进士及第。春风得意之际,他想到了那个让他春心萌动的桃花少女,于是他在春风骀荡的三月里再次故地重游,期望能找到那位桃腮妖娆的少女,可是造化弄人,“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首《题都城南庄》的桃花诗,就这样惆怅而浪漫地流传了下来。
   和崔护的故事有点相似的是唐代的另一位大诗人刘禹锡。唐代贞元年间,洛阳才子刘禹锡因为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而被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十年后拨乱反正奉调回京城做官。此间,听说玄都观里的桃花盛极一时,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了《游玄都观》一诗,盛传一时。“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这句赞美桃花,感叹命运的诗句,愣是被人从桃花里挑出了反骨,从赞美和感慨里看出了嘲讽和不满,于是乎再贬,而且比上次更远。又十几年过去了,皇帝也换了几个了,垂垂老矣的他终于被再次被召回长安。回到长安之后,诗人又去游览玄都观,想寻找那片与他的命运转折息息相关的桃花林,然而桃花荡然无存,映入眼帘的是无边无际的油菜花。他感慨万端,即兴赋诗《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桃花呢?种桃花的道士呢?怎么就变菜花了呢?
   崔护两次去看城南庄的桃花,是为了心中的妙龄少女;刘禹锡两次去看玄都观的桃花,是为了心中的感恩之情。桃花何辜?成为了诗人们表达惆怅的对象。
  
   三
   那年春天在安徽泾县,在细雨濛濛中我走进了桃花潭宾馆,拉开房间的窗帘,打量着这座安静的皖南小城。在苍翠的群山衬托下,它如小家碧玉一般晶莹剔透。
   这里有新四军“皖南事变”纪念馆,有宣纸工业园。然而,青弋江流经万村峭壁下形成的那一汪深潭,就是诗仙的桃花潭?我有些弱弱地表示怀疑。
   桃花潭其实并无桃花,也没有千尺深潭。说白了就是青弋江水在悬崖峭壁下减缓流速形成的一片水潭而已。清代袁枚《随园诗话》里记录了一个故事。李白在宣城的时候,泾县“豪士”汪伦非常想结交他,于是在高人指点下给李白修书一封,辞曰:“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李白是谁?自称臣是醉中仙啊,豪饮、赋诗、赏风景,谪仙一生所好也,于是乎看到汪伦的信之后欣然赴约。到了桃花潭,不见桃花园,举目向四野,酒肆在哪边?这时候汪伦告诉他,信中所言盛景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酒店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万家酒店。
   桃花潭没有桃花,那么桃花坞呢?桃花岛呢?
   一首相传是唐伯虎所作的《桃花诗》这样写到:“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四
   桃花作为一种悲剧美的象征,出现在舞台上并打动人心的当属《桃花扇》。
   《桃花扇》是清代著名戏剧家孔尚任的代表作,通过侯方域和李香君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表现了清初汉族知识分子内心深处悲切的亡国之痛。
   清初在明朝遗族知识分子眼里,大清朝是异族政权对汉族的侵凌和统治,这是正统的儒家思想不能接受的奇耻大辱,所以很多著名的汉族知识分子避世不出软抵硬抗,誓死不和大清朝合作。孔尚任写《桃花扇》,除了总结南明亡国的历史教训,也有痛恨南明的官吏贪污腐败把大好江山断送与异族之手的意思,而那把李香君鲜血浸染的灿若桃花的扇子作为一个艺术符号,既象征着爱情的纯粹和热烈,也诉说着亡国的悲切和决绝!
   当代女作家王安忆在《黄土的儿子》里写到他和路遥的一段对话,她说:“当我们闻说陕北的贫困闭塞之时,就对路遥提出了这样一个科学大胆的建议:为什么不把人们从黄土高坡迁徙出去?这话其实是刺伤了路遥的心,他呈现短暂的一怔,然后脸上露出温和宽容的微笑,他说:“这怎么可以?我们对这土地是很有感情的啊!初春的时候走在山里,满目黄土,忽然峰回路转,崖上立了一枝粉红色的桃花,这时候眼泪就流了下来了。”
   “后来我亲眼目睹了崖上的桃花,它总是孤零零的一棵,枝条疏朗,那点点粉红几乎要被汹涌澎湃的黄土颜色淹没了。我不明白在这样荒凉苍茫的土地上为何能迸发出如此姣嫩的粉红桃花,它好像是抽空了生命中所有纯洁如处子的情感,用尽全力开放了花朵。如果没有路遥的提示,我不会注意到它,它在黄土与蓝天的浓郁背景上只是轻描淡写的一笔,而它是路遥眼中永远伤及心肺的景色。”
   汹涌的黄土高原,粉嫩孱弱的一枝桃花,激荡出滚烫的热泪……我必须承认,当年我读着这文字的时候,眼里的泪水止不住就下来了……
   然而,更让我青春迷乱的依然是任洪渊先生的那首诗:“红楼梦里的梦/还要迷乱一次/桃花扇上的桃花/还要缤纷一次……”这是多么美妙而豪迈的爱情宣言啊!当二百一十六轮满月同时升起的时候,姑娘青春的心潮涌了。桃花缤纷,春梦迷乱,她在酝酿着一次次冲动……
   于是,三月里我看到桃花开了,邻家的姑娘嫁人了……

共 277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三月天,桃花见,憧憬中,桃花言。《桃花开了,姑娘嫁了》这一篇散文,作者文记条理清晰,关于桃花,关于人生,一段历史,一份阅历,一种传奇,一点思考……全文分四章节叙述,解读桃花,剖析人事,古今追溯。人面桃花相映红,析花读桃情思重,桃事几多何处寻? 桃花依旧笑春风。作者桃花文化深研,怀着满心的激情书写,故事描述皆与桃花关联,真可称为“桃花缘”。 世间沧桑情,桃花事写明。美文,推荐赏读,感谢赐稿[荷塘],期待精彩不断!【编辑:程南】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程南        2018-05-12 08:39:32
  漫言桃花,题记我夸,桃文追溯,花论如画...
回复1 楼        文友:孙梦秋        2018-05-12 10:31:16
  谢谢推荐。祝福快乐。
2 楼        文友:程南        2018-05-12 08:39:58
  问候作者,创作快乐!
3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05-13 15:28:01
  桃花,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风情。自古吟诵桃花的文人墨客不胜枚举,桃花也演绎了不少美丽的爱情故事。作者多视觉描写了桃花,俯视时空,思路开阔,情感饱满,结尾意味深长。欣赏学习精彩文章,祝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回复3 楼        文友:孙梦秋        2018-05-13 16:17:49
  谢谢赏读,祝福六世吉祥。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