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暖】旧时王谢堂前燕(外二首)
【编者按】诗一选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乌衣巷》中的一句诗为题目。“旧时王谢堂前燕”是感叹王谢旧居早已荡然无存。凡有点诗词知识的人,很自然就接出下句:“飞入寻常百姓家”读此诗,切入点在“王与马共天下”这其中有很多故事。王谢指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时,则皆落不知其处。因权势显赫,威震朝野,当时有“王与马(指晋帝司马氏)共天下”的歌谣。成语中有“新亭对泣”,表示思念故国的意思,就是说的王导的故事。一次王导与北方逃难过江建立 东晋的同僚在南京郊外新亭(又名劳劳亭)饮宴。座中周侯岂页叹息地说:“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发出了山河沦陷的感叹(当时北方领土沦陷在匈奴人刘曜之手),于是在座的宾客都 相视流泪。王导见此情景,愀然变色地说:“当共戮力王室(勉力国事),克复神州(收复中原失地),何至作楚囚相对(何至于那样没有出息作当年被俘的楚国囚犯那样相对哭泣呢)?”王导 的话慷憾激昂,批评了在座同僚消极悲观的情绪。虽然只有这么简短的几句话,却把王导为人鹤立鸡群,见识不凡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诗词中提到的“谢”,就是 谢安,别名安石,他是晋孝武帝的丞相,人称谢太傅,功勋卓著,曾一度辞官退隐浙江会稽东山,当时曾有“安石不出,将如苍生何”,足见他的威望之高。后复出主持大局,因此又有“东山再 起”的成语,表示免职以后再度掌权的意思。后秦符坚扬言投鞭可使长江断流,率领大军进驻淝水北岸,威逼东晋,朝野震恐。谢安时任征讨大都督,他从容调度,终于大破符坚、是为军事上以 少胜多的“淝水之战”。据说他侄儿谢玄从前线送回报捷书信,可是谢安得信后面上却了无喜色,对弈如故。及至下完棋返回内室,终于压不住内心喜悦,鞋后跟过门槛时折掉,他高兴得竟然没 有察觉,其镇静自若,儒雅风流,在历史上一直传为佳话。了解这些历史知识之后,再去读这首诗,诗意就大开视界了。冷兵器时代,古人遂鹿中原,开疆拓土,无马不行。所以策马扬鞭造就了一批粗犷豪放之士,至于文人之雅也夹些马的烈性。中书也罢士大夫也罢,山川群岭,结队的是历史事件的分分合合。盛世的背后,是烽火狼烟的冷峻,草木成兵,一群鲜活的人物粉墨登场,壮士赴义,贤能呼号“太阳山下,旗风猎猎”激流滔滔,文人武夫皆是风景。“骑上马,塞上江南/提上酒,天下太平”一语双关,何其快哉。酒在古代最能体现雅士的赋格,一壶老酒,应是怀古的佳酿。独坐竹海,看天地苍茫,醉一场,梦一场。诗人凭吊鼎盛繁华,也笔触其内的衰弱,苍凉残照,历史尚有余温,唤醒沉沉暗夜。诗二择取世相中诸多片断,透着如铁的冷峻。诗人在世相之外冷观察,甚至有些调佩的意味。总之,是那种不悲不喜的论调。诗二场景很像民国,卖报的小童,干净得如天使,这是写底层人家的奔波。十分的青衣水袖,十分的亡,是写上层人忙着去捧戏子,对国家安危事不关己。结尾甚妙“我要赶在黎明前,找寻遗失的乐章”使此诗一下子有了耀人眼目的光芒!诗三,诗人把想象投入2088年,2088年的奔跑在何处彷徨,尸体滚烫着一层层,石头都干涸了。这时候的土地比沙子更幽暗。2088年是个闰年,本年将会有366天。第一天是星期四。也是农历戊申猴年,春节是1月24日。年代为21世纪80年代。农历闰四月,长达383天。由于该年闰月 所以在农历的1年当中有2个立春,故又称为双春年。从1900年到目前的2018年,仅仅一百多年时间,科技突飞猛进,人类己经能够登月。那么2088年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应该是不可思议的。从人工智能的角度来讲,随便拿起一块石头,扫码都可以进入任何页面,那么石头开花变成了可能。此时的地球将变成一台巨大的电脑。那些想要保持自然的人会住在特别的保留区。人类将不再受光速的限制。除了不受光速限制之外,人工智能将把它的影响力超越地球的极限移动到整个太阳系,然后移动到其他星系。星星,行星和流星将被转化为能够维持生命的结构性物质。天马行空,世界过于奇妙!2088年的世界都是高科技大桥,火箭喷射汽车,喷射摩托车。那么时间长度将渐渐模糊,更可怕的是,被称为诗歌情感的不可复制,将由人工智能来完成。若真是那样,文学创作将变得毫无意义!“黑蚁饿死在梦乡,噢。煮酒了的夕阳”“金黄色,只一种信仰/躲在巢穴中折断思念。平原上/风沙横行”场景诡异,是黑色的遐想。“搬起木头、虬枝、整座文明倒塌了/千里之行/幻灭的蚁穴洒血胜利”“我在2088年,像一只圪蹴在死神脑海洋里的黑蚁/我等着我一起迈过山河/往夕阳的方向,采撷一朵阳光”诗写大场景,就象鹰翔长空,鸟瞰诸多事相。我们读《圣经》启示录,天使次第吹响铜号,硫磺雨和黑水,还有天坠无数火焰,和诗构筑的场景何其相似。灾难洗礼之后,往夕阳的方向,应有一只诺亚方舟,采撷阳光,新天新地来了。构写这三首诗,需要很丰富的历史知识,由此可见诗人读史竟读出别样意蕴,入诗便成了章章妖娆。全诗场面宏大,细节方面也入微,以小见大。在时间上有古代有现代有末来,横穿光年,不失为以史解析时光的佳构。倾情推出共赏。【编辑:刘文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7030001】
1 楼 文友:刘文龙 2018-07-01 11:13:56
又见甲申佳构。向诗人致敬!祝诗人身体健康!再谋佳句,于历史汪洋中涌出朵朵浪花!
回复1 楼 文友:甲申之变 2018-07-01 21:43:20
谢谢刘大师大笔如椽的编按,为拙作增色了。历数三个时代,历史的拐点,文化锋芒在交织交融。世家的南朝和陇西贵族的北朝,胡汉碰撞……兴亡交替,卖报的小童在上海滩拾蹠希望,至于2088年,又是一个遥远的纪年,文化的进程在精神世界里面到底还占据多少空间,值得思考了~~~
回复2 楼 文友:甲申之变 2018-07-02 19:23:39
谢谢极冰老师留墨,任重道远啊~~~
3 楼 文友:极冰 2018-07-01 20:13:12
每次读刘文龙老师的编者按,都是一种享受!我存了几个您的编者按!碰上在群里捡的,但我复制不了甲申老师的诗歌。原作加上编按,没事拿出来欣赏,绝对是一件美事!

5 楼 文友:陈友 2018-07-04 09:42:06
本来看不懂,被编辑这么一按,倒还读了个明明白白。应该是精品"赏析"了。可见写文章难,欣赏文章也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