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遇见】我的军人情结(散文)
孩提时我就知道,当兵是一件光荣的事儿,每年征兵期间生产小队都要贴上大红标语,考上兵的人家里是喜气洋洋,杀猪请客,后来条件好了,还会请乡亲们看一场电影,在欢送大会上小伙子戴上大红花,乡亲们敲锣打鼓地送到县里,如果他在部队立了功,收到喜报时家里会更热闹。
小时的课本上、老师讲的故事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军人,先后学习了《董存瑞》、《邱少云》、《谁是最可爱的人》等,打心底里对军人有了一种特殊的崇拜,尤其是作家魏巍那篇《谁是最可爱的人》,令人震撼。在我心里打下了军人是天底下最神圣而光荣职业的印记。
我的童年时代,银幕上放映的主要是战争题材,在家乡的打谷场就是露天电影场,每次的开场白是那解放军进行曲,银幕上推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和八一电影制片厂字样,让人激情澎湃,热血沸腾。《南征北战》、《英雄儿女》、《闪闪的红星》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让人彻夜难眠,让我的军人情结也愈发强烈。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闪闪的红星》,我喜欢影片中的插曲《红星照我去战斗》,那旋律时时在脑海萦绕,就是现在听起来也会让人心潮澎湃。我喜欢潘冬子形象,那电影我一连看了六场,最远的地方离家接近有五公里的山路。
雷锋是我们的榜样,不仅过去是,现在仍然是。那个时代,教课书上,娃娃书里都少不了雷锋故事,还有毛爷爷那“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每次文艺晚会上少不了《学习雷锋好榜样》、《唱支山歌给党听》。读小学时我卖了一书《雷锋日记》,也不知抄了多遍,“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一个人生命有限的,可为人民是无限的”等等,至今记得,曾经是我的作文中经常引用经典词句。那年代,为了鼓励大家做好事,每年都要评选学雷锋先进个人。
初中、高中阶段时兴绿军装,穿上一套绿军装,那怕是仿制的也觉得很洋气,如能拥有一套真军装,更是令人羡慕。
正是这对军人的偏爱,那年我怀着对军旅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夙愿,上高中时报名参军,并参加了征兵体检,记得视力表上全是“C”字,那时视力好,后退几步还可清楚看到最下面的小字。可不知什么原因被刷了下来,后来才知道,那年是召空军飞行员,身体条件要求很高,全县竟然没有一个人入围。高考时报了军校,包括大学毕业后也想进部队工作,都未能如愿,成了一件人生憾事。我虽然没有成为一名军人,但还是能经常为军人服务,有时专门到驻地军营,观看军人的操练,体验军人生活。记得女儿小学毕业时特地让她参加了一期军事夏令营,磨练她吃苦耐劳的意志。
时至今日,我已快到退休之年,荏苒光阴冲淡了许多记忆,唯独这刻骨铭心的军人情结仍一直挥之不去。我最喜欢看的还是军事题材的影视剧,最喜听军旅歌曲,这些作品最能表达我对军人的理解和眷恋。我交往的朋友许多是转业或退伍军人,他们工作作风扎实、做事干练利落、为人诚恳热情,深深地影响着我。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到来之际,好多网友以闪耀的“八一”红星纪念图片,频频表达着对军人的无限崇敬、对军魂的崇高致礼,送出最衷心的祝福,埋藏在我心底深处的军人情结再次被唤起。
“建军节”前夕,我和十几位好友来到家乡的烈士灵园---七十七烈士纪念地,看看我们的先烈们,追忆他们的事迹,洗涤自己的灵魂。长阳是贺龙元帅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在烈士灵园里长眠的有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对越自卫还击等战争中为国牺牲的近千名土家儿女。我的一位表哥参加了自卫反击战,见证了那血与火的场面。他告诉我,想起那牺牲的战友他就睡不着觉,感觉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是多么幸福。1998年长江涨洪水,我的一位同事当时正好碰上,并参加了抢险工作,他告诉我,在最危险的时刻还是人民子弟兵冲在最前面,深深感到军人不单纯是荣誉,更多的奉献,是牺牲。这也让我感到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是巧合,而是天意,因为我党建立的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心里装着人民,一切为人民,才能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才有今天国家的安宁和谐,验证了“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真理。
我想,那些先烈们如果看到国家的快速发展,家乡的巨变,他们会感到欣慰,因为他们鲜血没有白流。在“建军节”来临之际,我借此小文抒发对军人的敬佩,表达我的军人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