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遇见】雨中水关长城(散文)
长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并非简单孤立的一线城墙,而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把长城沿线的隘口、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连接成一张严密的网,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战国秦、赵、燕所筑的长城,是相当科学的,它基本上是利用山川形势险要而建,在山口与平原地区,都建筑高厚的城墙,截断匈奴、东胡骑兵进出之路。除了长城之外,内外制高点还建有烽火台,进行侦察敌情和传递消息,让长城上的驻军作好准备;在交通路口和谷口,都建筑障城,派军驻守,以加强长城的防御能力。在长城以内,每隔一段距离,都修建驻军的大城,并设有迅速传递消息的通讯网,以便统一指挥和互相支援。
到达水关长城雨还在下着,大雾几乎挡住了视线,隐隐约约才看到水关长城的箭楼。一辆辆开来的大巴车挤满了停车场,从车上下来一群群的人,之后便由导游引导下去登长城了。雨雾中远山和若隐若无的长城,显得非常缥缈而又梦幻。也许是我们对长城有太多的期望了,或许我们对陌生事物太过于好奇了。所以我们总想透过雨雾看清它的模样,总想切身体会长城伟岸的躯体,带给我们无限的力量和自豪感。
随着络绎不绝熙熙攘攘的人流,缓缓地登上了水关长城,心里好像忽然多了几分快感,终于站到长城的青砖墙上了,我不敢说自己就是登上长城的好汉,可我却由衷地感到内心的激动和无比的幸福感。转而又无限担忧地看着,三个一伙五个一群的游览者,不停举起相机拍照的人们,那一张张笑容满面的脸孔和一步步攀登的背影,我不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什么,是遥远的过去还是现在的忧思。看着他们一手叉腰一手扶着长城青色砖墙的样子,我看不出他们对过去外敌入侵的思考,更感觉不到他们面对长城时的自豪感。他们就像一群没有思想的躯壳,或者是一台程序设定的机械,完成着人生旅程中许多必须完成的任务。
这是一群只知道享乐的人,他们走南闯北只是为了一己快乐而已。在他们眼里心里,长城只是他们游玩的工具,更可气的是,成为了一些人赚钱的工具。看看脚下深陷的青砖,虽然没有足迹的模样了,但你却能感受到一双双走过去的脚,好像无数只脚踩过我的心灵和我的肌肤。是多少双脚踩过才留下如此清晰的痕迹呢?我想,这是没有答案的问题,其实也不需要任何的回答。我只想俯下身去,抚摸每一块青砖的疼痛,我只想弯下腰来,抚平每一块青砖上的足迹,让它们还原最初的模样,还给它们最初的孤独。抬头看一眼延绵起伏的长城上晃动的身影和蹬踏的脚步;再回头扫一眼依然络绎不绝的人群,他们踏着前人的脚印,气喘吁吁地跟了上来。长城啊!在你阻挡入侵中原的塞外铁骑时,你可曾想过如今和平年代的遭遇?在你度过孤寂冷漠的年代时,你可曾想过今天的人声鼎沸的盛况?我不知道该为你感到庆幸呢?还是为你感到无比的悲哀?我不知道你还能承受多少年的踩踏,我不知道你的伤痕是否可以唤醒麻木了的灵魂,你的疼痛是否可以挽救一个伟大民族的自豪感。
雨渐渐地停了,乌云散去,露出蓝色的天空,好像一下子揭开了头顶上黑色的大幕,天色亮了,心也敞亮了。游走的白云就像漫步的羊群,随风飘飘远去了。缓缓升腾的雾气,从水关长城两侧升腾而起,感觉一伸手就能抓得到。雾与白云慢慢地融合为一体,随着风缓缓地飘荡着,仿佛是一种仙境,我们就像踩着白云的仙子,游走在水关长城的青山绿水之中。此时,墨黛色的远山显得更为水灵,空气之中也透着一股清新的气息。是呀,此时的水关长城更加清晰地映入眼帘,顺着蜿蜒的山势向上攀升着,它就像一条静静卧伏于群山之中的巨龙,它守卫着长城内外的国土和生活在这里的黎民百姓。因为向上攀登的人太多了,行进的人流总是显得很缓慢,有些人为了拍一张满意的照片,不惜挡住所有人的去路,很招摇地伸出两个手指,嘴里喊着“耶”。他们不知道这里是自古以来的礼仪之邦,他们不知道九州华夏文明的内涵。他们留下的只是一张傻笑的照片,留给水关长城的是无法抚平的创伤。
很多早来的人,或是脚步快的游客已经开始往回走了,可我们距离最高处的水关长城敌楼还有很远的距离。本想走上去看看的,可看看时间,上去就赶不上坐车的时间了。不得已,也跟着下来的人群往回走。另外,我一直觉得我们这些攀登水关长城的人都是罪人,是我们的无意之举加剧了它的坏损;是我们一双双攀登的脚,留下一块块青砖的伤痕。
往下走的时候,看到水关长城外有几栋房舍。我对此非常感兴趣,那是些什么人呢?怎么会在那里盖房子生活呢?怀着这些疑问,问了一些在水关长城上做生意的人,据一个卖小百货的人说,那是守卫长城的军士们的后裔。听那个卖小百货的人说,那个故事很感人,虽然他讲得不够精彩,可我还是听明白了这故事的来龙去脉。那时,守卫水关长城的将士们长年累月回不了家,家人为了与亲人团聚,便在山坳里盖起了房子,开垦田地,自给自足,与守卫在水关长城的亲人举目相望。也许他们是一对刚结婚不久的小夫妻,或许他们是父子或母子,就这样共同守卫着国家边关的安危。不管他们是小夫妻还是父子或母子,都让我无限感动和感慨,他们的举止凝聚着多么浓烈的情,也凸显着中华民族伟大不朽的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还有什么事做不到呢!我们总是说舍小家顾大家,总觉得这个词儿很空洞很虚幻,然而面对那些守卫水关长城将士们的后裔,我们还能说什么,无论今天我们吃多少了苦受了多少累,和这些守卫水关长城将士比起来,都是不值一提的。
水关长城位于北京市西北40公里。此段长城是八达岭长城的东段。水关长城是明长城的遗址,由抗倭名将戚继光督建,距今有四百余年历史。此段长城建于险谷口,自水门箭楼长城呈“V”字型顺应山势而行,如巨龙似鲲鹏展翅欲飞,箭楼即是敌楼同时兼具水门功效,此种建筑方式在沿线长城中极为罕见,故名水关长城。水关长城地势险要,苍龙起伏于崇山峻岭之间,穿行于悬崖峭壁之上,城堡相连,烽燧向望,双面箭垛,拒敌万千。
自明朝起,倭寇就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一大匪患。长久以来,倭寇掠夺渔民财务,袭扰百姓的生活,使东南沿海地区的百姓民不聊生。大明朝为了阻止倭寇的袭扰,派出抗倭名将戚继光前往东南沿海地区抗击倭寇,还民于太平盛世。戚继光治军严谨,奖赏分明,在朝廷当中是非常有名的,派戚继光在此督建水关长城,也看得出大明朝非常重视这项巨大工程。
站在水关长城下,望着呈“V”字型的长城,向两边群山之中延伸,随着起伏的山峦而蜿蜒盘旋。它就像一条飞奔的巨蟒,在崇山峻岭中腾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