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来信
八十年代,两岸关系解冻,大陆祖籍的台湾同胞纷纷回乡探亲。
一大早,一辆吉普车停在了清河乡武官村的武祖达老人的家门口,从车上下来一位三十多岁带着眼镜的干部模样的人,夹着公文包径直走进了武祖先老人的院门。
“武祖达在家吗?”
武祖达闻声走出了堂屋。
“我是乡里张干事,您就是武祖达吧?”
“是是,您,您屋里坐。”武祖达一听是乡里来的干部,慌忙往屋里请。老人一辈子没跟政府的人打过交道,见乡干部登门,心里没底,不知是吉是凶,紧张得直搓手。
“大爷别紧张,您也坐。”张干事见武祖达老人紧张成那样,忙拉过老人的手,让他坐下。
“您在台湾是不是有个哥哥叫武祖贤?……”
“没没,没有。”武祖达老人没等张干事把话说完,腾地站起身来。
“呵呵呵,大爷别害怕,是这样的,现在两岸关系缓和了,我们远在对岸的亲人都想回来探亲,国家鼓励两岸亲友相互走动。今天我们收到了一封来自台湾的信,来信人是武祖贤,他打听你们家的近况,并表达了想回乡探亲的愿望。我这次来就是落实一下基本情况,没别的意思。您是不是害怕被海外关系连累?您放心,现在已经不提这种说法了。”
任凭张干事怎么解释,武祖达老人就是不承认有这么个哥哥。
“我把信给您放这儿,您看看。您的哥哥非常想念家乡,想念您这个弟弟,如果您想通了,可以到乡里去找我。”
这件事就这么撂下了。
一个月后,武祖达的三儿子武精在抽屉里发现了这封信。大喜过望,这个武精是个混场面的人儿,见多识广,可就是好吃懒做,一事无成。他也听说了不少人因海外亲戚回乡探亲而一夜暴富。没想到自己也会摊上这好事儿。怎么没听老头子说起过呢,哼!没见识的乡巴佬,不管他了。于是武精瞒着父母和两个哥哥,以自己的名义给大伯写了一封情深意长的回信。说不尽的思念之情,道不完的孝道之念。
信寄出后,武精每天都在盼着回信,想着自己发财后的风光,不自觉地笑出声来。
一个月,两个月……
一直没有消息,等得武精心里都凉了。不由得心生怨恨,这老家伙是不是出事了,还是……
就在武精快要绝望的时候,日思夜想的回信终于来了。老人在信中说,闻精儿言,父母均已过世,心中大怆。前查出身患巨恙,恐不久于世,因膝下无儿,眼见一生所积资财无人继承,甚是心忧。今见精儿贤孝,甚慰。望精儿能来台一议。
武精狂喜,向父母和哥哥谎称要跟朋友合伙下海经商,凑足了经费,迫不及待的飞向了台湾……
几个月后,一脸疲惫的武精跌跌撞撞的进了家门。武祖达心想,不用问,准是又混劈叉了,他早就对这个儿子没幻想了,只是可惜了那笔经费。心中不快,摔门而出。
躺在床上的武精还是余恨未消,心里不住得骂着自己的伯父,这不是耍老子吗?这个老不死的,我看你的病能撑多久。
武祖贤一九四八被抓壮丁,战场上被子弹击中命根,万幸保住了性命。四九年到了台湾,终身未娶,几十年打拼挣下不少家业。前几年查出患了胃癌,切除二分之一,近来复发住进了医院。和武精几个月相处下来,渐渐发觉其人品低下,难以依靠。于是,把律师叫来,对武精说,你伯父能力有限,也没什么生意,几十年靠薪金生活,好在省吃俭用攒下了这两套房子,还有一些钱,今天一并赠与你。
“精儿,伯父以后就靠你了。”武精就像漏了气的皮球,一屁股瘫坐在沙发上。就这破房子,就这么点钱。
“你这不是把我当猴儿耍吗?你这破房子我不希罕。”摔门而出,扔下武祖贤,不辞而别回了大陆。
事情过去半年了,武精的怨气也早平息了。他本以为一切都恢复到了往常的状态,事情悄悄地来,悄悄地走。无意中看到的一张报纸让他脑袋翁的一下,只觉得嗓子眼发咸,哇地喷出一口血,摔倒在地。
今天本地一张晚报的头版刊登了一则头条新闻:台胞武祖贤老人心系家乡,临终遗嘱,捐献遗产一百万美元,支持家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