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照片背后的故事(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照片背后的故事(散文)


作者:安子川 举人,4138.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18发表时间:2018-07-13 20:08:30


   到过延安王家坪革命旧址的人都知道,在毛泽东的旧居门前院子的一个橱窗里,有一张毛主席和儿子毛岸英的合影。
   每次参观到这里,我都要仔细端详这张照片,认真聆听导游地讲解,深切感悟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1946年1月7日,毛岸英从莫斯科毕业后回到延安,与自已分别了20年的父亲终于团聚了。也就在这父子团聚的幸福时刻,曾先后随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访问前苏联及东欧时的俄语翻译家师哲,为毛主席和毛岸英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
   在这张照片的背后,有着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这种爱,是严格的,不讲情面的,约法三章的。
   毛岸英从苏联刚回到延安,因为毛泽东白天工作忙,到晚上才见到儿子。一见面,就让毛岸英汇报他在苏联的学习情况,谈谈对中国局势的看法。父子俩谈完话之后,毛泽东就让毛岸英到中央局食堂和战士们一起吃饭去。中央局食堂是很艰苦的一个食堂,常吃野菜,还是定量的。食堂同志发现新来了一位年轻人,高个、宽肩、体格健壮,着一身洗得干干净净的蓝布军装,显得很精干。但没有一个人想到是毛泽东的儿子。
   1946年4月的一天下午,就在这张照片下面的小石桌和小石凳上,毛泽东和儿子进行了长时间亲切的谈话。毛泽东对儿子语重心长地说:你在苏联的大学毕业了,但学的只是书本上的知识,只是知识的一半,这是不完全的。你需要上另一个大学,这个大学中国过去没有,外国也没有,这就是“劳动大学”。在这个大学里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毛岸英遵照父亲的教导,去吴家枣园上了“劳动大学”。成了边区特等劳动英雄吴满有的一名学生。
   在农村这所“劳动大学”里,毛岸英严格按照父亲对他的“约法三章”要求自己,虚心学习各种农业生产技术,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不仅学会了耕地、点子、施肥等主要农活,而且了解了农村社会情况,同劳动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秋天,毛岸英背着自己生产的小米,身穿粗布衣、头扎白羊肚毛巾,面孔黝黑,用一双带着厚厚老茧的双手,给父亲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1947年春,国民党进攻延安,毛岸英又随中央机关北撤,并按照毛泽东的安排去了土改工作团,在山西临县参加试点。他写信报告父亲说,两个月的收获比蹲在延安机关学习两年还多。此后,他又到冀中、山东搞过土改,并参加了中宣部、中央机关保卫训练班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半个月后,毛岸英与刘松林结婚,毛泽东参加了婚礼,只送了一件穿过的大衣,并对儿媳说:“白天岸英穿,晚间你盖,都有份。”
   正是毛泽东对自己儿子的严格要求,使边区军民很受教育。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延安才得以蔚然成风。
   也正是有这么严格的父亲,作为儿子的毛岸英才能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候想着人民和祖国,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并义无反顾地牺牲着自己的一切。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毛岸英陪同两名扫雷专家,带领一个工兵排,作为中央机关的先遣队,首批进入北平,负责排除地雷、炸药等,以保证重要设施和中央首长进城的安全。
   为了让毛岸英能直接参加祖国的建设,毛泽东支持儿子下基层,到北京机器总厂担任党总支副书记。毛岸英在工厂悉心钻研工厂管理和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想在工厂干一番事业。他经常到工人当中,一边帮工人干活,一边讲些革命的道理。他不是帮工浇冷却油,就是帮铸工干活,抬砂箱,装沙子,脏活累活抢着干。工人师傅都很喜欢他,但大家只知道他姓毛,是陕北来的,不知道这位深受工人喜欢的年轻党总支副书记是毛泽东主席的儿子。
   1950年10月初,中共中央作出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抗美援朝的决定后,毛岸英立即向毛泽东、党中央递交了要求参加志愿军的申请书。毛泽东支持儿子参加志愿军,他想,儿子申请上朝鲜参战,是第一个志愿报名参加抗美援朝的,积极性很高,还是成全了他为好。一些身边的工作人员曾劝毛泽东说,岸英在单位里担负的任务很重,不好离开,还是不要去朝鲜参战了。他们深知毛泽东已经为中国革命失去了五位亲人。可毛泽东却回答道:“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还去?”
   10月7日,毛泽东在中南海菊香书屋为彭德怀饯行,彭德怀看到毛岸英,说:“岸英已经长成大小伙子了,真快啊!”毛岸英说道:“彭叔叔,抗美援朝,上前线打仗可有我一份?”
   彭德怀笑着答到:“好,有勇气。你这位参加过二战,打败过希特勒的坦克中尉,人不大,现代化作战经验还是满丰富的么!”
   毛泽东指着毛岸英对彭德怀说:“我这儿子不想在工厂干了,他想跟你去打仗,早就交上了请战书,要我批准,我没有这个权利,你是司令员,你看要不要这个兵?”
   随后,他到志愿军司令部任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除了彭德怀等几人了解他的身世,其他人都只知道这是一个活泼、朴实、能干的年轻人。11月25日第二次战役开始,因“志愿军司令部”所在的大榆洞发报甚多而被美军测出,认定有重要机关并派飞机前来轰炸。当时,毛岸英等四人在木板房中。燃烧弹落下瞬间,形成上千度高温。有两人先后跳出后,木板房便化成灰烬。事后,在两具遗体中,依据一块苏联手表的残壳,才辨认出毛岸英的遗体。
   这些故事,每一个了解中国革命史的人都知道,每一个到过延安王家坪革命旧址、看见这张照片的人都能耳熟能详。
   这就是我们的领袖,这就是我们领袖的儿子。
   站在这张照片下面的小石凳旁,我又一次地端详着照片上的父子俩。都是那么慈祥的面容,都是那么自信的神态,都是那么朴素的装束,都是那么宽广的胸怀。
   虽然空空的石凳没有的当年毛泽东和毛岸英谈话的情景,但我分明感受到了他们父子俩就坐我的身旁。那亲情般的温暖,那幸福甜蜜地交谈,都让我倍受鼓舞,感慨万千。
   虽然那句“你需要上另一个大学,这个大学中国过去没有,外国也没有,这就是劳动大学。”是一个父亲说给儿子的,但它却永远回荡在延安的上空,历史的天空,无数个父亲的心里。
   感谢我们的师哲摄影师,为我们留下了这么宝贵的历史瞬间。并透过这张照片,让我们知道了怎样做一个父亲,怎样做一个儿子,怎样做事,怎样做人。
  
   二零一八年六月十三日

共 245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游记有感。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令作者感叹毛泽东的大无畏的教育方式。他对毛岸英教育已经不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普通教育,里面凝聚着老一辈革命家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也包含着领袖在对待亲属面前的不搞特殊和特权。但从普通人的角度看,毛泽东又是多么的爱自己的孩子,给我们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与启迪!全篇文字精炼,构思精妙,结构严谨,大将风度,一目了然,语言通顺,引人入胜,耐人品读!!推荐佳作!【编辑: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8-07-13 20:09:00
  全篇文字精炼,构思精妙,结构严谨,大将风度,一目了然,语言通顺,引人入胜,耐人品读!为你的佳作点赞!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2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8-07-16 23:57:06
  世人都有一方终生不变的责任田,即是心田。佛教称内心为“心田”。对于好学者,内心永远是适宜于播种的春天;对于勤奋者,内心永远是有利于生长的夏天;对于思想者,内心永远是硕果累累的秋天;对于慵惰者,内心永远是万木萧疏的冬天。热爱江山,痴心文学,就是躬耕心田!感谢勤奋的你对江山的热爱和支持!再次拜读佳作,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回复2 楼        文友:安子川        2018-07-18 17:08:42
  谢谢,老师评价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