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PK大奖赛”】王老师(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PK大奖赛”】王老师(散文)


作者:临沟听雨 秀才,1562.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51发表时间:2018-05-13 21:43:18
摘要:正月初六,碧空无云,阳光和煦,这是天色晴朗的日子,和同学相约一起去看望带了我们初中三年的王老师。

正月初六,碧空无云,阳光和煦,这是天色晴朗的日子,和同学相约一起去看望带了我们初中三年的王老师。
   我并没有给老师拜年的习惯,今年是同学从外地回来相约要一起去看看老师。
   我偶尔在大街上会碰到老师,只是寒暄两句就会匆匆告别。一种自卑的心理,深深扎根在灵魂深处,想当初自己不认真读书学业未成,在社会上拼搏多少年也一事无成,我这样的学生老师不能引以为荣的。但是我这半碗水的文字功底,毕竟是初中积累起来,所以应该感恩王老师的辛勤付出。
   同学开着小车把我从家里接走,车子出了县城,很快就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半个小时以后,我们三个来到王老师家里。王老师脸上堆满笑容,赶忙招呼我们,他儿子端来糖块和水果,儿媳赶忙给我们做饭,师娘给我们泡茶,王老师紧紧握着我们的双手在微微颤抖。他和过去一样,身材魁伟,风采依旧,背不驼眼不花,只是无情的岁月在他额头上刻下了两道痕迹,头上的几许白发让我感到了几分沧桑。望着王老师,看着我身边的两名女同学,我百感交集,仿佛又回到了那遥远的过去,我们坐在教师里听老师讲唐诗宋词……
   那一年我以优异成绩考入乡中学,可以说我们这一届学生还是比较幸运的,新的教学大楼刚刚建成。我们不需要去更远的地方读书,学校距离我们村只有四五里路,不算太远,但是学校为了学生能够安心读书,规定所有学生没有特别情况必须住校。教学大楼虽然刚刚建起来,但是学生住宿条件很差,就是过去的老房子老教室。那时候从家里背着馒头带着酸菜,学校能供我们的仅仅是每顿一缸子开水。宿舍是砖墙将老房子隔开的,一班一间。自己从家里带来被褥、麦秆帘子和塑料纸。我有幸被分到一班,一班是个重点班级,我第一次见到了王老师,他容光焕发,衣服朴素而整洁,有一种书香的气质。王老师在教室点完名后让我们先回宿舍,同学们把宿舍打扫干净后就你争我夺吵嚷着争着抢有利的“地盘”,眼看就要发生“战争”了。这时候王老师进来了,及时阻止了我们,说用不了多久学校就给我们宿舍配置床板,暂时只能这样将就。王老师用脚在地上测量,每人两小步。就这样我们把从家里带来的草帘塑料铺在地上,一条条不一样的土布被单摆在地上,如一张五彩的条画。被子叠得整整齐齐如一条花色台阶。墙上钉一排钉子,各种样子的馍包挂在上面,窗台上整齐地摆放着牙缸,虽然条件艰苦,但是王老师把我们宿舍整改得井然有序,给我们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在我们上小学的时候老师都很严厉,一不小心就会挨打受骂。但是,王老师非常和蔼可亲,很少打骂过学生,即使最坏的学生犯了错误,老师也是以理服人。王老师讲课抑扬顿挫娓娓动听,一篇课文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主要内容,分析得头头是道。王老师并不赞成书本有多么整洁干净。他有几次拿出班级里学校最好一位同学的书本,让我们轮流观看,那位同学书本角角落落注释着密密麻麻的字迹,他号召我们大家都向他学习。小学时候我语文成绩并不是很突出,对语文课不是很喜欢,而王老师讲课绘声绘色,我渐渐地喜欢上了语文课。
   王老师家里距离学校不到五百米,但是他除过星期天很少回家。王老师每天讲课备课、阅览作业,平时测验试卷都是他亲自出题,然后去油印。那时老师的工资并不高,有时候还经常拖欠,更谈不上什么奖金福利,但是王老师毫无怨言。
   喜欢王老师,不仅因为他的教学认真,而且多才多艺。每当夜幕降临,老师批改完作业备完课,就拿出自己心爱的二胡,专心致志地拉起来,美妙的乐曲,如涓涓细流一般,从老师房子传出来。那时候我们守在老师房子外边,虽然不懂音乐的内涵,但也听得如痴如醉,久久不愿意回宿舍。王老师不仅能拉二胡,而且写的一手好书法,毛笔字刚劲有力,横平竖直,就如同他做人一样,堂堂正正的。
   王老师对待每一个学生都一视同仁,记得初中二年级从兰州转回来一个叫利军的同学,他天资聪明,却很调皮捣蛋。他父亲是兰州炼油厂的干部,母亲也是一家单位干部,在兰州他经常打架斗殴惹事生非,换了几所学校都无改变。他父母实在没有办法了,就把他转回农村老家。希望孩子能在艰苦的农村环境中有所改变。利军的到来,其它班级老师不敢要,因为他毕竟是高干子弟,最终还是王老师接纳了他。利军在学校经常欺负同学,也会搞些恶作剧。记得有一次,他在教学楼后边林子里捉来一条小蛇放在讲台上,吓得女同学都不敢进教室。王老师并没有生气,让利军把小蛇扔出去。王老师把他叫到自己房间苦口婆心地劝说一番。也不知道王老师给利军灌了什么“米汤”,从那以后利军在慢慢改变,期中考试成绩突进第四名。最后一个学期,快中考的时候,利军回兰州了,走时候对王老师感激涕零,说他以后一定回来看望老师,利军走后几乎每一个月给老师写一封书信,告知他在兰州那边的近况。据听说他以后考进了铁路中专。
   班级里还有个从华阴转回来的同学,叫华,和利军不同的是,他的学习成绩很突出,但就是个性太强,有点自以为是,看不起农村的同学和老师。不知道什么原因,华曾经受到英语老师的批评,从此怀恨在心。星期天回家后他从家里偷偷地拿出一把小刀,扬言要杀掉英语老师。王老师发现了这个苗头,在华准备要找英语老师行凶的时候,提前阻止了他。那时候我第一次看到一向和蔼可亲的王老师的威严,他暴跳如雷,狠狠打了华几拳,华的身体微微颤抖着,眼泪扑簌簌落在地上。王老师并没有将此事告诉学校和英语老师,而是带到他的房间说服教育,让他做了检讨。此后华经常晚上去老师那里,原来王老师教他二胡,我才知道老师的苦心,是想让音乐来陶冶他的情操,转变他的不良思想。多少年以后,华以优异成绩考入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国企。多年前我曾经碰见过他,他告诉我要是当初老师不及时阻止,就没有他的今天,他现在已经是一家国企的副经理,至今他依然保持着拉二胡的爱好。
   班级里的几个同学听说村子里有电影,下晚自习以后蹑手蹑脚钻进厕所,他们几个就在黑暗中准备翻墙而过,心想老师不会知道。他们刚爬上墙头往下跳的时候,没有想到有人在下边扶了他们一把,黑暗中他们没有看清人,还说了声“谢谢”转身准备走,王老师说:“你们去哪里?”他们几个一看是王老师,像老鼠见了猫一样,乖乖跟着王老师回到了学校,王老师没有狠批他们,和风细雨地说:“为了看一部电影,你们真是煞费苦心,影响了学习是小事情,翻墙把你们胳膊腿摔坏了成残疾了,咋向你们的父母交代?”经过耐心的教育,他们几个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从此我们班级再没有那个同学翻越墙头了。
   在王老师身上发生过许多许多事情,很多我已经想不起来了。和我同来的两名女同学,她们虽然已经在遥远的地方成家立业,每年回娘家都会来看望老师,这方面我自叹不如。我只记得中考时候,初三四个班级总共考入高中中专三十六名同学,我们班级就占二十几名,老师的辛勤付出有了收获。时光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王老师已经桃李满天下。这么多年喜欢上文学,才后悔当初自己为什么不好好读书,才发现自己基础很差,王老师经常引用的那句古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现在才知道这句话有多么深刻的内涵呀!
   和王老师交谈中,他笑了笑说:“社会也是大学学堂,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既然你喜欢文学,就继续努力学习,我希望有一天能看到我你的专辑也摆在新华书店的书架上!”
   真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啊!王老师再一次开启了我心智的大门,我只有不断地努力,对得起恩师的教诲!
   时候不早了,我们和王老师合影后依依不舍地告别,王老师和师娘将我们送上了车,挥着手一直把我们送到村口,同学车开得很慢,汽车渐渐远去了,王老师的身影越来越小了,但是在我心中他越发高大魁伟……

共 305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写人抒情散文,作者与两位回乡的女同学相约看望教了她们初中三年的王老师。王老师一家热情招待了她们。作者深情地回忆起多才多艺的王老师如何授课、批改作业,如何教育帮助问题生。作者抓住王老师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行细节刻画,从多角度,多方面展示了老师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高尚的精神世界。表达了我对老师的理解和感激之情。文章构思巧妙,结构严谨,现实与回忆穿插,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刻画传神,人物形象突出。感谢老师赐稿荷塘!力荐赏读!【编辑:牙牙吉祥】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菊韵        2018-06-13 09:37:59
  作者的这篇散文语言流畅,感情真挚,从各个方面为我们描述了王老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慈与严兼而有之的良苦用心。王老师的形象生动,言行举止具有真实号。主人公的刻画比较细腻。老师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强,及时阻止悲剧发生,并通过拉二胡来改变学生的脾性。对于翻墙去看电影的学生,老师也给予耐心的开导,直接说出翻墙的危险性,令学生心服口服。感谢老师的美文,读之令人感动,更加明白教育者的苦心。
回复11 楼        文友:临沟听雨        2018-06-13 12:18:19
  谢谢老师精彩点评,祝福在荷塘创作愉快!
共 11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