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守望花开】情满开封游(散文)
我这次开封旅游充满了主人情、夫妻情、父子情,情满开封游,心情特激动,作文以记之,铭刻在心头。我这次开封旅游整整筹划了九年,方才得以成行。
2009年5月10日中午,康乃馨花开,母亲节芬芳。武陟五中老三届44名师生在阔别41年之后重新聚首,于武陟县和平酒家三楼大厅里欢声笑语,济济一堂。忆往昔,恰同学少年,风雨六载同寒窗,少年壮志,慷慨激昂。一半学业书声朗,一半运动口号响,个中滋味,说不出口来,只在心底藏。
四十一年的春风夏露、冬雪秋霜,吹皱了眼角,染白了双鬓,发福了身躯,压弯了脊梁。不见了当年调皮的少年、腼腆的姑娘,一眨眼间,都变成了饱经沧桑的爷爷奶奶辈的人生老将。不管谁的地位再高,财富再多,成就再大,名声再响,都依然还是当年的五中学生。重演当年上课的情景,使人热泪盈眶,荡气回肠。
永难忘,背来干粮,就着凉水,吃糠咽菜,志气高昂。伍分钱一张的白纸,订成一个珍贵的本子,正面写语文,反面写数学,边角当演草,最后写大字,一个本子要派四个用场。永难忘,操场上篮球队的激烈比赛,乒乓球台前英姿飒爽的女将,柳荫下课外小组的兴趣辅导,会议室里演出队的歌声悠扬。
永难忘,教室门前垂柳依依,婀娜多姿;校园东部,桃花盛开,梨花飘香;会议室前,月季丛丛,含苞待放;道旁白杨,高大挺拔,飒飒作响。校园美景就像一幅幅天然的画卷,朵朵花儿就像同学们熟悉的脸庞。
我们就是“老三届”,经历过历史上难以抹灭的篇章。大鸣大放,锻炼了我们的口才、心计;徒步串联,使我们意志坚韧、眼界宽广。我们把它当做童年游戏的继续,人人都从中找到了各自的精神食粮。这是一场不讲究升学率的素质教育啊!把我们教得能说、能写、能喊、能闯,动乱的烽火把我们百炼成钢。这是一笔千年难遇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享用不尽的稀有宝藏。我们虽被运动耽误了三年的学业,却被苦难磨练成了社会的栋梁。我们更懂得适应生存、谋求发展,我们更善于节俭、感恩、拼搏、坚强。
四十一个年头啊,我们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总算走过来了。我们的每个脚印,都很踏实,都很漂亮。我们能吃苦,业务棒,品德高,心性强,特殊的一代人,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赞扬。所有业绩,得益于老师们的辛勤培育,也得益于同学们的互相帮忙。
看今朝,同学们功成名就,已在各个战线上陆续退休、改道转航。望未来,我们都拥有坦荡的心态,宽阔的胸膛。我们在这个特殊班会上互相勉励同学们珍惜四老——老伴、老窝、老本、老友;彻底四忘——忘掉年龄、疾病、恩怨、烦恼。工作退休心不休,心情愉快笑不休,过好退休生活的每一天美好时光。预祝我们下次同学聚会,大家更加快乐,更加健康。
在这次同学聚会上,有的同学热烈地谈论起了开封的菊花节,说开封的菊花文化节会期从10月18日至11月18日,历时一个月。期间,全市共布展菊花295万盆,其中主(分)会场210万盆、社会大环境85万盆。布展的菊花品种涵盖中国、荷兰、意大利、法国、德国、丹麦、以色列、日本、韩国、越南等15个国家的菊花和菊科植物。作为菊花文化节主会场的龙亭景区,布展以景区中轴线为依托,向周边辐射,路旁、岸边、桥面、廊内乃至潘杨二湖之中皆有景点,大立菊、小立菊、悬崖菊、塔菊、艺菊等数十类造型菊更是千姿百态,遍布整个景区。开封菊展上展出的菊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盛开吐蕊,一株株、一盆盆、一丛丛、一堆堆,红的像火,白的像雪,黄的像金,绿的像翡翠,粉的像天边的云霞,千姿百态,遍地生辉。恍惚间,使人觉得如进仙境,身在虚幻迷离之中。它们有的像可爱婴儿那胖嘟嘟的小脸蛋,有的像婀娜多姿的少女那一丝丝往里卷曲着的浪漫烫发,有的像一盏盏造型优美的别致的小灯笼,还有的像一团团毛绒绒的绒线球……每朵菊花都幻化成了一个个神奇可爱的小精灵,在游人面前尽情展现出各自的风采。闻着它们散发出来的一股股诱人的清香,不由得使人心旷神怡,忘返流连。
我特别喜欢被中华民族称为“四君子”之一的菊花。我把最喜爱的“彩菊”倒过来念为“菊彩”,以其谐音把我的名字定为巨才。我还把我的挂有好多菊花画卷的书屋命名为菊香堂,把我的栽种各种菊花的院子起名叫菊香苑,还把我的诗稿起名叫《彩菊满园》,倒过来念,其谐音就是“圆满巨才”。我喜欢菊花到了如此程度,仍然还嫌对菊花酷爱得太浅太浅。每到菊花盛开的深秋时节,我很喜欢观赏菊花。我爱菊花的清秀神韵,更爱它凌霜盛开、西风不落的一身傲骨,它那凌寒不凋、傲霜挺立的可贵品质,鼓舞着我笑对人生,在坎坷不平的道路上谱写了一曲曲的浩然正气之歌。
就在这次同学聚会上,我就开始筹划要去开封旅游观看菊花展,但因各种原因,一直难以成行。
2018年3月16日,我们武陟五中十五班的四十三名老同学以给班主任王秋香庆贺八十大寿为纽带,在阔别五十年之后,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到故地隆重聚会。同学们中间有将军、学者、干部、教师,也有企业家、商人、工人、农民、艺人、养猪。最大的属相狗,最小的属相兔,都是七十岁上下的老人了。我们这班老人三年同窗学习再加上两年半的“文革”,彼此感情非常深厚。同学们的贺礼都很有创意,我无以为敬,就写了组诗《一代宗师王秋香》发表在了江山文学网的“现代诗歌”栏目。
在这次同学聚会上,有的同学又提起了开封4月15日至5月15日要举行“大宋花朝节”,“花朝节”比“菊花节”还要可看,说得我心里更加向往,从此,我就实打实地开始了游开封的一切物质准备。
我恐怕老妻腿脚乏力,就在网上用2680元购买了一辆电动的曼德尔老年代步车,老妻一试特别满意。老妻也怕我腿力不济,就为我也用2680元在网上购买了一辆电动的天津产的涵泰老年代步车。这两辆车小巧玲珑,可以拆卸折叠,体积极小,可以轻松地放入小轿车的后备箱。老妻的车特别安全,车速不快;我的车有三个挡,可快可慢,车的底板距地比她的要高一些,虽说没有她的安全,但适合我的脾气,我也特别满意。家里人害怕我们老两口外出不放心,接下来就是确定陪同人选。大儿子在政府上班,没有时间。大儿媳是执业医师,开有不孕不育诊所。二儿子是执业药师,二儿媳是全科执业医师,开有医药超市。他们两家都很忙。开始议定他们一家出一个人,由二儿子开车,大儿媳负责照料。后来大儿媳需要带着我的大孙子的儿子,不足两岁的重孙子早早特别闹人,带去开封也不合适,又改为大儿子家的大孙女陪同,大孙女去年河南师范大学毕业在焦作教学,还得再等等才有空闲。眼看开封的“花朝节”快要过去,启程的日子也定不下来。我的心特别着急,一上网看开封的天气预报5月8、9、10日三天晴朗,就在5月7日下午5点对二儿子说:“我决定5月8日凌晨准时启程,你若无空就只送我们登上长途汽车,你若有空就把我们直接送到开封,你立即赶回来还不耽误恁家开门营业。”二儿子再无话说,就满口答应了。二儿子的马自达CX-5轿车的后备箱很大,他当即就把两辆老年代步车拆卸折叠放了进去。
2018年5月8日六点半,我们从家里出发上路,车内空间不小,可以半躺着休息。从小董村到武陟县城从南路走22公里,在县城法院附近吃了顿油茶、软油条的早餐,老妻吃得特别高兴。武陟至郑州63.51公里,用时1小时6分钟,郑州至开封63.61公里,用时1小时11分钟,再加上在开封高速的服务区上了一次卫生间,车开到大宋花朝节的主场开封龙亭公园的南门前时已经是上午10点钟了。
老妻属相猪,比我大两岁,已过七十岁,按开封景区规定,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免票;我属相牛,属于六十岁以上规定买半票40元;二儿子买全票80元。我们验票进场,进入了龙亭公园。
2018年4月15日至5月15日龙亭景区举办为期一个月的“2018大宋花朝节”。大宋花朝节”是继“菊花文化节”之外打造的又一特色节会品牌。这座以七朝皇宫遗址而闻名遐迩的国家AAAA级景区,数十万盆迎风绽放的海棠、三色堇等各类应时花卉争奇斗艳,呈现出了一派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花的海洋,让广大游客在阵阵沁人心脾的花香中感受到浓郁的宋文化韵味,在品味大宋文化的同时在花海中纵情遨游。
本届花朝节匠心独运,依托龙亭公园中轴对称的建筑格局,重点布置中轴线两侧及龙亭大殿院至北大门一轴线,规整与自然结合、点线面结合,高低错落、虚实相生,延展水榭长廊至天波杨府沿线。本届花朝节布展面积达50000㎡,布展景点33个,两个精品廊,(杜鹃花展、组合盆栽展廊)布展三角梅盆景200余盆,各类应时花卉60余万盆,地栽草花15万余株,各种欧美海棠近千株,及各种应时开放玉兰、榆叶梅、丁香、樱花、红叶李等的春季花灌木5000余株,沿线装饰宫灯,彩旗,花球,花伞等以烘托花朝节氛围。展现出满园鸟语花香、令人流连忘返的壮美景观。此外,为丰富花朝节内容,提升文化品位,景区还上演“朝会盛典”、“百戏进皇宫”、“大宋斗茶”、“太祖代周”等具有浓郁宋宫廷文化特色的演绎节目。同时举办十二花神带领游龙亭、手绘风筝、花卉摄影大赛、汉服秀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绝代有佳人,幽居在开封,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穿戴着宋代服装的绝代佳人成为了花朝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期间还有开封工艺品展销,特色小吃品尝,让游客在欣赏春花烂漫的同时又能感受到宋文化和开封特色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和老妻骑着代步车在花海中纵情遨游,二儿子不时地让我们停在各个景点前面,让我们夫妻俩摆出各种造型,兴致勃勃地为我俩拍摄出了一张又一张的艺术照片。
龙亭大殿高36丈,共有72级台阶,寓意为36天罡星和72地煞星。它是取天上的108颗星座,代表吉祥的意思。整个大殿是进深五间,面阔九间,象征帝王的九五之尊。我一口气登上了大殿。有道是“上山容易下山难”。我上去时争强好胜,而“下山”时就赌不成志气了,如果没人用力保护,这么陡的石阶,我连一步也不敢下,一动脚就会往下滚,后果不可设想,只好同意儿子搀扶。儿子在前面先下一级台阶,用身体挡住我,双手用力把我接下一个台阶,就这样一级一级往下稳挪,总算是平平安安地返回到了地面。
我们从龙亭的西北方出了龙亭景区,向西骑行不远,就是北宋抗辽民族英雄杨业的府邸天波杨府。杨家世代忠良,杨家将忠心报国,宋太宗赵光义爱其清正刚直、不善巧言诌媚的性格,敕建一座“清风无佞天波滴水楼”,赐予令公居住,并亲笔御书“天波杨府”匾额,下旨凡经过天波府门前的满朝官员,文官落轿,武官下马,以示对杨家的敬仰。
天波杨府占地3.3公顷,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由东、中、西三个庭院组成。中院是杨府官邸部分,有大门、照壁、钟楼、过厅、天波楼、配殿、后殿,殿内有歌颂杨家将忠心报国的大型群雕和祭祀杨家将的孝严祠;西院是杨家花园,内有亭、台、楼、榭、廊、山水、曲桥,一派江南园林风光;东院是校场,是骑马射箭、校兵练武的场所。
我和老妻特别爱看杨家将的戏曲,这次到此一游,更加敬仰杨家将的精忠报国精神。我感到美中不足的是,这么好的景点还是仅仅停留在文字和图片上。如果能够结合评书播放、影视播放、仿真冷兵器、宋代武将服装加上真人骑马扮演节目,无论票价再高,肯定会引来游客如潮,更能带来加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天波杨府出来,时值正午,我们开车赶到开封第一楼去吃天下闻名的灌汤包子。第一楼是一家百年老店,营业面积近5000平方米,可容纳1500余人同时就餐。该店所经营的传统名吃灌汤包子被誉为“中州膳食一绝”。小笼包子选料讲究,制作精细。采用猪后腿的瘦肉为馅,精粉为皮,爆火蒸制而成。其特点是:外形美观,小巧玲珑,皮薄馅多,灌汤流油,味道鲜美,清香利口。灌汤包子有了形式美,其内容精美别致,肉馅与鲜汤同居一室,吃之,便就将吃面、吃肉、吃汤三位一体化,是一种整合的魅力。第一楼注重弘扬宋都餐饮文化,形成了“吃一楼包子,品宋都文化”的新时尚,在一层大厅开设了伴餐表演,客人在品尝美味佳肴的同时,还可欣赏到一道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文化大餐--歌舞、杂技、魔术、时装表演和地方戏等表演节目,给就餐宾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一道道饱含历史韵味的包子和菜品依次而上,宾客听着服务小姐娓娓道来的历史典故和包子特色介绍,闻香识古,宛如重见历史的变迁。美食美谈,尽展古城饮食文化的无限风情。
我们要来了七笼不同馅料的灌汤包子。灌汤包子皮薄,洁白如景德镇陶瓷,有透明之感。包子上有精工捏制的均匀绉折32道。搁在白瓷盘上看,灌汤包子状如白菊,抬箸夹起来,悬如灯笼。服务员教我、老妻和二儿子怎样吃灌汤包子,她说出了一句顺口溜:“下托底,中开窗,用嘴吸,喝完汤,然后满口喷喷香。”我们三人照此吃法,果然美味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