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痴
文革时期,农村搞集体化生产,腾庄人的日子过得很艰难。
王强从小喜爱花卉,常把一些奇花异草弄家里养,他的房间里,到处都摆满了花。
一天晚上,王强正侍弄着花卉,突然来了两个民兵将他带走,声称是执行大队领导的命令。
王强被带到大队部后,领导当即就喝斥说,你年纪轻轻,却搞养花享乐,这是追求小资产阶级情调,得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于是,就让民兵将他押至会场,以养花的罪名进行了批斗。
自此,王强成了腾庄的资产阶级代理人,还被说成是不务正业的懒汉,成了腾庄人日常的批斗对象。
可王强就是喜欢养花,领导不让弄,他就偷偷摸摸地弄,把家里的花都伪装了起来。
王强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光兄弟姐妹就有七八个,生活过得特别艰难,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当时,村民们的思想都很单一,为吃饱饭,只是想着加班多挣工分,并无其它想法。可王强却不这样想,他有自己的思维。
一天,王强看了电影《卖花姑娘》,突然脑洞大开:人家姑娘都能卖花挣钱,难道我就不能!想到这里,他便把自己养的几盆花,偷偷摸摸地弄到县城去卖,结果一次就挣了五元钱,把个王强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
为了家人的生活,王强就时不时以肚子痛、头晕为由,向生产队请假,然后以看病为名,做起花卉生意来。可时间一长,村里竟有了传闻:王强是懒汉,请假都是在躲懒。他请假开始有了难度。
王强并不在乎别人说什么,只要能挣到钱就行,他觉得做花卉生意要比加班挣工分强得多,请假再难也要做。可是,世上没有不漏风的墙,一次,王强做生意起晚了,天已渐渐放亮才出发,被生产队巡田的张赖民给盯上了。结果,他一回村就受到了批斗。
从此,王强又增加了个投机倒把的罪名,在村里也受到了更大的歧视,接受批斗的次数越来越多了。
文革末期,王强已是二十七八岁的大后生,可人怕出名猪怕壮,他早有懒汉、投机倒把等名声,姑娘们都不愿嫁给他。
王强有个邻村的同学,名叫牛斌,结婚多年,已有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家庭很幸福,还当上了大队革委会主任。牛斌看着王强可怜,就把本村的几个姑娘介绍给他谈对象,可人家姑娘一打听,都严词拒绝了王强。
农村改革的浪潮席卷到了腾庄,集体化生产模式渐渐被包产到户模式所取代,王强为之欣喜若狂,把养花事业从“地下”转到了“地上”。他消息灵通,胆子大,头脑灵活,又有政策支持,把个花卉生意经营得得心应手。一年下来后,他的花卉就打进了大中型城市,收入倍增。一次,他向一个城市销售了七株君子兰,每株的收入竟达到了一万元。从此,他成了有口皆碑的养花大户。
王强养花致富后,不忘村民,在他的帮助和组织下,全村一半以上的村民都养上了花,自己也成了腾庄花卉经营的权威代理人。腾庄人养花受益匪浅,收入竟达到了全部收入的一半以上。
嗣后,王强组建了花卉总公司,吸纳了附近多家花卉经营公司,成为全县最大的花卉经营公司,自己则当上了总经理。这时,他已年过四十,依然打着光棍。不过,他很快就迎来了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
这天,四十二岁的王强娶亲了。公司门前人山人海、鞭炮齐鸣。旋即,一位如花似玉的姑娘从宝马车中走了下来,她就是王强的工作秘书牛妞,今年二十一岁,是当地百里挑一的好姑娘。
牛妞一下车,围观者都争着一睹芳容,小伙子们更是看得目不转睛,羡慕的目光一时都落在了新娘的身上。这时,围观者们拉开了话匣子。
一个青年说,王强真有艳福!四十多岁竟娶上了花季美女,年龄只有他的一半啊!
另一个年龄大点的青年说,唉!这叫有钱能使鬼推磨!人家有钱啊!我真羡慕!
一位老者接话说,王强是赶上了新时代,要不是改革,他这辈子兴许就打光棍了。
大家议论纷纷,这个问一句,那个答一句,都为王强的幸运唏嘘不已。
这时,王强的同学牛斌,也从宝马车中走了下来。王强急忙迎上去,毕恭毕敬地说了句:爸爸,您辛苦了!紧接着,就将牛斌和牛妞一同接进公司大院……
二、花痴一节,如果只放在文革那个特殊年代的大背景下展开,相信更有不一样的效果。至于以后的改革开放一节,似落了俗套;
三、小说,固然是写生活,但它还有一个“出奇之外”一说;
四、千字左右的篇幅,跨越两个时代,写出来却还要令人爱看,是很考究作者多方功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