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一张老照片带来的回忆(散文·旗帜)
一张照片记录着一抹回忆,一抹回忆牵出一个故事,一个故事代表着一个岁月。老照片真实地记录了人生长河中所走过的步伐,记录了难忘珍贵岁月的一瞬间。20军后代群上传了我们的父辈们一张老照片,它真实地记录了1950年6月28日我的父亲与他的战友们,在崇明岛南堡20军178团51名连以上干部军事学习后的合影,一个个年青的面庞是那样的神采飞扬,这一年我父亲25岁。
时光隧道把我们带到了1949年6月1日,我军十兵团歼灭国民党兵3700余人于6月2日解放了崇明岛。我父亲所在的20军在上海战役胜利后,按照上级的安排卫戊上海,担负着卫戊嵩山、芦湾、徐家汇、龙华等九个区的任务。国民党重兵把守的上海失守后,蒋介石不甘心自己的失败,想方设法搞破坏,妄图挽回败局。我20军广大官兵坚决给予针锋相对的斗争,解除了埋藏在上海大小1000股地下武装,搜捕敌特1250人,逮捕银元贩子50余人。20军卫戊上海期间严守城市十大守则,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发杨战争年代的光荣传统,深得上海市民称赞和拥护。
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解放台湾,1949年8月1日中央决定解除20军警备上海的任务,上海治安任务交给公安15、16二个师接管,20军移师崇明岛做解放台湾的备战准备。当初部队选择在崇明岛是因为崇明岛地理环境类似于台湾,又地处长江口,被誉为“长江门户”战略位置非常重要。20军为解放台湾在崇明岛展开战前练兵,主要抓了三件事情,一是水上练兵,二是治疗血吸虫病,三是选举模范。
那时候我的父亲担任了178团二营副政治教导员。部队在崇明岛训练武装囚渡、滩头登陆等战术动作。一大早部队领导专找大风大浪的时候,带领战士们坐船出海锻炼抗晕,这是渡海作战必须要过的第一关。当时领导考虑解放台湾我们没有海军,主要靠以木船为主渡海作战,战士们首先要过晕船关。训练中战士们不断总结经验,交流训练体会。在班务会上有的战士说:想吐时吃一点咸菜把它压下去。有的说:上船我干脆睡觉这样会好一些,主要是不要紧张。有的说:随着波浪调整自己的呼吸。个别的战士实在支持不住了,只好吃点防晕药。干部与战士们纷纷根据自己以往的作战经验,研究如何进行滩渡登陆。我父亲和营长在崇明岛召集排以上干部研究战术,天天在滩头模打滚爬,主要练滩途登陆作战、组织作战队形、作战手段、作战形式,有的说前三角有的说后三角,有的说菱形各说已见。组织作战主要一个火力组,即一挺机枪二个步兵战斗小组,一个爆破组,别看这个爆破组战士们叫土坦克,一个班一个爆破组等于一个班配一辆坦克,二包五斤左右炸药包,一个爆破筒,可以炸毁水上障碍物围墙、城墙、碉堡、火力点、坦克车、装甲车凡是人到的地方,士坦克都可以到,不管下雪、下雨、白天、黑夜都可以配合步兵作战,我们在解放战争中就是用土坦克战胜洋坦克、飞机、洋炮,今后也应该士洋结合渡海作战。那时我国还没有自己造的坦克,只有少量缴获的坦克,也不可能登陆很多坦克,作战主要靠陆军。当时部队面对主要问题是士坦克要改进,五磅土坦克要不怕水、不怕雨、不怕火,还不怕子弹打,战士按下电钮就爆炸,不按就不会炸。父亲与他的战友们充分发挥战士们的聪明才智,研究解决这些难题。同时父亲与战友们研究抢滩成功后如何发挥这四个组的作用,如何互相火力掩护,互相配合,指挥员在什么位置好,应该怎样指挥?排以上干部练出经验了,再到各个班基层带动战士训练。
部队战士们在学习游泳中,由于缺乏防病知识,卫生部门也没有及时掌握疫情,结果在江河游泳训练中很多干部、战士染上了吸血虫病。这时我的母亲随20军60师文工团也到了崇明岛,母亲在学游泳中也染上了吸血虫病。部队领导非常重视这一情况,因为这关系到部队战斗力的大问题。于是上级从上海市派来以马寅初为团长的医疗队,由医生、护士为部队干部、战士治病。营领导分工我父亲分管医疗队这一摊工作。医务人员生活费由上级发放。因为刚解放,物质不是很丰富,部队比较艰苦干部、战士吃野菜、喝菜汤。尽管这么困难,部队对医疗队还是特殊照顾的,伙食标准开小灶四菜一汤。这些医疗工作者讲究营养成份,嫌给他们吃的大米太白了缺乏维生素,要求我们战士烧饭时放糠在饭上蒸,把糠里面维生素流出来流到大米里去。战士们反映这样做是不是太娇贵了?部队及时做战士们的思想工作,医生们给我们治病,他们放弃大城市安逸的工作环境,到艰苦的海岛上来工作,大家都是为了解放台湾这一个共同目标相聚在一起,战士们也就没有怨言了。
父亲是营副政治教导员,对部队政治工作是抓得很紧的,医疗队里有俩个主治医生因医疗观点不统一而闹矛盾不团结,我父亲就做这俩位主治医生的思想工作,和他们一起共同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告诉他们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同志间要互相尊重团结一致。那时毛泽东主席在民众心目中威信很高,毛主席的话医生们还是听的,他们之间关系得到了缓和没有再闹矛盾。
在崇明岛军事训练如火如荼紧张的时刻,父亲老家传来奶奶病重的消息,奶奶在临死前喊着父亲的名字,要求见儿子一面。姑夫急匆匆地赶到崇明岛找到我父亲告诉我父亲,奶奶喊着父亲的小名叫喊着要见父亲一面。奶奶这个要求合情合理也是人之常情,我父亲对奶奶有着很深的感情,父亲三岁丧父是奶奶守寡,把父亲拉扯大,吃了很多苦很不容易。说心理话父亲何尝不想回去看母亲最后一眼,尽最后一次儿子的孝道。可现在父亲部队正在开会要解放台湾,部队又正是战备时期不知那一天就要上战场,父亲怎么能离开部队呢?父亲战友杨家骏母亲讨饭都没有影响他的情绪,仍然一心扑在战备工作上没有回家。20军里像我父亲这样的情况有很多很多,大家心里都只有一个目标,只要一声命令一定召之能战!父亲在部队是基层领导,要以身作则小家服从大家,为了国家利益只有牺牲自己个人利益,为了千千万万母亲求解放过上好日子,我父亲忠孝不能二全只好牺牲个人感情,只有个人的孝来服从对祖国的忠。姑夫对父亲的苦衷表示理解,他默默地一个人回去处理奶奶后事。可怜我奶奶劳苦一生没有享过一天清福,好不容易熬到解放就离我们而去。
不久部队开展选模活动,父亲被营召开的排以上干部会上选为营的工作模范,父亲战友杨家骏也被战友们推选拿到团里去评。杨家骏同志和我父亲俩人事迹差不多,团党委讨论时考虑选一个还是选二个,最后党委书记徐放拍板说“事迹差不多就选二个吧。”就这样我父亲与战友杨家骏被团选为178团政治工作先进模范。父亲这个先进是用很大代价换来的,儿子见不到母亲,奶奶临终都没见到儿子。至今我父亲心里一直十分内疚,奶奶操劳一生革命胜利了,从未享受过儿子的一天孝心。父亲终身遗憾就是对不起自己的母亲,成为我父亲一生的痛。
我的母亲参军随20军60师文工团那时也在崇明岛,她们主要工作一是学游泳二是下部队给战士们演出,母亲与她的战友们天天在滩头模打滚爬。母亲学游泳染上吸血虫病治愈后,回到文工团与战友们排练节目下部队演出,几乎各个连队都跑遍了,她们自己编排节目,有独唱。快板、舞蹈、山东大鼓、乐器合奏等等,丰富多彩的节目丰富了战士们的精神生活,鼓舞了士气是战士们心中的铿锵玫瑰
崇明岛南堡20军178团51名连以上干部军事学习后的合影,这张老照片母亲一眼认出了父亲昔日战友毛张苗与平涛叔叔,一张张熟悉的脸孔让父母心潮澎湃,他们的军旅生涯留下了许多难忘的瞬间,最美的情怀莫过于军旅,没有一种使命比捍卫国家主权更为神圣。人生之美在于无怨无悔地为祖国付出,那段充满激情的青春岁月,至今仍深深铭刻在我父母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