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浪花】心经过的地方(随笔)

编辑推荐 【浪花】心经过的地方(随笔)


作者:孙彩文 举人,3065.6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59发表时间:2018-06-09 10:03:43

下雪了,这是今冬第一场雪。
   北京的雪覆盖了花瓣,郑州的雪似雨,悄悄打在脸上。
   夜的缓慢,在诉说往日月亮的明媚和光滑。似乎,失去白日的光芒,心更纯粹,更洁净。
   今天是世界问候日。100多年前,杭州有一张鞠躬的照片,一老一少,双手作揖,互相行礼,小的看上去有四五岁光景,长衫马甲,而长者一身西式打扮,弯腰成90度。长者为浙医二院前身广济医院的院长,苏格兰医生梅藤更。据说是梅藤更医生查房,这位小患者彬彬有礼向梅医生鞠躬,深谙中国礼数得梅医生也深深鞠躬回礼。
   此刻,想读《心经》——心的经过,变成一只蝴蝶,飞舞在莲之上。
   阅读《心经》说难也不难,如果你阅读于共同体之中。共同体成员在共读中,会不断问询。问询是探究的开始。我们用“词刺激”的的方法,也就是捕捉概念词。正是心悸动的地方,也是心经过的地方。
   丽玲梳理了自己被问询的经历,她说:概念词,想说爱你不容易。
   丽玲心的经历是怎样的?我们听一听:
   丽玲说:学习,需要勇气!
   她开始叙事:
   昨晚,进入了马校长的托起明天的太阳读书叙事群,群里挺热闹的。因为初来乍到,人生地疏,面对群里热聊,我选择旁观。
   彩文老师让大家把今天的梳理三组概念词。这个话题如同磁铁一样深深吸引着我。从哪些内容去梳理概念词?如何梳理概念词?我屏息静气地等待着语聊,没等老师们回复,性急的彩文老师便又敲出一串字符:“从前日的学生到昨日的体制,到今日的课标,读一读帕尔默,与他对话,我们在意的是什么?应该找回什么?”婧婧老师的两组词语的回复并没有引起孙老师的共鸣。“知识,经验,课堂”,“分数,成绩,爱”她认为这六个词语都在同一个层面,没有打开思维的不同视角,她鼓励老师用自己的心说话,捕捉。我反复的咀嚼着刚刚的那串字符,如果是我,我要梳理出哪些关键词?从学生的的角度,我在意的是他们的语文素养,从体制方面,学校更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而于我而言,我需要的是自身的认同和自身的完整。我敲出了“核心素养,成绩,认同感。”我的回应引出了孙老师的追问:核心素养是什么?认同感是什么?成绩是什么?她让我用分解法继续往下梳理。问题简洁但不简单,我不知从哪个角度去思考,去获取关键的概念词?在我的心里,孙老师既是良师,又是知心姐姐,我鼓足勇气将我的困惑输出:“如何分解?不太懂!”第一时间里,她给我这样的回复:“读到这个词,你头脑中的画面,呈现什么捕捉什么?”凭直觉?凭头脑中闪过的画面?没有默许的答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个性化的解读?带着疑惑,我试着顺着这样的思路去思考——“素养”一词,我想到的是学生的能力:学习能力,生存能力;想到课堂上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数”这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话题,很快地把我的思绪带到期末复习阶段,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对学生,对老师都是。八个午的复习时间,学生要面对的是十二单元课文的复习以及学校增补的十三首古诗词,两篇散文,十个成语故事的理解与背诵,还需要完成学校分发的十六面的提纲,和三张综合卷的考核。量之大很难用语言来形容,这对于一个四年级的学生,仅仅十来岁的孩来说,简直是一种摧残。那段时间,孩子每天疲乏地应对着语数老师快节奏的轮流轰炸,那双双闪烁着智慧的会说话的眼睛不再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迷茫,是无助,是无奈。中午时间,在高压政策下,他们只能默默的接受一张张卷子,埋头苦干。晚上呢,背诵任务,听写任务,挤占了孩子玩与阅读的时间。
   “老师,为什么要安排复习呢?我不喜欢这样,不是语文就是数学,真无聊!”孩子的质问中带着不满与抱怨。
   “要是明天就期末考就好了!”我读出了他的迫不及待想挣脱复习之牢。
   “背!背!背!我再也不喜欢古诗词了!”他们内心对古文学仅存的一丝爱恋消失殆尽了。
   听到沙哑的嗓音,看着他们疲惫的眼神,我的心钻心般的疼。我感觉,我不是和善的老师,而是一名冷血的刽子手。河北文佳老师的那番语聊再次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我觉得我们新建如此美丽的学校其实是一个屠宰场,每一个道貌岸然的老师都是一个野蛮的屠夫,孩子们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残忍血腥的画面充斥着我的大脑。我的头脑里满是老师愤怒的嚎叫,孩子拿着不及格的卷子默默地垂泪,好恐怖。老师真的亲手把他们推向了地狱。其中也包括我的孩子,他刚上一年级,却每天被卷子包围着,每天因为考不上100分而哭泣,因为作业太多而耍闹。有一天晚上临睡觉,他竟大声地哭了起来,说老师不让他们上体育课,可他的爸爸就是体育老师呀!我不能再写了,我的嗓子肿了,我在哭!为自己的学生,也为自己的儿子。”文佳的语聊唤起了我的共鸣,是啊,一学期下来,最痛苦,最纠结,最无奈的就是复习阶段,时间段,内容多呀。孩子那个累呀,我觉得自己好狠,好冷酷!想放,又没有勇气,在成绩论英雄的时代。在纠结中,我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本该坚守的。内心的煎熬不可言喻,我内疚,我自责。此时的“成绩”在我的脑海中不再是字符,而是幻化成一个个让我汗颜,让我愧疚的画面,于是我带着沉重的心情写下了:“灌输式的知识讲授,机械性的抄抄写写,学生迷茫的眼神,老师歇斯底里的吼声。”我的自身认同呢,除了孩子们在课堂上交流时传递给我的那个会心的微笑外,更多的是自己的惶恐不安呀。我清楚,这份惶恐源自于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爱。
   我不知道我捕捉的词语能否成为关键词,内心的迫切让我斗胆反客为主,将疑惑抛给孙老师,我问:“如果给你核心素养,你会想到哪些关键词?”“微笑,诵读,八角楼!”为什么你会想到这些词?在我的追问中,我明白了孙老师捕捉概念词是从三元角度去审视拓展的——学生的,教师的,学校文化的。她站的角度,思考的高度和我不一样,她从学校的角度,而我的视线仅仅落在自己的班级,自己的学生身上。如果从班级的角度呢?她给了我三个概念词——崩溃,眼神,试卷。这三个词语具有超强的魔力,瞬间把我带到了现实生活中去,我脑海中升腾起一个个鲜活的画面,出现了一个个值得深思的场景。在孙老师的语聊中,我知道感受到的这个魔力就是对立矛盾的张力。什么是张力?相对的,相逆的,相反的,不对称的,就是张力。有张力才有细节,才会入心,把张力平衡起来就是智慧。教育叙事就是寻找有张力的地方,对力点的关键时刻展开叙述,进行反思探究研讨,从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哦!后知后觉的我终于悟出了孙老师循循善诱的用心了。看似寻找话题的概念词,实则引导我们一步一步走向有价值的叙事。大爱孙老师!
   丽玲最后说:学习,需要引领!
   此刻手捧心经,自我内察:我在助人?还是自助?
   仿佛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两个人去原始森林,陪伴者和为了满足自身愿望的乐善好施之人。区别是什么?陪伴者,不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为目的,自身具有能量、力量,有能力和经验来协助他人向自己的原始森林探索,度过艰难的心路森林,协助他人完成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我整合、自我成长的目的。
   记得杨老师《湿地蛙声》“走向森林”一文,马妮说不知题目内涵。我想,杨老师在用“词刺激”引出智慧内发成长勇气的过程中,一直是我们的陪伴者,为的是要我们自己完成“自助”。也就是晓斌的阅读起步和丽玲的共读梳理,他们在走自己的心路。
   教师职业具有其特殊性,仅凭爱心不能帮助到学生心理成长,没有经过自我体验、个案督导300小时的体悟和500小时的训练,只能给需要帮助的学生带来再次的心灵创伤。问自己:是否要自我探索?是否完成自我体验400小时?这就是自助的内容和含义。自我体验400小时,是每天坚持不间断在做。自我体验,当然最好是自我问询,最少400小时,中国式的自我成长才算是完成,才具有能力和资格去帮助他人成长,也才资格做教师。而我们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没有关于“自我”的内容。
   这一课,我们迟早得补上。
   共读《教学勇气》五年,我依然未完成心灵成长自我体验300小时。
   以“人”这个个体为本的、专业性的自身成长不是靠背得滚瓜烂熟的各种流派理论和技术,或者水涨船高的名气大师讲座授课。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协调发展内部景观和外部景观。这不是靠改善学校硬件设施或提高教学技艺可以完成的。
   我们尝试一直坚持改变教师培训为个案叙事分享的形式,还原一种体验模式,在常规教研中使教师成为故事人,创造安全分享聆听氛围,避免对故事人造成轻重程度不同的再次心灵创伤,完成教师从认知、心态、行为、新的动力模式的自我成长。
   晓斌在分享自己的阅读生活,他说:
   我家在岭区,我的阅读源自听评书。记得第一次听评书是我上三年级的时候。一天晚上,我坐在炕头,无意间听到一段评书,讲岳飞进到一个山洞里找到一杆枪,感觉很神奇,自此就迷上了《岳飞传》。每到《岳飞传》的时间,我就如约守在收音机前,沉浸其中。后来又看了有关《岳飞传》的小人书,岳母刺字的画面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精忠报国”这几个字让我记忆深刻。之后,我听了《杨家将》《夜幕下的哈尔滨》《人生》等小说。在小学阶段家里没有藏书,我就借别人的小人书来看,实在没书看,就把当时在上初中的姐姐的语文课本拿来看。
   上了初中,我开始喜欢看武侠小说,印象最深的是《神教侠侣》,我深深的被杨过所感动,在读的过程中,曾几次落泪。他的大度、他高超的武艺让我钦佩。郭靖的大女儿砍断了他的一条胳膊,但他并没有因此而不去帮助郭靖一家,这是多么宽广、博大的胸怀。
   在这期间也阅读了一些不好的杂志。
   很遗憾在上师范期间没有很好地阅读。 91年参加工作,工作几年后,看到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被孙少平的故事所吸引,他在县城上高中时那种顽强,到煤矿当工人时对她人热心的帮助,作为煤矿工人却不放弃阅读都深深的吸引着我。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在很长一段时间,我的精神停止了生长,自2006年加入新教育在线,才开始了真正的阅读之旅。
   师范毕业,参加工作后,走了几所学校,但一直都在村小任教。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村小的孩子得到好的发展。但受到周围教师的影响,对教育也失去了信心,开始随波逐流。
   2006处于迷茫中的我,有幸读了朱永新《我理想中的学校》,开始在教育在线开博客,写博客,被众多网上的热爱教育的优秀教师所感染,又找回教育的热情,开始阅读。先后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李镇西《做最好的家长》《爱心与教育》,赵国忠主编的《教师的秘密书架》等教育类书籍,还有小说《窗边的小豆豆》《夏洛的网》。
   2015年冬季加入河北省教育叙事群,大家对教育抱有极大的热情,在热烈讨论着有关教育的问题,从群中获得力量和勇气,我开始了大量的阅读。2015年10月至今,先后阅读了《教学勇气》《我的教学勇气》《美国最优秀教师的自白》,钱理群《做教师真难真好》,谢云《幸福教师五项修炼》,《王阳明心学》《爱的艺术》《爱与自由》《活出生命的意义》《第56号教室的奇迹》等20几本书籍。
   晓斌说: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而要发掘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希望通过阅读不断认识自己,丰富自己,提升自己,发掘出自身的潜能,做好自己的工作。
   他还说:我的阅读史,才刚刚开始。
   晓斌开始的步子是坚实的,接着走下去会更艰难。有人问过我,一本《教学勇气》读了五年,值得吗?我反问我自己,我读懂了吗?
   什么是阅读?真的需要我们在阅读中继续诠释。这是寻梦也是实现梦想的心路历程。
   是的,正如杨老师所说:梦想是启明星,让我们前行有了方向。
   此刻读《心经》——心的经过,变成一只蝴蝶,飞舞在莲之上。
   捕蝶的人,失去炊烟……

共 470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浪花】心经过的地方【随笔】,是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生活在这么一个充满色彩充满风雨和浓郁着酸甜苦辣涩的大千世界,心灵感触万千,心思激荡人心,都在艰难地努力和为我们的目标奔波劳碌奋斗,真实的感受,真切的叙说,真情的感叹,都成为“此刻手捧心经,自我内察:我在助人?还是自助?/仿佛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两个人去原始森林,陪伴者和为了满足自身愿望的乐善好施之人。区别是什么?陪伴者,不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为目的,自身具有能量、力量,有能力和经验来协助他人向自己的原始森林探索,度过艰难的心路森林,协助他人完成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我整合、自我成长的目的。”叙说真切,文字真挚,情感激荡,感怀深远,阅读欣赏推荐。【浪花诗语编辑:庞霄云】非常感谢你的大力投稿支持。辛苦你了。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庞霄云        2018-06-09 10:32:55
  阅读学习你的记忆叙说……
文字无罪/人心有意/叙说真心/感怀真善……
2 楼        文友:孙彩文        2018-06-09 17:30:11
  感谢推荐!您辛苦了!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