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遇见】舌尖上的美味——红苕丸子(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遇见】舌尖上的美味——红苕丸子(散文)


作者: 白丁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38发表时间:2018-06-18 17:23:44

【晓荷.遇见】舌尖上的美味——红苕丸子(散文)
   行走在宜昌街道上,时不时从巷道深处传来一阵阵熟悉的烤红薯的味道,馋得我口水直流,勾起了我心底埋藏着的深深的乡愁。
   记得小时候在我们家乡的丹水,农产品生产单一,目之所及的,是满山的包谷,遍地的红苕,红苕成了我们山里人的主粮,一天到晚三餐的红苕,于是与红苕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至今还挥之不去。
   那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的口粮按计划供应,计划内有70%的粗粮,而粗粮里边就包括一定数量的红苕。
   这红苕在平时就是苕米子、苕干,到了秋后就供应红苕。当年这红苕几分钱一斤,而且三斤红苕顶一斤粮食计划,深受丹水老家人们的喜爱。
   当然作为主食的鲜红苕是不可能都烤着吃的。最多的是煮着吃。记得家里每当煮红苕时,妈妈都要在锅底放一个小碗,以免煳锅。
   红苕洗好后码到锅里,盖上杉木锅盖,这样煮出来的地瓜香甜可口,一股清幽的香味弥漫了整个屋子。
   ……
   红苕的味儿太熟悉太诱人了!它甜,但又不是那种奶油爆米花似的让人发腻的甜;它香,香得飘飘袅袅直沁入人的心底,肚子里不由自主地咕咕叫起来。
   在这大街小巷,飘来烤红苕,自然而然地勾起了我对家乡丹水的回忆。
   远远望去,路灯下,一个外层糊着白石灰的大肚烤地瓜炉子,等我走近一看招牌上赫然写着“宜昌名吃烤红苕”!
   我那个亲切,那个骄傲:
   敢情咱百吃不厌的家常烤红苕,竟成了蜚声中外的“宜昌名吃”!
   其实,苕在我们家乡丹水语言中有愚蠢、笨之意,常作形容词或名词来形容某人(物)。苕还有甘薯、蕃薯、山芋、山药、地瓜、白薯、红薯之称,为旋花科一年生植物,山东人称其地瓜、四川、湖北人称红苕、河北人称白薯、福建人称红薯。
   苕的品种十分多,形状有纺锤、圆筒、椭圆、球形;皮色有白、淡黄、红、黄、紫红;肉色有黄、杏黄、紫红、白诸种。以产块根为主,块根是由不定根二次肥大而成,长于表土25厘米深处,株能生产数个块根。
   尽管我们那儿的人,把红苕是当做主粮的,凭着他们的聪明才智,不起眼的红苕,在他们手中变换着花样,把红苕做成各种各样的美味食品。
   特别是在我记忆中的年关将至,老爸也从老远的大西北回来了,全家团聚,妈妈亲自下厨想露一手,犒劳犒劳在外辛苦的老爸。因为那时候我们还小,一天到晚只记得玩儿,顾不上去为爸爸、妈妈分担一下生活中的忧愁。
   记忆犹新地就是妈妈那时炸好的红苕丸子,吃起来特甜特香。
   妈妈那时叫我帮她打下手,只记得我帮妈妈烧了半锅开水,妈妈开始削红薯的皮,洗干净,切成桔子大小的放入水中煮。我守在灶台旁看着,由于第一次做,只能用筷子扎红苕块,来试生熟,熟了就捞起来沥汤,殊不知,妈妈切的块有大有小,不均匀,大的没有熟透,后面可费力老劲了。小块的已经被我搅碎,成了一大锅红薯粥了。
   沥出的红薯装在盆子里,我又禁不住去拍打,等到完全冷后,妈妈给我舀了一碗面粉接倒在盆里,双手黄金一刹那,变成皎白的莲藕了,乐得我使劲在盆里翻找着金黄的红苕,面粉三下两下就不见了,又是一盆原来的金黄色红苕,我一抬手,我的手粘满了红苕,想甩也甩不掉,妈妈又加了一小碗面自己下手了,哈哈。妈妈也尝到了,不好脱手,粘的不成样子,别提多搞笑了。
   然后她加入适量的面粉后,真的就顺畅多了,不大一会儿,妈妈就做了一锅汤圆大小样的丸子,我看着黄黄的与我常吃的南瓜饼一样,央求老妈给我做了几个小圆饼的样子。在沸腾的油锅里,争先恐后的上浮,由原来的淡黄色,不到一分钟就变成了金黄色,再给它们翻身,炸至金黄色就可以出锅了。
   往往这时候,好客的妈妈,给隔壁的邻居们端了一盘,他们吃过,都说:“好吃!太好吃啦!”
   后来,我也成家了,每当回忆起与妈妈在一起做红苕丸子的情景,我都沉浸在幸福之中。
   俗话说“经一事,长一智”,我后来通过感悟,悟到了妈妈做红苕丸子的妙招:
   首先将苕洗净去皮,放到锅里煮熟,将苕捣烂成泥;接着把白糖适量化成水;然后.取适量面粉,将面粉、苕泥、糖水合成,搅拌均匀之后搓成丸子;最后在锅中放油,中火烧成六成热,将丸子放置油锅,边放边翻动,以免连一起或炸糊,待丸子成黄红色时,捞出沥油即成。
   这样炸熟的丸子外脆内软,外皮焦香,内里软糯香甜,超好吃的甜品。真正验印了“捧在手里手里热,吃在口里胃里暖”。
  

共 174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是作者的美食系列篇舌尖上的美味——红苕丸子。文章开篇讲述起作者漫步在宜昌街道上,巷道深处传来一阵阵熟悉的烤红薯的味道勾起了我心底埋藏着的深深的乡愁。接下来,作者切入回忆,在那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关于红苕的记忆。作者的妈妈那时炸好的红苕丸子,吃起来特甜特香。文章详细介绍了妈妈制作红苕丸子的整个过程,传递出来了家的幸福和母爱的味道,让人如此触动而怀念。文章娓娓道来充满真情,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8-06-18 17:25:31
  这些手工制作美食的时光已经渐行渐远,但是这份记忆相信会镌刻在作者的生命中成为一道风景。红苕丸子的美味是母亲传递出来的爱,特别的温馨美好。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18-06-18 17:26:15
  问好老师,感谢赐稿!今天是端午节,祝老师端午安康阖家幸福!期待更多佳作!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3 楼        文友:雷开艳晨曦        2018-06-18 20:57:46
  每一篇文章都是一道菜‘每一道菜都是一篇好文
4 楼        文友:丹水元平        2018-06-20 11:48:55
  问好总编叶华君老师!远握!
5 楼        文友:丹水元平        2018-06-20 11:50:02
  夏至将至,酷暑高温。丹水给叶华君老师敬茶!
6 楼        文友:丹水元平        2018-06-20 11:50:50
  谢谢总编叶华君老师辛勤编文!远方问好!
7 楼        文友:丹水元平        2018-06-20 11:51:35
  谢谢叶老师留评、支持!丹水顺祝老师夏安!
8 楼        文友:丹水元平        2018-06-20 11:52:21
  谢谢雷开艳晨曦老师对丹水的关注及支持!问好老师!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