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暖】新疆记忆(散文)
往事有时会像云一样,倏忽来,又倏忽去。
我不敢说已经走遍新疆,但我确实到过新疆的许多地方。新疆的大,那不是吹的,从一个地州城市到另外一个地州城市,间隔个三五百公里,那太正常不过了。在新疆,在高速公路还没有的年代,三五百公里,往往就是一天的路程。从清晨出发,到傍晚落脚,一整天需要在祖国的大地上驰骋,那种感觉是内地人无法想象的。如果是想从新疆的这一头到那一头,或者是要经过几个地州城市,路上用去个三五天,那是很正常的。由于新疆太大,绝大多数人只能是走马观花,了解个大概。无论如何,所到之处,一定会留有印象。深刻的印象会深深印在记忆中,若干年后,有时会像云一样萦绕在心的上空。
一、乌什县的燕山公园
新疆阿克苏的乌什县是我难以忘怀的地方,虽说只去过一回,停留的时间也就短短三天,但留下的印象却十分深刻。
三十多年前,我被分配到尉犁县粮食局工作。工作不久,自治区粮食厅有一个调运任务,是把巴仑台山里战备仓库的粮食调往乌什县,再从乌什县调一车粮食包装麻袋运往别处。我的任务是随车押运粮食,交接后,自行乘客车返回单位。行走路线是从尉犁县出发,经库尔勒到巴仑台,装好粮食后返库尔勒,再前往阿克苏市,最后到乌什县。尉犁县距库尔勒50公里,库尔勒距巴伦台储备库约200公里,库尔勒到阿克苏的距离接近500公里,阿克苏到乌什县的距离约100公里,单程总计约1000公里。
满载粮食的卡车用了三天多的时间抵达乌什县,与当地粮食部门的同志办好交接后,借卸车空闲时间,把县城主要街道转了一遍。说是主要街道,其实,当时只有一条长长的主街。
转了一圈后,我有两个发现,一是街道两边有不少自流泉眼,泉水丰沛,水质甘甜,而且有一定温度,沿路侧有多条小渠导引。关于这一点,在新疆,好像阿克苏的温宿县、吐鲁番的托克逊县以及博州的温泉县都有类似特点。su(苏),是维吾尔语水的意思,温宿有多水之意。
另外一个发现,则出乎了我的想象:在县城主街的一头竟然有一个历史比较悠久、规模不算小的公园。公园名叫燕山公园,园内有一座小山,应该是叫燕山。关于燕山名的由来,我当时颇为好奇,但无人解答,我想可能是因为山上燕子多而得名。当爬此山的时候,我特别留意了山上的飞鸟,好像有燕子在活动,但没有想象的那样多。燕山脚下有许多泉水涌出,据说较大的共有九眼,当地人也叫燕山公园为九龙泉公园或龙泉公园。燕山公园依山傍水,位置十分优越独特,我想当时公园的创始人一定慧眼独具,非寻常之辈。
公园的门口立有一个牌子,介绍公园的历史。在我印象中,公园建于一九零几年,其后有几次大的扩建和修缮,其中一次的建设还与牺牲在新疆的陈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先烈中的某位中共人士有关,所以说,燕山公园的发展很早就留有中国共产党的功绩,这应该是磨不掉的事实。
生于1864年的杨增新是云南蒙自人,曾于1912年至1927年期间主政新疆十七年。此公不简单,对道、儒、法、兵等诸子百家有许多精深独到的研究。主张经世致用,取诸子之长,审时度势,以小博大,以弱制强,粉碎了来自内外势力分裂、瓦解新疆的各种图谋;立足新疆实际,以无为而治为纲,整顿吏治,裁减兵员,奖励垦荒,休养生息,赢取了新疆的完整、稳定与和平。此公素守清廉,不讲排场,一生著作颇丰,有《补过斋文牍》正续编54卷、《补过斋日记》30卷、《读<易>笔记》6卷、《读<老子>笔记》7卷、《阴符经补注》7卷存世。
杨公在主政新疆之前,曾在阿克苏任道台,不知燕山公园的设想和初创是否经由此人圈点。
公园内古树参天,秀木繁茂,应该是因为温泉的作用,公园内弥漫着淡淡清爽的氤氲雾气。步入其中,有远古的肃穆之感。微闭双眼,深呼吸,可以明显体会到清新空气通达全身的舒畅,身上一下子会轻盈许多,恍惚间,有飘飘欲仙的感觉。之前,我有一些练气功的基础,也许是因为这里的气场,或者是富氧,亦或是古木,总之,我被这里吸引了。我似乎忘了工作,忘了回家,早入晚出,全天沉浸于此。像一个武林人,或修行的禅者,心向自然,吐纳入定,贪婪地感受着这里的一切。三天之后,我带着依依不舍和心满意足离开了此地。这种幸福感回想起来有点不可思议,非常微妙。在以后的岁月里,我游历祖国的壮美山川时,在许多地方都有类似的奇妙感受。
乌什县是一个小县,地处偏远,何以有如此规模和年代的公园,何以有如此超前的设想和规划,相信许多人与我一样会有此好奇。偏远加上小县,从社会层面上看,或许是不利因素,但突出本地特色,因地制宜,顺应时代和民心,少一些虚假浮夸,多一点实事求是,持之以恒,一定会有亮点出现。偏不觉偏,远不再远,弱中有强,小中见大。县如此,乡、村,乃至地区、省、国家亦如此。社会如此,经济、文化、民族亦如此。
我在心里有一个计划,等时间许可的时候,我会故地重游。
二、和田的葡萄长廊
一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不知陶醉了多少人的心。许多在夏季到过吐鲁番的朋友都会对吐鲁番的热、吐鲁番的火焰山、吐鲁番的坎儿井、吐鲁番的葡萄长廊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不奇怪,因为这里是名扬天下的吐鲁番,这里有天下独一无二的地理、气候自然环境。虽然如此,但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当到了和田,当看到了和田的葡萄长廊,你一定会瞠目结舌,一定会改变对以往有关葡萄长廊的认知。
和田,古称于阗,一代伟人毛主席在《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中有“万方乐奏有于阗”的诗句。一夜之间,不知吸引了多少目光。因为这首诗,和田,一个偏远的所在,从此有了诗的意境、舞动的音乐和迷一样的情怀。
和田,地处新疆最南端,南靠昆仑,北临大漠。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冷而不寒。关于和田的气候,我最初的感受是这里田间地头大面积茂盛的桑树和大片的桑树叶,与新疆其它地区相比,植物的形态有明显的差别。置身其间,会有来到南方桑梓乡下的错觉。后来了解到,和田不仅是著名的地毯之都,也是驰名的丝绸之乡,这一点一定会让许多南方人大感意外,也说明这里气候的特殊性。
《千字文》有“金生丽水,玉出昆仑”之说。巍巍昆仑屏护下的和田是和田美玉的原产地,历朝历代,皇室显贵、巨贾富商、文人雅士都推崇备至,时至今日,热情不减,热捧不断,在天下人的顶礼膜拜下,和田玉已然炒为天价。美丽的小鸟,正远离人们的视线,飞离寻常人家,隐隐约约,渐行渐远。
和田与唐僧有着上千年的关联,可以追溯到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的时代。说到唐僧,一定会关联到《西游记》。《西游记》出神入化的故事充满了上天入地、腾云驾雾、妖魔鬼怪的荒诞,其实,在历史上,唐僧确有其人,西天取经也确有其事,只是完成这一壮举的不是四人,而只有唐僧一人,并无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徒弟,当然更不会有孙悟空的十万八千里筋斗云。唐僧,河南洛阳偃师人,俗家姓名陈祎,法名“玄奘”,唐朝高僧。公元627年,时年29岁的玄奘从今天的西安出发,沿河西走廊,到哈密,经吐鲁番、焉耆、库车一路西行,绕道中亚,最后到达印度。十八年后,玄奘载誉而归。在归途中,唐玄奘途经和田,在其亲自撰写的《大唐西域记》中对和田(瞿萨旦那国)有如下记载:“周四千余里。沙碛太半壤土隘狭。宜谷稼多众果。出氍□细毡。工纺绩絁紬。又产白玉黳玉。气序和畅飘风飞埃。俗知礼义人性温恭。好学典艺博达技能。众庶富乐编户安业。国尚乐音人好歌舞。少服毛褐毡裘。多衣絁紬白毡。…崇尚佛法。伽蓝百有余所。僧徒五千余人。并多习学大乘法教。王甚骁武敬重佛法”。从唐玄奘的记载中,可知和田瓜果、毛毯、丝绸、玉石、音乐、歌舞、佛教的历史。
在和田地区于田县县城的主干道上,矗立着毛主席接见库尔班的巨型塑像。因为翻身得解放,为了表示敬意,于田县的库尔班大叔决定骑毛驴到北京见毛主席。因为这个决定,和田从此多了一位传奇人物和传奇经历。一位伟人,一位普普通通的维吾尔族农民,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那种关怀,那种亲切,那种平等,感动着普天下人民的心。与和田相邻的喀什市中心毛主席广场,也有一尊国内著名的毛主席立像。塑像神态逼真,十分高大,伟岸的身姿,挥手指引着前方。据说,改革开放后,有一个时期,要求解放思想,破除个人崇拜,喀什也像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计划拆除塑像。决定下发后,无人出面承办,于是将拆除费提高到五万元的天价,最后还是无人应承。有当地维吾尔人说:毛主席是神,会遭报应的。至今,毛主席广场的伟人塑像早已成为喀什市的著名地标,中外游客得以在此感受开国领袖的风采。
二十多年前,因为全疆的一个会议在和田召开,我有幸近距离亲近了和田。在会务组的安排下,我们参观了和田的玉石加工厂、玉石一条街,纯手工地毯、挂毯作坊,和田的无花果王、石榴王,农村的饮水、节水工程等当地特色项目。我们乘车在乡间的土路上疾驰,令我们大开眼界和惊奇的是: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车都穿行在葡萄长廊之下。在我的记忆中,葡萄长廊的宽度可以并行两辆小车,其长度,断断续续,至少有几十公里的距离。穿行在其中,望着窗外成片的绿色田野,你会感到骄傲,你会为新疆人喝彩,你会禁不住感叹人民群众惊人的创造力。
三、喀什的高台民居
因为父亲很长一段时间在新疆农垦团场一个连担任连长的原因,附近的维吾尔族牧民以及地方上相关的少数民族干部会时不时来连部或家里商谈事情。当时我很小,在记忆中,他们两三人或三五人,每次来都骑着高头大马,马的颜色各有不同,马鞍的前后挂着褡裢,褡裢鼓鼓囊囊,装着生活用品以及草料。下马后,先将马系在连部中心路边的林带旁,卸去马身上的负重,牵马到渠边饮水,然后在马嘴上挂上草料袋。若需等待,他们会在林带下阴凉处铺一块毡,几人围坐,中间是些馕、茶之类的东西。因为语言、长相、服饰、生活习惯的不同,特别是他们浓密的胡须、厚重的长靴、馕以及不吃猪肉等与汉族迥异的习惯和特点,他们的每次到来,都会引来不少人关注,尤其是小孩。
关于维吾尔族,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有许多好奇和不解。大人的解答又往往似是而非,在心里只能默默观察着他们。我发现他们大多鼻梁高耸,眼眶深凹,眼大而有神,走路坚实有力。维吾尔族小孩特别灵动活泼,女孩尤清亮可爱。对女孩来讲,好像结婚是个分水岭,婚前,女孩大都身材苗条,但婚后,感觉突然间身材就走了样。据说,维吾尔族妇女结婚后以胖为美,太瘦,会被说闲话,会被认为在家里地位低下,有损家族形象。记得在乌鲁木齐上中专期间,第二年,新生入学,有一个来自库尔勒的维吾尔族女生,那身材,那长相,那会说话的眼睛,实在是美得不行,有多少次有意加快或放慢脚步,只是为了希望能够在人群中多看上她几眼。若干年后,当再相遇时,虽说腰围有变化,但身材保持的还算可以,人还是那样出众,只是明显的涂脂抹粉,多了风韵,少了当年的灵秀。岁月留痕,美好的记忆打了折扣,心情有些失落是可想而知的。
随着长大和接触维吾尔族朋友的增多,奇怪的是,我对维吾尔族和伊斯兰教的好奇心没有减少,而是与日俱增。我细心观察,并开始大量阅读有关新疆历史和伊斯兰教方面的书籍,希望能消解心中的疑问。
我注意到他们嗜茶如命,一日三餐离不开砖茶。砖茶的泡制与其它茶的冲泡有所不同,需要煮或滚烫的水。煮泡得法,会有一种特别的清香。据资料介绍,砖茶有消脂、解腻、解渴、抗紫外线、补充维生素等功效,并不像有些不明事理者所说,只是为了贪图廉价而已。牧民,或肉食居多的民族,偏爱砖茶是有其道理的。维吾尔人只要得闲,三五人,干馕和茶可以消磨很长时间,有点类似英国人下午茶的意思,多半是为了消遣和补充一下而已。我发现,在维吾尔族的内心深处,或者应该说,受伊斯兰教影响的民族,都十分珍惜粮食,痛恨一切浪费粮食的行为。即便是婚丧嫁娶之类的大型宴会,也绝不会出现像大汉民族那样的靡费。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当自省。
我还注意到他们特别喜欢养花,无论乡村还是城市,只要有可能,几乎每一家的窗台、门前都摆满了开着各色鲜艳花朵的花盆,其中,红色应该是她们的最爱,在我印象中,好像夹竹桃、石榴、玫瑰居多。维吾尔族女性的名字里多有“古丽”的称呼,古丽,维吾尔语是花的意思,前缀或后缀不同的名词会变化出不同的含义。阿孜古丽,是希望之花。阿依古丽,是月亮花,或翻译成月亮之花。阿娜尔古丽,是石榴花。茹仙古丽,是鲜花。新疆人知道,如果在人群里喊一声古丽,一定会引起很多维吾尔族女性的回应。从起名上,可见这个民族对花的痴迷。在库尔勒市,我常开车经过老街的大清真寺,我注意到,在清真寺的门口,长期摆放着五、六个大缸,缸内种植有一人高的夹竹桃,经常可以看到满枝的浅红色鲜花,含笑迎来送往。在许多人看来,清真寺是神秘、严肃之地,一向是男人们的领地,门口几盆鲜艳的红花,展现了别样的热情。可见,爱花,不能单说是女人的专属,男人也有柔情的一面。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