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PK大奖赛”】赶场(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PK大奖赛”】赶场(散文)


作者:三峡布衣 举人,3228.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37发表时间:2018-06-24 17:54:55
摘要:故乡的赶集,又叫赶场,是一种陌生人的聚会,更是一种农民以货易货的方式。

故乡的赶集又叫赶场,记得小时候最喜欢妈妈赶场了,因为妈妈赶场回来会给我带很多好吃的东西。有时是几颗水果糖,有时是几个油绞绞,有时是一包油豆腐。水果糖甜中有果味,油绞绞香脆可口,油豆腐更是别有风味。
   那种可口的油豆腐,自从20年前妈妈生病过世后我就再也没吃过。
   干了大半辈子的爸爸那一年退休了,他和妈妈一样最喜欢赶场了,每次他都会带我去赶场。父亲赶场必坐茶馆,要一杯绿茶,打几圈麻将。临近中午饿了,就带我去小馆子点两碗肉丝面、一小盘油酥花生米,再来二两小酒,一边喝着小酒一边看着街上的风景,脸上露着惬意的笑容。
   十年前爸也过世了,我想为他赶场而接力,可身却不在故乡。
   今年春节前回了一趟老家。在回老家之前,我就给老婆商量好了,这次回家一定要去赶一趟场。
   赶场的目的地是石桥铺,既是古镇,又是边镇,一半属梁平,一半属大竹。
   从老家到石桥铺只有五六公里路,原来都是石板路现在变成了水泥路。到石桥铺必须经过三座石桥,其中两座是古石桥,有上千年的历史。它的长度约百米有余宽两米左右。其建筑非石拱设计而是平桥,全石材筑成的。
   一路前行,看路上擦肩而过的行人,极少是熟悉的,更多的是陌生的面孔。此刻,让我想起了贺知章的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让我心里五味杂陈。
   走进街中央已是十点了,也正是赶集人潮旺盛的时候。
   这次赶集,不为别的,只为寻找儿时的旧梦。我用探索的目光,搜寻着记忆中的老街、老店铺、粮店、茶楼、铁匠铺……
   那时的老面馆,有两样东西让我记忆深刻,一样是挑面的长筷子,足足一尺五长,二是用竹编的漏勺,竹勺既是沥面的工具,又是熟面的量具,大半勺为二两,满勺为三两。四十年前上街吃碗小面,特别是吃一碗臊子面,算是奢侈了。
   从前的老店铺全是原生态的木质门,没有刷任何油漆,木门是活动的,早上开铺时将木板一块一块取下,整个店铺内部就显露出来了。我在街上努力寻找着老店铺的影子,可惜的是已不见了踪影。
   四十年前的粮店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曾经的红火自不用说。记得父亲每次回家都把小车停在粮站内,招来很多人羡慕的眼光。停放了几次,父亲就跟粮站站长熟悉了。那时的粮食部门可是最有实权的部门了,想找站长开后门买点米是绝对不行的,必须凭粮票供应。但是,若是找站长批条子买点米糠喂猪是可以办得到的。
   那时的茶楼是说书的地方,是古镇的一道风景。在那文化稀缺的年代听书能让增长知识。一般说书的茶楼都是在店铺的二楼,楼下多半是食店,不管是说书的或听书的,饿了可以在店内吃饭,很是方便。那时我还不到十岁,跟妈妈上街后就直接去茶楼听书,妈妈赶完场就到茶楼来接我。我特别喜欢听历史故事,比如王莽篡权、刘邦斩蛇起义、刘备三顾茅、诸葛亮草船借箭,等等,这些故事至今依然记忆犹新。
   铁匠铺是古镇石桥铺的又一道风景。记得古镇那时有一条街全是铁匠铺,方圆几个区镇都来这里买铁货。我特喜欢听那大锤小锤叮叮当当的声音,也喜欢看一块块毛铁在火炉中被烧得通红的情景……
   长大后当我读到郭沫若的《炉中煤》时,便有了更多的感慨,感叹涅槃重生后的艰辛,一把刀,一把铁锄,一架犁铧,要经历无数次的锤练与磨砺才能铸造成,人生的成功又何尝不是如此?

共 134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叙述抒情散文!赶集,是作者儿时甜蜜的记忆,承载着深厚的母爱,母亲离去后父亲接着赶集,父爱伴随着作者成长。父亲离去后,作者想为赶集接力,人却不在故乡。作者对儿时父母赶集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父母的深切怀念,抒发了作者浓浓的乡愁。作者重点描写了今年春节前回了老家的一次赶集体验,亲自感受了几十年后变化的乡情和四十年后故乡的变化,作者与小河同行一路看风景,寻找着儿时的童年梦。少小离家老大回,唯有石桥与瀑布这一景观与儿时的情景一样未曾改变。涛声、瀑布声、小桥下的流水声,与固有的乡音交融在起,或许就是作者寻觅的童年的一个梦吧!让作者痛心的是沿河所见小河水污染,寻不见儿时的小河水清澈见底。作者行文流畅,叙述抒情,写景抒情,对今昔故乡变化的描写的作者对故乡现在美好生活的赞美,有作者对建设中环境污染的关怀与担忧。力荐赏析!【编辑:红叶摇秋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06-24 18:00:28
  文章紧扣主题,线索清晰,回忆与现实交替,采用今昔对比手法,对故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深情赞美。在寻梦中,重温亲情,乡情,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与关怀。
2 楼        文友:林溪浅谈        2018-06-24 21:45:15
  故乡!一生的记忆!
3 楼        文友:三峡布衣        2018-06-25 10:39:36
  谢谢红叶老师,为本文作浓缩,显得更加紧凑了,突出赶场的主题。
远一方名利,求一抔净土;去一缕尘埃,获一生健康与自由!三峡布衣微信:btw366
4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06-27 17:26:28
  欣赏学习精彩文章,祝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5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06-27 17:29:27
  在赶场中重温童年的快乐,触摸逝去的岁月,体味浓郁的乡情,是一件很美好的事,一路走着,一路感概着,更加热爱故乡!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