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故事】棺材上面盘有四条金龙

编辑推荐 【故事】棺材上面盘有四条金龙


作者:逝者如斯 探花,15147.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92发表时间:2018-05-18 09:53:56


   早上七点过十分,我在即将发动电动车去上班的时候,特意朝小区右边的那群人望了望。
   我看到的是两条长板凳上,搁着一副油漆得通红的棺材,最引人注目的,是棺材的首尾两头,各盘有两条金龙。
   我的内心不由一惊:龙,是古代帝王的象征,咱们普通老百姓,除了心中常有的一份“望子成龙”之心外,还没有人平日敢主动与龙挂钩。把龙的图案刻在棺木之上,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毫无疑问,我即将要看到的,是全县规格最高的一次葬礼。而且龙还不止一条,有四条之多。为什么?难道老人是有四个儿女么?
   我住的小区,位于新建的省级湿地公园附近,是小县城里乞今为止最大的政府棚户安置区,除了我住的原有的一栋陈旧的商品房之外,其余全是崭新的楼房。
   如果你晚上有空路过这个小区,就能发现居住的人口早已达到百分之八十了。不过,据我的观察,你并不了解的实际情况是,这里,有太多的爆发户,有的人家一户就分了五套新房,就算大人小孩一人住一套,还有的空。另外,我想告诉你听的是这里的人口结构,要属学生和高龄老年人居多。
   乡下的青壮年,是因为去了更远的城里打工。可这个小区的青年人呢?难道也是去了外面么?有,或者没有。当然,还有更关键的因素,是因为大多数年轻人手头拆迁补偿的钱太多,不必去外面上班了,从此就喜欢宅在家里。宅的原因,不用我说你也了解,当然是与娱乐有关,麻将,对,你猜对了,它,就如真正的长城一样,无论老年青年,玩起来真的是趣味无穷呢。
   你知道的,老年人一多,社会更和谐。不为别的,他们大多走到了人生的冬季,早已看破或参透人世间的一切,因此,凡是有老人们在的地方,就很少有争吵打架的事件发生。你还别不相信。有一次我亲眼所见,有个年轻的男性,年轻气盛,也许是他的荷尔蒙在夜晚不曾释放贻尽,早上起床后总想找个人吵一架。可是,这边刚拉开架式,就有几位晨练回来的老爷爷自告奋勇跑上前去,手脚并用,并毫不吝昔地搬出腹中人生经验的百分之一,就足以让两个正在气头上的年轻人偃旗息鼓了。
   呵呵,家有一老,真是个宝!
   当然,无论幸福与否,一个人的生老病死,是不受自己控制的。老年人一多,几乎每月或隔月就有老人洒泪离开这个世界。因此,为老人最后送行的场面,成了这个小区最热闹的风景。你看,这不又热闹起来了么?就在离我房子右边几步之遥的这户人家。
   前天夜里三点左右,我在睡梦中被“嗖、嗖、嗖”的冲天烟花声吵醒。自从去年全县禁止燃放鞭炮以来,小区一段时间内出现了少有的安静。哎呀,以前半夜三更的,常常睡梦中被冷不丁的刺耳的炮竹声所吵醒。
   这是怎么了?谁的胆子这么大,大半夜的,谁敢冒百分百被城管处罚的危险而燃放烟花呢?
   除非,是死了人!
   是的,诚如你所想的一样,一个人出生来到这个世界,多数时候是没有放鞭炮的,因为出生之地一般是在医院。而死的时候,绝大多数是在家里。
   燃放鞭炮的习俗,难道是为逝者送行?似乎又讲不过去。因为鞭炮绝大多数时候是与喜庆之事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死去,从此离开了这个世界,按理说是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尤为是对于逝者的家属而言。在这个时刻,还燃放鞭炮,莫非是在欢呼么?莫非是在庆贺死者死得其所、死得及时么?
   这显然是不对的。你告诉我说,唯一的解释,放鞭炮只能是为了告之活着的人,尤其是告之与死者有关的亲人们,赶快从四面八方或五湖四海赶来,赶来见老人最后一面吧。因为当老人的遗体盖棺以后,就永远再也瞧不见了!
   老人是谁?
   我没有打听死去的老人姓什么叫什么名字!死者为大,作为小辈,我不能对她不敬。我只知是位九十多岁的老婆婆。
   我还听说,在她三十多岁的时候,老公就病死了,生了四个儿子,还抱养了一个女儿。三个儿子在本县居住,一个儿子在外省,女儿在上海。
   如果将时光倒推五十年,那么老人一个人养大五个孩子的时期,正是新中国最困难的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
   天哪!究竟要吃多少苦,究竟要受多少罪,才能将四儿一女养育成人,才能送他们读完书、找好工作,然后结婚成家,还要带大一群孙子和孙女们……
   原来是她!呃,这么说你认识她!
   是的。你说,你曾不止一次在河边见过她!头发是灰白的,衣服是破烂的,身板是弯曲的。老远看上去,她比四处流浪到我县来的某位女乞丐的光景还差,你还一直认为她是一位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呢。不过,老人的身体一直很好。她独自一人,居住在河边的一间废弃的毛草屋里,靠拾柴、种菜、吃河水为生,为了省事或节约,她每天只吃中午一餐饭。
   不可能吧!在这个年年被评为市文明先进县的小城,竟然还有着这样一位自给自足的将近百岁的老妇人!
   初一听你介绍,我有点不可思议!
   一个儿子在外地,女儿在上海,本县还有三个儿子,家家都在小区有了安置房,家家都有储藏室和车库。如果是嫌弃老人不讲卫生,为何不安排她睡在8平方的车库里,每餐让曾孙子从楼上送半碗饭下来呢?又或者是五家共凑一笔钱,把老人送到政府的养老城由专人侍候呢?因为她的子孙,五大家子,加起来四十几口,都活得很体面,活得很大气,活得很人模狗样,并不差钱啊!
   哼,如此孝子贤孙!如此狼心狗肺!
   你气不过,早已骂出了声。我的气,暂时还不能发作,我还要把它强行积压在我的心中,因为我想把它们变为文字呢。
   据闻,前天下午,老人顶着太阳在河边拍菜籽,或是因为中暑倒在地里,被过路的好心人发现了!老人当时只是昏迷,并没有咽气。如果,当时抬回家后能及时送往医院急救,一定可以活过来!可是,三个儿子中有人说,让她去吧。是不是早去早超生?对不对?龟孙子!!三个儿子加儿媳,六个猪狗不如的蓄生!
   如果,老人能够活过来。那么,这种活过来的意义,在我眼里,是极其伟大的!
   其一,成就了一堆孝子贤孙的名声!
   其二,成就了老人自己想好好活着的愿望!(这个世界,蝼蚁尚且偷生!何况老人一直能够生活自理。)
   其三,一定能为小县城的《百岁老人》花名册上又增添一笔!
   其四,使这个小区的民众,乃至全县、全市、全省的民众,少挨一顿圣贤先祖们的训斥,少挨一顿道德良心的臭骂!
   其五直至其一百……
   算了,我还是闭嘴吧。
   因为我的心中,早已被一块大石头堵住,口鼻间已无法呼出任何一丝一毫的气息!
   是的,你猜对了!即使用了冰棺,老人的遗体也不能放得太久。明天,大概就是孝子贤孙们的荣耀之日!
   出殡!鸟飞天上,鱼游水底,各得其所矣!四世同堂,和谐之家,无限荣光哈!
   天哪!有着四条金龙的棺材!全县乃至全省,史前或史后,亘古未有呀!
   天哪!锣鼓喧天!洋鼓洋号,喇叭锁呐同奏,礼炮齐鸣!
   天哪,花圈摆得铺天盖地!浩浩荡荡的送丧队伍,豪华无比的高档车队,足足排到五公里之外……
   天哪!孝子贤孙们个个伤心流涕,以头叩地,哭声震天,让观者无不动容,孝心可感上苍!
   人群中有观众不停地发出赞叹:
   好有福气的老夫人啊,听说四个儿子都在政府部门工作!
   多么荣耀的葬礼啊,这气派,压倒全县之前所有的!
   多么贤明孝顺的子孙啊,养子若此,死也冥目!
   ……
   一支蜡烛,已燃尽最后一点光!
   一条春蚕,已吐尽最后半根丝!
   一只奶牛,老了吃不下一根草,仍被挤干最后一滴奶!
   一只风筝,带着曾经飞上高空的荣耀,早被玩童遗弃在堆满狗屎的草丛里!
   安息吧!老夫人!您的一生,您的平凡却又辛苦无依无靠的一生,请在我这个素不相识的后生的这篇小文里结束吧!
   明天躺在寿材里的您,才是真正享受到了人间最后的幸福荣韑的时刻啊!
   听,此时,邻近小学早读的钟声响了,整齐有力的童声在初夏略带干燥的空气中回荡着: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共 316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家有一老,真是个宝”是人们经常说的话,但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子女都把自己的父母当做宝,就不能一概而论了。本文中的老人辛辛苦苦地将五个孩子拉扯大,五个孩子成家后都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但五个孩子却都没有丝毫的感恩之心,对母亲的衣食住行一概不管,让年老的母亲一个人在外面自生自灭。更让人气愤的事,母亲活着时,这群丧尽天良的孩子们对母亲不管不问,母亲死了后却大操大办,还在棺材上刻上龙的图案以示孝心。鞭策不顾人伦道德、忘恩负义之辈丑恶心灵的作品,推荐共赏!【编辑:海淼】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海淼        2018-05-18 09:55:10
  欣赏佳作,问好逝者如斯文友!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回复1 楼        文友:逝者如斯        2018-05-18 10:24:06
  老师辛苦了,谢谢!
2 楼        文友:海淼        2018-05-18 09:55:40
  感谢投稿支持故事征文活动,期待精彩继续!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回复2 楼        文友:逝者如斯        2018-05-18 10:26:25
  这是发生在身边真实的事,老人今天下葬。久不动笔,奋慨成文!
3 楼        文友:逝者如斯        2018-05-18 10:49:33
  特此感谢海淼老师对拙作的用心编辑!
爱好文学,坚持写作,广交朋友
4 楼        文友:过河卒        2018-05-18 11:06:32
  这篇故事在我们农村是有的,平日里留守老人在家吃喝拉撒儿女们很少过问。高兴了往家寄俩钱,就认为行孝了。到老人过世了,便大张旗鼓,花巨资为逝者安排后事,在人们面前显摆自己财大气粗。总觉作者是带的情绪写的,有些个人评价略显多余。个见,柳兄忽怪。
在江山,我是小卒。爱好文学使我驻足菊韵。泥腿子拿起了笔杆子,用真诚的文字诠释对生活的渴望与感悟。
回复4 楼        文友:逝者如斯        2018-05-18 11:26:47
  当局者迷。老师敢于直言,说得太对了,多谢指正!
5 楼        文友:琳璃        2018-05-20 17:36:52
  好一篇鞭挞世人的孝之文!是的,百善孝为先,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你今天怎么对待你的父母,你的儿女以后就会怎么对待你……欣赏学习了!
我骄傲我是江山人,我自豪我是江山签约作者。用余生来耕耘江山守护江山此乃使命所归。
回复5 楼        文友:逝者如斯        2018-05-21 07:46:14
  多谢老师留言支持,问好夏安并向您学习!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