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心愿】又到一年收麦时(散文)

精品 【星月.心愿】又到一年收麦时(散文)


作者:红尘一莲 举人,5843.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80发表时间:2018-07-04 22:40:15
摘要:布谷鸟的叫声似乎比从前多了一份开心,收割机的轰鸣声将我零乱的思绪彻底整理,面对着满目金黄的麦田,我由哀地感叹,现在乡民的生活条件真心不错,现在的社会真好,犹如成熟了的麦田,耀眼的金色里又散发着股股清香。


   太阳醒了,我醒了,窗外的布谷鸟醒了,沉寂了一夜的乡村也醒了。院子外面水泥路上来来回回行走的收割机,终于又唤回了寂静的乡村记忆。
   也许已经习惯了无爱的呵护,没人精心料理的麦子长势倒很喜人,给孤独的小山村注入了勃勃生机,也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其实,只有当麦子成熟时,各家各户在外打工的,或者在外地上班的,都会抽时挤空走进这个曾经供养过他们的小山村,也唯有此时,我们小时候的玩伴方可有个照面的机会。也许,农家的孩子,很难拔掉深埋在故土的根,因为自己的血液与这片土地的山水经脉相连。
   现在收麦子的节奏快得有点让人怀疑,这得归功于现代化耕做水平的迅速提高。几百亩的麦田,只要听到收割机的声音,不到几个小时全部柴禾就会与麦粒彻底分离,节省了许多汗水。戴上遮阳帽站在麦田地梗上,只须满怀欢喜地等着金灿灿的麦粒晒在水泥路面上。看着这可心的一幕,时光又把我拉回到了童年的麦收时节。
   那时候没有先进的收割工具,收麦所有工作都是靠双手挥着镰刀和在大量汗水的流淌中完成的。麦田开始泛黄的时候,母亲就会趁着下雨,套上牛拉着碌碡,将搁置一年的麦场碾压几遍,唤作劲场;若天不给力,就得头天晚上撒上一些去年的麦糠,挑水泼在上面,打湿了,待到第二天早晨再去碾压。麦场是用来小麦脱粒、晾晒用的,得在买手前准备出来。现在好了,联合收割机直接脱粒,家家都用水泥打好了院子,再也不愁收下的麦子无处晾晒了。
   那时候,田地里的麦子似乎变熟得程度并不整齐,这里黄些那里又黄点,如果遇到那块田地里穗头干黄,就赶快下镰割倒,毕竟是手工操作,生怕一不小心把麦粒落在地里。只记得,早晨有露水的时候,是不适合割麦子的,可以整理家务,提早吃饭。等到太阳赶走露水,赶紧备好足够一天吃的喝的,外加一把磨镰石头,动身前去割麦,不到太阳落山是不可能回家的。毒辣的太阳对于头顶上的草帽根本不放在眼里,任由炙热的温度使得汗水不停地往下流,虽则如此,眼前的麦子还是在腰酸背痛里割去一大片。对于割麦子的记忆,我只记住了太阳无情的模样,以及蹲下去半天站不起来的疲惫,有时候,会遇到雷雨前来捣乱,虽然手忙脚乱的有些狼狈,但还会享受到雷雨来之前的那股凉风。天上若有乌云出现,母亲会让我们把割好的麦子围成一簇,她亲自堆成一个大馒头形状,还要在上面戴一个麦捆做成的帽子。
   麦子全部割完,先堆放在地里,因为碾场里一下子容纳不了那么多数量的麦捆,时间允许的话,才会一块地一块地的挨个儿往回运输。平地倒还可以拉上架子车套着牛拽回来,山地运输可不是那么容易,父亲会拿着扁担,两端分挑一些,我们姐妹只能用绳子捆扎起来,用脊背往回驮。等到麦子全部运到场地之后,又一捆一捆挨着晾晒,等到晒干麦穗之后,方可堆成一座小山模样的麦垛。庄稼人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只有当所有麦子拉回来之后,比一比谁家的麦垛长得俊巧而且高大,因为这样的麦垒有时会存放一个多月,所以垒好麦垛是庄稼人的一门手艺。
   麦子收回来以后,牛就忙碌起来了,天不亮就会下地耕田,把割过麦的田地一犁一犁翻新。中午回来稍歇片刻,就会被赶进碾麦场,拉个碌碡,一圈一圈地转个不停,直到麦粒全部脱离麦穗。那种收麦碾麦的方式,辛苦的不仅仅是牛,更多的是乡民,一旦有能填饱肚子的粮食在眼前晃悠,一切历史的艰辛与淌过的汗水已经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慢慢地,随着社会的进步,当第一台手扶拖拉机开进我们村子的时候,引来了许多乡邻们羡慕的目光。拖拉机只有一台,而乡民们的麦垒大而多,要想讨得人家前来碾场,首先得拉拢好关系,要不然,你把麦散放在场里,人家找点借口不来,你不会又捆起来吧,所以说,那时候谁家能早点争得拖拉机进麦场,就是一种荣幸。而那些具有操作拖拉机能力的师傅,此时比做个大官还牛气,在手工操作的大环境下,开拖拉机的师傅们着实风光到了极致。
   碾麦是背着火红的太阳前行,而碾好之后的扬麦糠却在焦急的等风中让人无奈。麦子碾好以后,只有等到风顺了,方可以分出麦粒与麦糠,可天公哪会让你事事如意,眼看就要进仓的麦粒有时得等几天,不是所有的风都会顺着乡民们的心思吹。于是,守夜等风似乎也纯属正常,一个晚上蹲在场边,左等右盼,只要有风,赶快启动家伙,一锨一扬,直到没风的时候稍作喘气。一直习以为平常的顺风却在那时变得犹为重要。
   麦子碾完晾干之后,一季夏收工作并未彻底完成,父母会挑选最好的麦粒去乡镇粮站上交公粮,那时候,种地是要纳税的,税就是最好的麦粒。曾记得交公粮的那一天,父母会早早起床,把先一天整理好的麦粒抬上架子车,摸黑出发,因为家中距离乡镇十多里路,且都要上坡。本身在家晾干的麦子在验粮人一根长铁竿的搅动与锋利牙齿的检验下,总会以晾晒不干让你在仓库大院晒上半天。运气好的人,晾一段时间后,验粮人会神气地递给一张发票,让你装袋过风车,守候了半天的我们于是成了别人羡慕的对象。运气不好的话,以麦粒不干或麦粒长相粗糙为由彻底判处死刑,只有把拉出去的麦子回归原位,另找麦子再做打算。那时候在庄稼人眼里的交粮确实轰轰烈烈的,全乡镇的人就要挤那里去。我家族中一个叔父,在交粮过风车的时候,一个不小心,就被卷进了风车口,结果惨不忍睹。那个时候,凡是在粮站上工作的人,乡民们心中始终是敬畏的,特别是对验粮用的铁竿与那些人的牙齿。如今,不用这样折腾,相反,种地国家也会发放补贴,真是今非昔比啊!
   看着眼前的一切,往事一幕幕在脑海里回放,思绪也在起伏中清晰,不得不承认,社会的巨大进步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曾经数千年以土地为生的农民在夹缝里靠着天公讨生活,因为生存条件的恶劣以及生活方式的粗糙,从而决定了农民的地位低下。如今,先进的耕种技术已经使得乡民彻底轻松,并且,随着近几年国家“退耕还林还草”以及“合作医疗”,“粮食补贴”“低保”“养老金”等等政策的推行,使得农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也让乡民成为最自由也最悠闲的人。
   麦子收完了,只用了大半天的时间,现在的人不怕饿肚子,也不用弄个大仓库屯积粮食,短短数小时晾晒之后,都被收粮人运走。原来一个月的劲场、收割、堆麦垛、碾麦、扬场等一系列活动,放在现在,全都几小时搞定。加上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空气,水资源的优化,也许,不久的将来农村将是最适宜居住的世外桃源。
   布谷鸟的叫声似乎比从前多了一份开心,收割机的轰鸣声将我零乱的思绪彻底整理,面对着满目金黄的麦田,我由哀地感叹,现在乡民的生活条件真心不错,现在的社会真好,犹如成熟了的麦田,耀眼的金色里又散发着股股清香。

共 264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今昔对比,现在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正是通过一年一度的麦收时节,追忆以往需要历时一个月的繁忙劳动,经历劲场、收割、堆麦垛、碾麦、扬场等一系列活动,方可换来人们填饱肠胃的粮食的记述,展示那时农人劳作的艰辛,从而由衷赞叹如今农人生活的清闲优裕,歌颂党的富民政策给家乡带来的新变化,记述详实,体会真切,令人信服。文中不乏轻松愉快的描写,还有淡淡的乡愁情怀,给人以质朴的美感享受。推荐赏读!【编辑:荷锄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706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18-07-04 22:47:38
  记得小时候也割过麦子,麦芒扎肉,汗流浃背,深知其中的艰辛,如今国家富裕了,惠民政策越来越多,农民终于脱离了苦海,过上了殷实富足的生活。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2 楼        文友:荷锄叟        2018-07-04 22:47:59
  问候红尘一莲!农村题材很丰富,写起来也会吸引人。
原名,贾晔;笔名,叶中华;网名、新浪博客、微信公众号名,荷锄叟。
3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18-07-04 22:49:43
  质朴的文字饱含着对故土的深情,感谢一莲老师带来这么一篇亲切的文字,唤醒我们心中对收割的久远记忆。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4 楼        文友:红尘一莲        2018-07-05 06:01:07
  经过短短几十年,乡民们的生活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种地却要纳税,现在种地还有补贴,真的不错。
5 楼        文友:柏丫        2018-07-05 14:41:37
  又到一年收麦时,记忆又把人带回那些年,乡情难改,哪怕回忆中有一丝苦涩,也令人值得咀嚼回味。
6 楼        文友:欣书        2018-07-05 18:41:29
  劳动者最美!
欣然,爱书。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