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遇见】下坎那片海(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遇见】下坎那片海(散文)


作者:大连六月荷 白丁,35.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55发表时间:2018-06-30 23:54:07
摘要:每当夕阳西下,炊烟袅袅升起时,站在海边透过杨树林看下坎,有如一副静默写意的山水画。这份记忆始终印刻在我的脑海中,很美,很难忘。


   我生活的环境,始终没有离开过海,最使我难忘的却是下坎那片海。
   记得四岁时,随父母走五七道路,下放在一个叫亮子的小村庄,住在下坎。由于那里有一块高高的土坡,从东南方看过去,是与地面在一个水平线上,要是从西北方看过去,却与地面约有二三十米的落差。在一条河与大海的环抱中,形成了一块三角地带,当地村民叫那里下坎。
   下坎共有六户人家。房屋都是坐北朝南,错落两排而居。前面住的两户人家,门前是一条贯穿东西的蜿蜒小河,直接流入大海。而后面四户人家的房后,是一片高大挺拔的杨树林,穿过杨树林是一片滩涂,滩涂上长满了碱蓬菜,春绿秋红非常好看。过了滩涂就是海边。海水很蓝,有一条长长的银色沙滩。每当夕阳西下,炊烟袅袅升起时,站在海边透过杨树林看下坎,有如一副静默写意的山水画。这份记忆始终印刻在我的脑海中,很美,很难忘。
   下坎六户人家中,只有四户人家的孩子年龄是差不多大。记忆中住在我家东头的是老韩家。他家有四个孩子,小儿子叫小青,与我同岁。住在我家最西头的姓丛,家里有三个女儿,大女儿远嫁,二女儿初中辍学后在家务农,小女儿叫小领与我姐同岁。与我家一道之隔的是老宋家,他家有六个孩子最多,老五叫小天,比我小一岁。我们这群孩子里的王,是小天的二哥常斌。那时候我们玩得最多的游戏,是模仿《地雷战》。常斌领着我们这群孩子,在唯一进出下坎的一条小土道上,挖了好多的坑,上面搭上树枝,盖上干草,然后撒上泥,再在上面踩几个脚印。到了傍晚十分,我们这群孩子就会趴在草堆里,等着收工回来的大人,看谁能踩到地雷。结果有一次是小领的姐姐二丫踩到了,并崴了脚。在跑的时候我和小青还有小天,被大人逮到了,常斌就被好顿的剋。从那以后,大孩子们玩的游戏就不怎么带我们仨了,渐渐的我们仨成了最好的玩伴。
   我们仨最常玩的地方是海边。因为那时候,我每天的任务是把我家的一只羊,牵到杨树林里放,两头猪赶到海边的滩涂里,拱蟹子吃。还要挖上一筐野菜,回家好喂鸡鸭鹅。只有海边既可以照顾到猪,又可以看到羊,还不耽误玩,又能顺便挖野菜,所以海边成了我们最好的去处。有时我们会下海逐浪嬉戏,有时我们又会成了赶海小能手,挖蚬子、捡波螺、刨海蛎子、抓蟹子……
   每当夕阳西下,炊烟升起,我们都会满载而归。他俩一个帮我牵羊,一个帮我赶猪,我们还会一起唱猪哇羊呀送到哪里去……
   在我的记忆里,我很少玩女孩的游戏,大多数时间,是跟着小青和小天爬树上房,玩骨碌圈、抽陀螺、打水漂、骑马打仗等游戏。有一年,村里放映朝鲜电影《卖花姑娘》,我一下子就迷上了影片里的妹妹,就经常学着妹妹的样子,表演给他俩看,他俩也特别愿意看。一天小青用黄色小野菊,给我编了一个花环戴在头上,还在我挖野菜的筐里,放了一些蓝色野菊花,我把家里白褥单裹在身上,手里拐着那筐花,在房顶上边走边唱卖花儿来,卖花儿来……
   我表演得非常忘我。他俩坐在草堆上,看的也非常投入。不知怎么,我就一脚踏空,从房上摔了下来。落了个腹疝的毛病,至今有时还会犯病。
   自打我摔了后,他俩经常用手互相对握,用手背形成个小凳子,抬着我到海边玩。一次,我们玩着玩着,跑出离家很远的地方,走进一片毛豆地,却发现一个知青姐姐,在一个草搭的窝棚里盯着我们。小青非常机灵,眼珠子一转,就是一个主意。他向我和小天一使眼色,我们迅速跑回海滩,在一条靠岸的渔船里,拿了把撮子,装了一撮子白色细沙,冒充白面送给了那个姐姐(那里的沙子又白又细,不用手摸是辨别不出来,白面和沙子的区别的)。姐姐很感动地说:“他们已经很久没吃到细粮了,谢谢我们。”我们走时,那个姐姐给我装了满满的一筐毛豆。儿时的恶作剧,现在想想,对那个姐姐还有一丝愧疚。
   在我十岁时,随着父母回城。下坎那片海满载着我儿时的欢乐,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记忆中。
   多年后,我和姐姐回到阔别几十年的下坎,那里已不是我记忆中的下坎。原先的那片杨树林,已被双向四排环渤海大道所取代。那片滩涂已被村民圈起来,搞起了养殖。原先只够两人并排走的土路,已被拓宽可以跑车。原先低矮的土坯房,已被翻新成二层小楼。原来六户人家,现在只住四户人家。老邻居只有小青父母还住在那儿。我们去的那天,他父母不在家。听邻居说小青长大后挺有出息,当兵在部队转干,转业在沈阳生活发展。小天家孩子各个有出息,都考学出来了,早早就把父母接走了。小天考的是师范学校,不知现在是在大连,还是沈阳教书。
   听到儿时的小伙伴都很有出息,让我很欣慰。不仅想起了一句歌词,“海边出生,海里成长……”

共 184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充满老时光味道的佳作,尽管时光过去多年,但是在作者的记忆中,下坎那片海镌刻在生命中,如此温暖和潮湿着生命。下坎那片海的美景,下坎那片海几家住户的儿时玩伴经历的无数童趣,都氤氲在记忆中的长河中成为了一道风景,让作者充满无限的怀念。如今,大家各奔东西,各有所成,这是岁月给予的回报。懂得感恩与珍惜吧!文章朴实真情,散发出清新的乡土气息,那是故土的魅力。欣赏佳作,荐阅共赏!【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8-06-30 23:57:17
  一篇文笔优美的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故人的深深思念,让人感触!感谢老师赐稿晓荷,问好老师,敬茶。期待老师更多的作品,祝创作愉快!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1 楼        文友:大连六月荷        2018-07-28 11:23:51
  谢谢叶华君老师的鼓励
2 楼        文友:何叶        2018-07-01 08:53:26
  哈,看到荷我就感到温暖。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感谢老师第一时间投稿支持,敬茶致谢!期待下次精彩!
何叶
回复2 楼        文友:大连六月荷        2018-07-28 11:24:54
  谢谢何叶老师的鼓励
3 楼        文友:大连六月荷        2018-07-28 11:22:39
  谢谢叶华君老师,谢谢何叶老师的点评与鼓励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