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PK大奖赛”】偷得浮生一日闲(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PK大奖赛”】偷得浮生一日闲(散文)


作者:骊夫 童生,948.6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255发表时间:2018-05-29 16:07:11
摘要: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某种象征,那到底象征了什么呢?勤劳智慧是肯定的,因为那在今天看来也是世纪工程,但又不是不屈不挠、敢于直面的精神,因为垒墙是为了守,不是为了攻,中国人从来不好战。

周末组织了几位文友去董家口长城采风。据《秦皇岛长城》载,明朝隆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调抗倭名将戚继光镇守蓟州,任蓟州总兵,并从山东、浙江等地调来军队,修筑和把守长城。为稳定军心,守长城的军士可将家眷一并带来,用不同姓氏的军士守卫各个敌楼,他们驻守过的地方便逐渐形成了村落。
   董家口就是这样一个明代守城将士后代居住的村庄,另辖破城子、大毛山两个自然村,构成了一个最小的行政单位,村民多为守城将士的后裔。
   我们这些采风者是外来人,既是为了猎奇,也是为了怀古。一路上山,茂密的森林中已有当地村民用石阶垒砌的小路,间或有松鼠在其间穿越,便引得同来的女子们惊喜雀跃。满眼浓郁的绿绝不单调,各色山花开得也毫不羞涩,空气干净得让人沉醉。
   终于到了山顶时,眼前便豁然开朗了。举目看去,长城正如一条巨龙,静卧在山脊之上,向远方绵延着,把人的思绪也扯到很远很远。环顾四周,高峰接天,深谷无底,远山近岭中蕴满了只可感悟、不可言传的独特灵气。这里虽然没有泰山的那种帝王气概、华山的那种奇险、黄山的那种仙风道骨,以及嵩山、武当、峨嵋等山千百年来不断的香火给人以寄托,但这里恰恰因为有了年代并不久远的长城,能给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看着长城,会很自然地想起那个狼烟四起、金戈铁马的场面,而逝去的只能是记忆,只能叫人怀古思今,做那种思绪的穿越。
   山,永远那么厚重而古老,没人知道它们形成于何时,但千万年总该是有的;相对而言,这里的长城却不过只有600年的历史,史料凿凿。从1381年开始,徐达、邹来学、洪钟、戚继光都曾在这里主持过长城的修建,其修建、改建、加固,前后长达245年,现存完好和基本完好的长城大部分都是戚继光遗留下来的。在当初,长城抵御外患的功能就很有限,数次边境战争都极其惨烈。明朝的前期和中期,外患是蒙古人,后期是女真人,到了末期清兵入了关,内外民族真正得到了融合,长城防御外患的功能也就彻底丧失了。像后来八国联军从水路进关,直系和奉系的两支军队在长城沿线拉锯,日本鬼子从东北经由长城进入华北,这样的长城只起到了工事的作用。
   而如今想来,当初不管是皇帝还是百姓,都坚持要修长城,内心中真实的想法又是什么呢?不过就是为了求得一种平稳,不要那样整天你争我抢打打杀杀地过不安宁的日子。他们求的就是用长城圈住那种平稳。这种求取平稳的心态,就那样贯穿在中国人的血脉里。人们骨子里的意念都是希冀平稳的,长城在人们的心里便也成了保障平稳的象征。
   我曾思考过,总有人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某种象征,那到底象征了什么呢?勤劳智慧是肯定的,因为那在今天看来也是世纪工程,但又不是不屈不挠、敢于直面的精神,因为垒墙是为了守,不是为了攻,中国人从来不好战。究其根本,任何建筑都会影射一个民族的文化,中国人之于长城就是为了保障平稳,却有关、有口、有门,能够与外界通达,在看似保守中不拒绝有限的开放,而那所谓的保守,只是为了更好地消化开放带来的一切。甚至体现在家居建筑上,也要垒起很难逾越的围墙,却有门户,以期能够了解外面和稳妥地里面安生。
   西方国家的建筑,除了监狱是很少有围墙的,那也是他们开放性文化的体现,与中国人保守式开放相比,其实不能用优劣来评判。没有过滤的开放就难免鱼龙混杂,充分体现个性与有所内敛,都只是彰显世界观的一种方式,用道家的观点看则是阴极而阳、阳极而阴。充分体现个性者心中也有隐私,有所内敛者也不会永远背负沉重的壳子。一道物质的墙,只能阻止物理性的冲突,如同当初的柏林墙和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的隔离墙,但精神上的东西是任何墙也阻不住的。于是柏林墙拆了,隔离墙加剧着仇恨,中国的长城则在六百年的风雨中日趋残破。总会有一天,我们只能在照片中和仿古建筑中寻找痕迹了。
   董家口,在我的眼光里,已诠释了一种文化,展现并预示了一种走向。当我抚摸着已被风雨渐渐销蚀的城砖时,我知道这一次抚摸已没有任何缅怀的意思。它曾经有棱有角,曾经经风历雨,将来则会彻底化成沙土回归最初的模样。该消失的就让它随着历史去吧,就像村前的那道河,里面流的已不是六百年前的水,河道也不是原来的河道,河里有水无水,只在有雨无雨,全在自然了。
   如今这里的村民已经沾了长城旅游开发的光,古风尚存,在山上山下摆摊售卖的土特产、矿泉水,并没有漫天要价,更没有强买强卖的现象。倒是我们这些外来人,因长久以来深谙世风不正,生怕这里的土特产也搀杂使假,便只是咨询一下价格,却不敢真的掏票子。其实,从我的感觉认定上,他们卖的山货绝对是真的,价格也确实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硬生生地冒出那种搀杂使假的担忧,诚然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在深山里感受沉稳和厚重,在经历六百年风雨飘摇的长城垛口里作历史的穿越,行前的世俗浮躁便终于被暂时丢弃了。可惜这浮生一日之闲也是偷来的,有可欣赏的风景,有可相谈的同道,有不受打扰的思绪,但时间的脚步如此匆匆,下山回归之时便顿生了此日不永的怅恨。于是午间就餐时纵是农家菜那么可口,烤羊肉那么令人食指大开,在一醉后无以回味。心里已知道,再入俗世,还要被裹挟在为生计而挣扎的人流里了。

共 20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某种象征,代表勤劳智慧,也像征不屈不挠、敢于直面的精神,中国人之于长城,在当时看来是为了保障平稳,在今天看来,便代表着那个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和人文情怀,这些也体现在家居建筑上,体现在建筑风格上。长城留给我们现在的,是精神上的东西。中国的长城在六百年的风雨中日趋残破。作者写董家口,诠释了一种文化,展现并预示了一种走向。作者通过采风董家口,所见所想所感,文笔流畅,感悟深切,看长城,实际是读历史。期待作者更多精彩,荷塘欢迎你!【编辑:言 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言农        2018-05-29 16:18:00
  从题目可以看出作者的繁忙。偷得浮生一日闲。就是这样一个闲日,到董家口这长城,感受到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受到中华文明古国久远的厚重,站在那个狼烟四起的长城,想想今天的和平年代,谁又不能感慨万千呢?
2 楼        文友:言农        2018-05-29 16:20:57
  作者文笔流畅,思路开阔,词语丰富,这篇散文层次清晰,主题突出,读来有一定震撼力。是一篇具有教育意义的弘扬祖国历史文化的好文章。
回复2 楼        文友:骊夫        2018-05-30 08:03:13
  感谢。
3 楼        文友:风萧萧易水寒        2018-05-30 07:44:26
  《偷得浮生一日闲》,只看题目便有着文化底蕴与超然物外的洒脱 。董家口长城采风,作者对它的历史详尽描述 。亿万年的大山有着它的厚重。长城的兴建与修复,六百年的历史却在风云变化中承载着它的使命。长城代表着国人精神与心态:希冀平稳,尊从不争之道。却不固步自封,自有它的通达之道。董家口的村民质朴,却于外来世界的人所猜忌。行走与俗世,总被尘俗之事烦扰到不安。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心无处安放。自谓孤独,偷得浮生一日闲。拜读老师精彩文章,敬茶。祝夏安。
回复3 楼        文友:骊夫        2018-05-30 08:03:30
  感谢。
4 楼        文友:菊韵        2018-05-30 12:34:05
  作者文化底蕴深厚,文笔老道。由董家口到长城引申到中国传统和外国人开放,爱好和平等等历史与政治的问题。文章思路清晰,条理分明,作者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所写文章比较大气。感谢作者赐稿荷塘,期待佳作不断。
5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06-02 06:35:10
  作者思路开阔,俯视时空,思绪飘逸,语言有韵味,偷得浮生一日闲,又怎是一个闲字?思想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穿越,收获颇多!文章有一定的震撼力,足见作者笔底之功力深厚!欣赏学习精彩文章,祝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