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丁香•守望花开】故乡的老井、写作有感(随笔)

编辑推荐 【丁香•守望花开】故乡的老井、写作有感(随笔)


作者:柳荫浓 布衣,106.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428发表时间:2018-05-31 08:47:05
摘要:故乡给我留下了太多的记忆,老井是贮藏在我记忆中最清淅的拷贝,她每每伴着浓浓的乡思在我脑海中一遍遍地回放。我生在故乡,是喝老井水长大的,井台上发生的故事,给了我成桶成桶的收获,写老井,就是饮水思源,感谢故乡的养育之恩。

【丁香•守望花开】故乡的老井、写作有感(随笔) 《故乡的老井》(以下简称《老井》)在搜狐网【诗文荟萃】博客圈发表后,得到了圈主和博友们的关注与厚爱,芳山圈主亲点此文置顶,供博友们阅览。为表达谢意,并应诗坛圣手圈主的邀请和鼓励,就《老井》的写作谈几点感想。
   ——良好的写作契机和强烈的写作冲动是成就这篇作品的前题。建立《杂刊》博客以来,我分别在几个博客圈里发表了几首短诗和一篇曲艺作品,其中有两首短诗在一个博客圈中得到了加“精”鼓励。新手上路,得此殊荣,大大激发了我的写作冲动,于是就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写一篇散文或小小说发表在博客上和圈子里,与博友们沟通和探讨,以求点拨与指教。
   然而确定怎样的主题,选取怎样的素材,一直没有考虑成熟。一天中午休息时间,几个同事聚在一起,一边品茶,一边海阔天空地聊了起来。不知什么时候大家把话题转移到水源污染、饮水安全这个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上来。一谈到水,我立刻想到了故乡的老井。家乡水、故乡情,一个永恒的主题。同事们的高谈阔论,给我提供了十分自然的思维顺势,触发了我的写作灵感。主题确定之后就开始布局谋篇。
   ——生活的积淀和情感的升华是成就这篇作品根本。故乡给我留下了太多的记忆,老井是贮藏在记忆中最清淅的拷贝,她每每伴着浓浓的乡思在我脑海中一遍遍地回放。
   布满青苔的井台,裂痕累累的轳轳,见证了老井的久远,我确实不知道老井产生的年代,但我生在故乡,是喝老井水长大的,井台上发生的故事,给了我成桶成桶的收获,写老井,就是饮水思源,感谢故乡的养育之恩。
   老井地处半山坡,人工挖成,深有三十多米;井壁衬以木制的六楞形的井框;井口虽没加盖,但井台很高,雨水和污水无法流入井里,井水清纯,一尘不染。写老井,就是感恩大自然赋予人类的那份厚重、纯真、圣洁的恩赐。
   老井养育一方生灵,恩泽一村黎民,以其纯真、圣洁的品质,造就了一方淳厚、质朴的民风。写老井,就是眷恋故乡那血脉相连的乡情。
   如果没有在故乡的一段生活经历,如果没有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我是写不好这篇散文的。
   ——慎重地构思和恰当地表达是成就这篇作品的手段。贯穿全文的是一条清晰的感情线,根据主题的需要,围绕线索进行了慎重的选材和剪裁。
   作品根据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原则,选择了故乡的老井、新居院内的机械井和楼上的自来水这三件相关连的事物。故乡的老井是重点,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后两件事物是为陪衬故乡老井安排的。
   老井的故事几天几夜也讲不完,所以我只是用饱含情感的笔墨,描摹了老井的状貌,精选了井台故事的几个画面,抒发了自己井台打水时真实感受。
   在表达上,我追求文字的朴实无华。用平实的语言描景状物、记人叙事,段落间谋求顺势自然承转。
   情感是作品的灵魂。作品中情感的注入我不用大段的议论文字来抒发,追求在描写、记叙的字里行间自然的流露。例如文中的这些语句:
   ——故乡,有一眼老井,在儿时的记忆里,那是一眼永不枯竭的甘泉。
   ——这时心中的喜悦油然而生,因为我没有付出多重的劳动,收获却是成桶成桶的。
   在表达为水源污染、环境遭破坏、人情日益淡泊而担忧的情感时用了以下的语句:
   ——从此以后,打水成为了妻子的一门功课。每天吃完晚饭,我只是盲目地来到十字街,浏览大大小小、样式各异、有失规范的店铺招牌,赞叹小城镇日新月异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了。
   ——从此以后,每天吃完晚饭,我懒得出去散步,只是望着自家的防盗门而赞叹现代人与日俱增的防范意识了。
   这样的表达方式,既增加了作品含蓄、厚重的色彩,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
   以上谈的,是自己的点滴体会和感受,有许多是在写作方面所追求的目标,实际《老井》这篇作品还很粗糙,请各位文友不吝赐教。
  
   附:故乡的老井
   故乡,一个点缀在松花江北岸,呼兰河西畔的小村庄。
   故乡,背依山坡,面向平原。山坡上千亩良田,种满玉米高粮;平原上万顷绿野,鸟语花香。
   故乡,有一眼老井,在儿时的记忆里,那是一眼永不枯竭的甘泉。
   老井在中间一条大街的路旁。大块花岗岩石砌成方形的井台,历经沧桑,布满了青苔;古老粗糙的轳轳,裂痕累累,永久地架在井口上;缠绕在轳轳上的井绳,挂着柳罐静静地垂入井底。
   井水清澈纯净,打一柳罐水,倒入桶里,一眼望到桶底;挑一缸水,放了许久,也不会有沉淀。
   井水入口甘甜,解渴消暑,开胃养颜。村子里孩子们水灵,青年人俊美,壮年人结实,老年人长寿。
   大家同住一个村,共饮一井水,和睦相处,安居乐业,形成了清纯质朴的民风和血脉相连的乡情。
   我从小读书,读完书工作,没有参加过农业生产,和乡亲们接确也越来越少。然而我十五岁开始为家里挑水,井台就成为我与乡亲们沟通的最佳场所。
   傍晚是井台最热闹的时候。吃完晚饭,人们挑起水桶,推开柴门,纷纷来到井台打水,然后又各自担起满满的两桶水,挑回家里到入水缸里。水桶里溢出的水,淋淋漓漓地洒在土路上,仿佛一串串的删节号,从井台断断续续地扯到各家的院子里。
   前来打水的人们谈天说地,玩耍嘻闹,不时地传出阵阵笑声,一些美好的场景至今定格在我的脑海里:
   老队长一边摇着轳轳,一边向大家描绘秋天的收成;张大婶把扁担横在两只水桶上,声情并茂地向年轻的媳妇们传授育婴之道;南街的杨会计正一正近视镜,神密地向大家透露几条《参考消息》上登载的新闻;东头的刘大叔一边捋着胡子,一边津津乐地道夸奖他那孝顺的儿媳;西头的小柱子舞动着双手,绘声绘色地回放人民广播电台早已播过的体育赛事;陆家嫂子来打水,身后总是跟着那条小花狗,小花狗总是愿意蹲在对面看着主人摇轳轳,这时抢拍一个镜头,那绝对是“女人、轳轳、狗”。
   井台上人们聊的似乎是支言片语,杂乱无章,但涉及家长理短,人情事故,道德伦理,真实地反映了一代农民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
   在井台上我学到了许多在书本里学不到的宝贵的东西,这对我后来的学习和工作起到了积极影响。
   我迷恋井台,只要在家,每天晚饭后我都要去井台打水。打水时,两腿叉开,前腿稍弓,后腿稍蹬,握住轳轳,手心放松,四肢用力,向前摇动,待柳罐露出,腾出左手,抓住横梁,提离井口,然后用双手擎住柳罐,将水到入水桶。这时心中的喜悦油然而生,因为我没有付出多重的劳动,收获却是成桶成桶的。
   后来因工作调动,举家搬到了镇子里。
   新买的宅院里有一眼机械井:一根铁管插入地下,铁管上面焊接着井头,井头上有一个压把,利用杠杆原理将二十来米深的井水提上来,然后顺着铁管做成的井口流入水桶。
   独家享用一眼水井,省时、省力,省事,还真觉得很方便,但这井水实在不能令人满意。新打的一桶水,就会看见有泥砂在里面翻动,水不经沉淀和烧开不敢饮用。井水苦涩,饮后心里很不是滋味。
   水是生命之源,据说人体的主要成分是水,饮水安全的道理哪个不懂?于是与妻子商量在院子里再打一眼井。我把计划告诉了几位同事,同事们说:打井没有必要,独家吃水,水流不活,井水自然混浊;镇子里的水质如此,家家井水一个味道。听了同事们的话,又亲自品偿了几家井水,打井的念头只好做罢。
   从此以后,打水成为了妻子的一门功课。每天吃完晚饭,我只是盲目的来到十字街,浏览大大小小、样式各异、有失规范的店铺招牌,赞叹小城镇日新月异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了。
   后来在镇子里买了一套楼房,处理了老宅,搬到了楼上。搬家那天真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因为楼上有自来水,据说给整栋楼供水的是一眼深水井。自来水是否甘甜且不说,饮水安全应该是没问题了。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自来水烧开后,到入杯里略加冷却,水面上就会现出一层无色的、透明的溥溥的飘浮物,令人望而生畏,不敢入口。生命何以维持?我与妻子达成了共识,买一台饮水机,干脆饮用八元钱一桶的灌装水。
   从此以后,每天吃完晚饭,我懒得出去散步,只是望着自家的防盗门而赞叹现代人与日俱增的防范意识了。
   灌装水已经换了几个品牌,但就是喝不出故乡老井水那甘甜的味道来,此时我就会回忆起在故乡井台打水时那成桶成桶的收获,乡亲们那一张张笑脸就会浮现在我的面前。
   我怀念故乡那眼甘泉般的老井,我眷恋故乡那股清纯的乡情。吃水时那成桶成桶的收获,乡亲们那一张张笑脸就会浮现在我的面前。
   我怀念故乡那眼甘泉般的老井,我眷恋故乡那股清纯的乡情。
  

共 33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随笔是散文的一种样式,侧重于作者发表个性化的看法和感受,要么具有新意,要么就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思考。它不是生活感受的简单描摹,随笔的写作要求和难度都很高。创作一篇优秀的散文随笔,不仅需要生活的积累,需要写作经验的积累,更需要作者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和丰富的文学素养。柳荫浓老师的这篇随笔之所以能够写得还算可以,就足以证明了作者已经初步具有了这样的一种写作功力。柳荫浓老师的这篇随笔有三美:一是语言美,绘声绘色,娓娓动听;二是音韵美,天籁之音,余味无穷;三是意境美,如诗如画,如同仙境。柳荫浓老师有着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对故乡的老井无限怀念,深深眷恋,充分抒发了自己的那股清纯的乡情。感谢柳荫浓老师赐稿丁香,推荐阅读欣赏,期待柳荫浓老师精彩继续,再次投稿丁香。【丁香编辑:孙巨才】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5-31 08:55:28
  感谢柳荫浓老师赐稿丁香,不吝赐教,为大家分享您的锦绣华章。祝柳荫浓老师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创作丰收,如意吉祥!
2 楼        文友:粉红莲秀        2018-05-31 09:31:58
  感谢柳阴浓老师赐稿丁香,一篇随笔写的信手拈来,好似与老友喝茶慢聊。祝文乐开心。敬茶微笑。
做过生意的读书人!谁的江山,百媚千娇?谁的世界,各领风骚?
3 楼        文友:粉红莲秀        2018-05-31 09:34:32
  孙老师,不光是剧本写作高手,编按写的也越来越精彩。辛苦您了。祝您的剧本,以后都能亮相荧屏,给大家带来欢乐和思考。夏安快乐敬茶。
做过生意的读书人!谁的江山,百媚千娇?谁的世界,各领风骚?
4 楼        文友:庄稼        2018-05-31 10:20:58
  欣赏老师美文,受益匪浅,非常感谢老师!问好!祝老师创作愉快,精彩不断!(敬茶)
5 楼        文友:陶桃        2018-05-31 19:27:28
  三种井的水我也是都喝过,确实还是家乡的老井水好喝,它也包含了过去许多美好的回忆,浓浓的乡情、无污染的大地和湛蓝的天空。欣赏美文,致敬老师,谢谢赐稿,祝创作出更多的佳作!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