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三爷之善(散文)
我三爷所写的他的那段历史,今天看起来,简直是鸡毛蒜皮,不值得一提。但是在那个时代,在那个讲阶级,讲出身的非常时代,就成了问题,就可能被看成历史“污点”。那个时代,上辈人的历史“污点”往往会给下一代人的政治前途直接带来负面影响。由这段话不难推断出,我三爷是因为怕他自己那段容易让人误会或者夸大拿来做文章的所谓历史“污点”耽搁我翠芝姑入党,才不厌其烦地详细写下来,以此企望,尽量使那段历史对子女的政治前途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那个时代,许多人都不敢或者害怕回忆过去,但是,我三爷为了不影响自己孩子的政治前途,不惜坦诚讲出自己在当时看来是“污点”的历史,既显示出在那个特殊时代他的被迫谨慎,也显出他的为人坦诚,还深深包含着他对自己的子女深沉的父爱。这,又体现了三爷善良人格的又一个侧面。
八
三爷逝世时,不仅是院子里,还有大半个三弯巷胡同,都是人。不仅仅是我们全家族的男女老少,还有整个三弯巷的邻居,还有我们家所在的东关两个生产队里的人,他们都是自发地前来祭奠并帮忙料理丧事的。好些邻居都在我三爷的灵前发自内心地痛哭流涕,以表哀思。
有一个邻居说:“老三,你三爷可是个好人,那一年俺爹得了急病,没钱治,你三爷听说了,二话不说,送过钱来,让俺赶紧去医院给俺爹治病。那钱,隔了好几年,我才还上。你三爷从来就不提还钱这事儿。我还钱的时候,他推辞不要,是我坚决要还,他才让你三奶奶收下。俺爹到临死还念叨,说你三爷,是大好人!”那邻居说的时候,竟然几度哽咽。
还有一个邻居说:“老三,俺家兄弟姊妹多,家庭成分又高,六零年,俺爹偷跑去新疆,一直到七一年才回来。那些年里,俺娘遇到难处,总是求你三爷帮忙,你三爷都是一副热心肠,尽量帮忙。特别是你三爷家里做了好吃的,包个饺子啊,炖个肉啊,总不忘让你三奶奶送过来,让我们解馋。我们弟兄姊妹,哪一个都忘不了你三爷的好。”
还有好些邻居,对我念叨我三爷生前对他们的救济和帮助。
三爷的慷慨大方,乐于助人,不仅仅限于血缘宗亲。这让我想起孟子的一句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三爷下葬时,已经是秋末冬初,寒意初起,坟地里又有积水,挖坟的邻居男劳力们,一个个赤脚跳进冰冷的水,非常吃力地挖坟,毫无怨言。可见,三爷之善,在众邻居心里,有多么重的分量。
九
文稿初成,给家族长辈人看,各位长辈反映强烈。纷纷补充材料,缀记如下。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老爷爷脚上得了病,小拇指感染发炎。我三爷总是按时给我老爷爷敷药,先小心翼翼地抹上药膏,再用纱布一层层仔细包裹好,动作之娴熟,堪比专业大夫。三爷一片孝心,可见一斑。孝敬老人,在国人道德范畴里,是一个善良人的道德底线。三爷之孝,可证其善。
我三爷多才多艺,喜欢京剧,在荣茂祥杂货铺时,三爷唱起马连良的老生唱段,舒畅而又婉转,深沉而又潇洒,粗豪而不乏细腻,不管是念白还是唱腔,都绘声绘色,极富“马派”风韵,声音洪亮,极富磁性,有极强的穿透力。经常引起许多人的喝彩,给杂货铺增添了浓郁的欢乐气氛。“文化大革命”期间,推广“革命样板戏”,我三爷经常在人民会场(文革前的剧院)演唱“样板戏”选段,也很受台下观众的欢迎。为人多才多艺,既使自己的生活情趣盎然,也给他人带来乐趣,岂非善事?
三爷之善,岂可一一道尽?
三爷之善,是我们这一个大家族所有后辈的高标。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老爷爷脚上得了病,小拇指感染发炎。我三爷总是总是按时给我老爷爷敷药,先小心翼翼抹上药膏,再用纱布一层层仔细包裹好,动作之娴熟,堪比专业大夫。三爷一片孝心,可见一斑。孝敬老人,在国人道德范畴里,是一个善良人的道德底线。三爷之孝,可证其善。
我三爷多才多艺,喜欢京剧,在荣茂祥杂货铺时,三爷唱起马连良的老生唱段,舒畅而又婉转,深沉而又潇洒,粗豪而不乏细腻,不管是念白还是唱腔,都绘声绘色,极富“马派”风韵,声音洪亮,极富磁性,有极强的穿透力。经常引起许多人的喝彩,给杂货铺增添了浓重的欢乐气氛。文化大革命期间,推广革命样板戏,我三爷经常在人民会场(文革前的剧院)演唱样板戏选段,也很受台下观众的欢迎。为人多才多艺,既使自己的生活情趣盎然,也给他人带来乐趣,岂非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