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玩泥(散文)

精品 【星月】玩泥(散文)


作者:宋灵慧 白丁,85.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310发表时间:2018-07-24 15:49:45


   对我来说,玩泥绝不仅是乡愁。
   小时候,家住在村西北角高台子上。台子下边是小树林,林子下边是大水坑,家后坑,这就是玩泥的地方。
   玩泥,有文玩和武玩。
   武玩男孩子们唱主角,我们是观众。
   数了伏的午后,知了们嗓门子贼亮,“知了——知了——”,把大人们叫乏了呼呼睡去,皮小子尥着蹶子跑到坑边,凉鞋背心扒了,扔到树下,跳到坑里。水鸭子似的扎几个猛子,凫几趟水,玩泥大戏开演了。
   坑北沿儿坡缓,黄泥,晒饱了太阳。小子们一字排开哗哗哗,对着坑沿儿撩水。泥润了,台子搭好了。猫腰挖起坑泥,头脸身上划拉,两只手小泥板似的,把自己糊得严严实实。嘴巴一张,白牙露出来,黄泥流进去。“噗噗”着嘴边的泥,跑上坑沿儿。坐下,奓开胳膊,“开车啦!”哧溜——,滑到水里。扎个猛子,再挖泥,再抹。单个开车烦了,就开火车。一串泥鳅子排好,领头的喊“火车开了”,噼里扑噜,你推我挤栽到水里。时间长了,坑北沿儿让这群屁股划成了长长的泥簸箕。
   既然是武玩,“险情”就常发生。泥里的玻璃瓦片煤砟儿,把腿肚子、腚蛋子剌个口子。血从泥里冒出来,划拉划拉,口子浅,继续玩;口子深,跟小孩子嘴似的翻哧着,捋把青青菜来,搓巴搓巴,糊上。再不好,就到奶奶大娘家,要点消炎粉撒上,坚决不能叫爹娘知道。
   玩儿一夏天泥的孩子,黢黑油亮,铁打的一样结实。
   文玩儿,是我们女孩子和小男孩的事儿。
   小树林东面是聋子奶奶家,门对着坑。穿堂风一刮,门洞忒凉快。聋子奶奶的孙子小福子是个罗锅,后背一个大疙瘩,挤兑得俩腿细细的,走路一侧歪一侧歪,俩胳膊晃荡着,像个风轱辘。小福子比我小三岁,除了上学放学趔趄着书包进出,平时不下洼砍草,就喊我们玩儿。
   聋子奶奶房后是一条大沟,红胶泥出名。胶泥有脾气,粘,夹锨,没力气挖不来。就算挖来,也是生的,一个瓣儿一个瓣儿的,得蘸着水,在硬地方摔,熟了才能玩儿。
   聋子奶奶门洞旮旯有个瓮碴子,扣着旧盆,到夏天,里面就是奶奶给摔熟的胶泥,一条条的。我们坐在地上,守着块儿废青砖,啪唧,啪唧,边摔边捏,聋子奶奶坐在门洞口,有一搭没一搭地摇着蒲扇看。
   打啪儿,也叫摔破锅。揪块泥,捏成锅的样子,托起,高举,反扣到地上,“噗”,破一个洞,力气越大,破洞越大。俩人一对儿,给对方补,破洞越大,赢的泥越多。太小的孩子,摔不破,输没了泥就哭,聋子奶奶就从破瓮里拿一块哄他。
   刻模子也有输赢,但不是输泥。模子是砖的,跟小镜子差不多,从集上买,好几分钱一块儿。翘尾巴的狗,叼鱼的猫,大眼睛蜻蜓,花盆里的花……揪一块儿泥,抟圆,拍扁,扣在模子上摁,捏,刮,慢慢揭开,图案刻在泥上,模子就成了。摆在墙根下晾干,就拿去“赢”东西。“拾柴火换模儿——”串街小贩似的喊几声,伙伴们就跑到树林捡柴火。模子按好坏论价,这个换干棒儿,那个换软柴。
   聋子奶奶看我们玩泥,蒲扇摇着摇着就打盹儿,盹儿打够了做针线,针线做够了就跟我们捏泥人。聋子奶奶啥都会捏,孙悟空,手搭凉棚的,吃桃子的,举着金箍棒的,还有猪八戒、唐僧,《地雷战》里偷地雷的……最让我忘不了的是聋子奶奶捏的我们。胖三,方头正脸,就是腆着肚子难看;大俊,又白又俊,就是头发少,小辫子俩干豆角似的;我呢,大眼双眼皮,就是黑灿灿儿的,聋子奶奶拿蜡笔把“我”涂成古铜色。小福子最像,后脊梁背着个尖儿饽饽……
   其实,聋子奶奶不聋,是爷爷聋。大人们嘱咐过我们,别叫“聋子奶奶”,叫“奶奶”,别揭人短。可聋子奶奶说,爷爷就是聋子,咋不能叫?爷爷聋又怎么了?手巧,会炸大麻花,赚钱,过日子。人活一辈子,有几个占全了啊?唱戏不是有个皇上长个大嘴片子,有个皇后长俩大脚片子么?瞎子说书,哑巴刨笤帚,不都活得好好儿的?我们承认,爷爷聋,可炸的大麻花真好吃。有时赶集回来,折胳膊断腿儿卖不了的麻花碎,就分给我们吃。
   聋子奶奶捏着泥人还讲故事。说世上的人都是泥变的,从前有个奶奶,捏了好多泥人,一吹气,泥人变成人了。怎么有瘸腿瞎眼的呢?不能怪捏娃娃的那个奶奶。贴一锅饼子火候还不匀实呢,有没饹馇儿的,还有糊了的,还不都一样吃啊。
   前年回村,知道聋子奶奶过世了;小福子开了个铺子,修鞋,修车子,娶了媳妇,生了个龙凤胎,都上大学了。胖三,领班盖房,冬天闲了去丧事上吹喇叭。大俊,给城里亲戚看孩子,嫁到了那里。
   没有见到小福子,哪天见了,想跟他说说玩泥的事,还有俩秘密告诉他。
   一个是当年大俊老偷着吃泥。干胶泥瓣儿,嘎嘣嘎嘣,她说又香又甜,可我吃不下。我问过娘,娘说,吃泥的人肚子里有虫,不要对别人说,耽误人家找婆家。第二个秘密是这几年有了航拍,我才想到的。当年,我村风水应该非常好:家后坑往西,一条大沟连着祁家坑,往南娄家坑,最后到村南的滹沱河。家后坑往东,一条大沟串起王家坑、李家坑、刘家坑、于家坑,也到了滹沱河。一圈水坑拢着,小村多像戴着一条大项链!
   风水好,玩泥长大的孩子们都活得很好。
   我教了三十多年书,自以为读书很多,可这几年总觉得,不识字的聋子奶奶比我有学问。如今,水坑没了,村里的孩子不玩泥了吧?他们还是从里到外,铁打的一样结实么?

共 209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玩泥是夏天的活儿,尤其是“武玩”,须是玩水的季节;“文玩”也一样,都需要有水塘,有取泥的地方。农村人叫水塘作水坑、水濠、濠坑,夏天雨水多的时候就聚集起一坑一坑的水。这些水坑大小不一,往往分布在村子周围,并由一条水沟串联,又与外界更大的河沟、河道联通。夏天雨水聚集在这里,慢慢渗漏,补充地下水;当水量过大时,就顺着水沟流到河道里,起到泄洪作用。这些水塘护佑着村子,村子就成了风水宝地,这宝地养育着村子里的人们,人们祖祖辈辈演绎着活生生的人生大戏。滹沱河边长大的孩子,这样的生活,熟悉!【编辑:荷锄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725002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荷锄叟        2018-07-24 15:58:19
  都是喝滹沱河水长大的,前两年我曾写过《夜半池塘处处蛙》,也对这些濠坑的消失提过疑问,也一样牵扯着自己的乡愁。宋老师三十年教龄,我们应该是同龄人,向您问好!
原名,贾晔;笔名,叶中华;网名、新浪博客、微信公众号名,荷锄叟。
2 楼        文友:荷锄叟        2018-07-24 15:59:47
  多谢投稿星月诗话,并期待你更多佳作!假期愉快!
原名,贾晔;笔名,叶中华;网名、新浪博客、微信公众号名,荷锄叟。
3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8-07-24 16:36:18
  带有童年乐趣的文字,又不只是怀念童年,怀念那份美好的时光,更是怀念那段温暖,那是岁月中永远的记忆。
4 楼        文友:史建民        2018-07-24 16:54:48
  童年的生活终身难忘,读罢全文也勾起了我淡淡的回忆,文字优美而朴实,拜读学习了!
网名,香山红叶,太统烟雨
5 楼        文友:若海若蓝        2018-07-24 17:10:22
  作者文武双全,小生佩服!童年也是在你的文玩武玩中长大的,真是同心同德,感慨万千!遥想那些弹棉的、炸油的、爆花的、捏人的,村头村尾编席编筐编篓的,纳鞋的老娘老奶奶们,老泪纵横,真是高手在民间。顶一个!问而不答,古朴夯实的传统,且行且远,我们的孩子还像铁打的一样结实么?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追源问本,令人感慨!问好作者,夏安!
只码字,不管事,不问事,不惹事。
6 楼        文友:欣书        2018-07-24 17:50:11
  童心最美!
欣然,爱书。
7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18-07-24 21:50:53
  玩泥,是一种童年的乐趣。读着老师的文字,仿佛回到了小时候。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8 楼        文友:柏丫        2018-07-25 18:50:35
  玩泥,童年的乐趣。
9 楼        文友:西鋂铃铂        2018-07-26 18:07:58
  泥接地气,身体壮,结实。如今钢筋水泥,难道身体都是铁打的不成?
江山文学,天下文人的精神家园。
10 楼        文友:红尘一莲        2018-07-28 16:40:28
  有种亲切感油然而生,也许,是因为有着相同的经历。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