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一句话的事儿(小说)
张大娘今年八十七岁了,住在民政局办的敬老院里,天天盼望着儿孙们来看望她。虽然说张大娘已经是四世同堂了,儿子和孙子也不少。但是能坚持每个星期来探望她的就只有两个儿子、一个闺女,还有二儿媳秀珍,总共四个人。在这四个人中儿媳妇秀珍最为心细,送来的东西都是雪中送炭的那种,总能满足老人迫切的需要。不仅送吃的喝的,就连搽脸油、护手霜、松紧带、袜子、裤头、针头线脑的小物件也都想的周到。每次探望完毕临走的时候都要问一问老人:“老母亲,您还需要什么东西,下一次我给您带来。”这句话是张大娘听着最熨帖的。可最近这一年多儿媳妇秀珍的娘家妈得了大病,秀珍回去伺候。探望张大娘的就少了一个人。张大娘喜欢听的那句熨帖话自然就没有人说了。张大娘需要的缝衣针托付儿子们买了几次也没有人给她买回来。儿子们心粗,不知道哪里能买到大号的缝衣针。张大娘老了,眼睛花了,小号的缝衣针她看不见针眼儿。
这一天,张大娘特别高兴,儿媳妇秀珍从娘家回来了。张大娘想:这一回我需要的缝衣针就有人给我买了。儿媳秀珍拿着许多张大娘喜欢吃的东西来看望她老人家。其中还有张大娘最喜欢的娃哈哈八宝粥和猕猴桃饮料。儿媳妇秀珍拉着张大娘的手说了很多家常话。张大娘说:“你走了这大半年,我可想你啦!”儿媳秀珍说:“妈呀,我也想你呢。”最后,儿媳秀珍给张大娘按摩了后背,才恋恋不舍地走了。
张大娘看着儿媳秀珍的背影,心里突然感觉空落落的。张大娘不明白:“儿媳秀珍临走的时候怎么不说那句让人听了心里熨帖的话了呢?难道她回娘家听了什么人的谗言,对我这个婆婆有意见了?再不就是听说我把房子给了别人,她心里不平衡了?或者是她娘家妈给她出了什么馊主意?”张大娘添了心事儿。
自从儿媳秀珍走了以后,张大娘就琢磨个没完,连吃饭都没有食欲了。平时张大娘说说笑笑可开心啦,现在愁眉不展自言自语很不开心的样子。连服务员们都看出来了。服务员小李问张大娘为了什么事儿不开心,张大娘只是摇摇头不说话。问得多了,张大娘竟然掉了眼泪,还是没有说明原因。
过了几天,儿媳妇秀珍又来看张大娘,张大娘看见儿媳秀珍拿来的一包缝衣针很是高兴,说:“还是你心细,我就那么一个缝衣针,一不小心用断了,叫张二刚买一包缝衣针吧,死活说没有地方买,我都半年没有针用了,别看这是个小物件,补个补丁什么的,离不开这个东西。”张大娘拿出针线盒来,拽出一根白线就往针眼上认,可是眼睛花了,看不见针眼。儿媳妇秀珍笑了,从提包里拿出了放大镜。借助放大镜的作用,张大娘自己认上了针。她开心极了。心里琢磨:“我这个儿媳妇就是我肚子里的蛔虫,我心里想什么她都知道。上次儿媳妇秀珍走得急,忘记说那句熨帖的话了,看来她对我还是挺好的,这次可能不会忘了说那句话了吧。”
让张大娘感到很意外的是儿媳妇秀珍这次离开的时候,仍然没有说那句张大娘爱听的话。张大娘立刻确信:“儿媳妇秀珍对我有意见了,她心眼好,心细,对我还是那么周到,但是那句熨帖的话不会再说了。肯定是因为房子问题,对我有看法了。唉也怪我,真不该吧房子给了别人,要是给了秀珍,就好了,就她最孝顺,心眼儿细。其他人不行,要了房子就不来了。”于是,儿媳妇走后,张大娘的情绪一落千丈,自言自语,独自落泪。把服务员们都弄糊涂了。
这使服务员小李想起来了,她说:“上次儿媳妇秀珍走了以后,张大娘就闹了几天情绪,这次又是这样,一定是儿媳妇秀珍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或者做错了什么事情。”于是敬老院的心理医生就给秀珍的老公张二刚打电话,叫他有空来敬老院一趟。
张二刚是张大娘的二儿子,也是张大娘最喜欢的儿子。于是敬老院的心理医生就跟他反应了张大娘的情绪变化。张二刚仔细和母亲进行了谈心。张大娘把心里的话对儿子张二刚说了个痛快。她说:“要说一次没有说那句话,那是疏忽了,可是第二次又什么没有说就走了,这就不正常了,这不是她的性格。肯定是对我处理房子的决定有意见。”张二刚说:“老母亲,你多心了,秀珍不是那么贪财的人,再说了,我们自己就有两处房子,孩子又在外地工作,将来在外地结婚,我们要那么多本地房产有什么用处?”张大娘还是想不通,她说“也许秀珍想把房子卖掉要钱,谁不喜欢钱呢。”张二刚说:“老母亲,我向你保证,秀珍绝对不是想要你的房子;也不想要你卖掉房子的钱,她不是那种人。”张大娘还是不放心,她说:“也许她真的是不想要房子,但是她会不会认为我不亲她、不重视她呢?”张二刚又好一顿和张大娘解释,直到张大娘有点儿想开了,张二刚才离开了敬老院。
张二刚回家的路上想:明天叫老婆秀珍来一趟,专程给母亲解释一下,以消除误会。谁知道回家以后才发现秀珍患了重感冒,发烧40度,赶紧送医院打吊瓶。这一下子就把去敬老院给张大娘解释的事儿给忘记了。
秀珍重感冒打了三天吊瓶,张二刚怕母亲担心也没有告诉张大娘。张大娘自己在敬老院又瞎琢磨开了:按理说张二刚把我的心里话带给儿媳妇秀珍,秀珍也该来敬老院解释一下呀,怎么连儿子张二刚这几天也没有露头,这里面一定有文章。张大娘在敬老院住着,只有三个孩子给养老钱,其中秀珍给的最多,除了平日给的以外,过年过节还要多给几百块钱,平时买东西都没法算钱,而要了房子的大儿子和大儿媳一年很少过来探望,钱上更是抠得紧,连50元钱都不舍得给。哎!张大娘后悔自己这么早就处理了祖上留下的房产。心情更加郁闷了。她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眼瞅着就消瘦了下去。
第四天一大早,秀珍就起床了,她包了羊肉馅的水饺,这是张大娘最爱吃的。她有翻箱倒柜找出了一条小尺寸的毛毯,把毯子装在一个大塑料袋里,把水饺装在饭盒里。对还在睡懒觉的老公说:“老公,我去敬老院看看咱妈,厨房有包好的饺子,你起来自己煮着吃吧。”张二刚一个高儿蹦起来,说:“老婆,你先别走,我有句话要嘱咐你。你离开妈那儿的时候,一定要说一句:老母亲,你需要什么东西告诉我,我下次给你带来。说完这句话,再离开。”秀珍说:“为什么呢?”张二刚说:“老母亲说最爱听你说这句话了,所以你一定要说呀,这样老母亲会很高兴的。我也会很高兴的,我要是高兴,你回来以后,我就有礼物送给你了。”凭着秀珍的智商,她突然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儿了。她很生气地说:“你妈也太难伺候了,二十年来,我一直揣摩着她的心思办事儿,就这么一句话,说不说又有什么关系,她就挑我的毛病,我不去了。你自己去吧。”
张二刚赶紧坐起来,搂住秀珍说:“好老婆,二十多年你都表现优秀,不能因为少说一句话就前功尽弃。不就是一句话的事儿嘛,你何苦要与一个89岁的老小孩较真呢?在你看来,就是一句话的事儿,可是对于老娘来说,这句话意味着儿媳妇对她的赤胆忠心。”秀珍想想也对,自己的母亲还不是一样,都是老小孩了,特别在意晚辈对她的态度,自己怎么不能保持自己惯有的作风呢?想着这些就拿起毛毯和饭盒高高兴兴地走了。
秀珍见到婆婆,拿出羊肉馅饺子和小毛毯,婆婆非常感动。这两样东西送到婆婆心里去了,天气冷了,婆婆的胃口一直不舒服,羊肉暖胃驱寒,算是送到她的心坎上了;秋天到了,外面的空气很凉了,婆婆坐着轮椅出门散步的时候,经常感觉腿有些冷,正需要一个小毛毯呢,这也是雪中送炭呀。
临走的时候,秀珍说:“老母亲,您还需要什么东西,告诉我吧,我下次一定给你带来。”张大娘听了,感动得眼泪流下来了,说:“秀珍呀,谢谢你!就你最理解我了,你送来的东西是我最需要的,你说的话是我最爱听的。”
秀珍笑着离开了敬老院,她走到大门口的时候,抬头看了一下,深秋的天空一片蔚蓝,她心里十分舒畅,没想到一句话抚慰了婆婆的心,也使自己得到了快乐。有时候婆媳之间的关系就是一句话的事儿。就这样一句熨帖的话能够温暖婆婆的心,作为儿媳妇怎么会那么吝啬,不舍得说出来呢?
“老母亲,您需要点什么东西,喜欢吃什么?喜欢喝什么?我下次一定给您带来。哈哈哈哈……”秀珍自言自语地说着,心里很好笑,不由地哈哈大笑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