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马家脱贫(小说)
从图书馆出来,小马和同学们讨论了父亲、哥哥、自己和唐老师所“担心”的问题。没想到又有几个同学,也加入到“担心”的队伍,他们建议小马,写成报告交给学校。
很快,报告写出来了,同学们围绕报告又进行了讨论,他们还征求了部分老师的意见,再一次完善报告,而后才送交学校。
小马的报告摆在校长的办公桌上,林校长看了三遍。每看一遍,心头增加一份沉重。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离开校门,如果连自己的生存问题也不能解决,就学时所欠下的贷款也不能偿还。那么,这样的大学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还有没有办的必要?他反复地问自己,心象刀一样在割,他想发怒,但又似乎找不到发怒的对象。他很想帮小马,但又一时还没有切实可行的办法。因而,他也陷入痛苦,心底里在呼喊:一定要把小马们带出重围,拼死也要为他们找到出路!
小马尽管很努力,千方百计想把脱贫致富的方案搞出来,直到大学毕业,切实可行的方案终归没有搞出来。毕业论文写了,社会实践也去了,但总觉得自己是在空中飘浮。走出校门后,随着人流,他只能也去打工。象他这种不是名校毕业的大学生,打工的工作很难找,几乎是没人要。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份工作,也是遭人白眼,工资又低,赚来的钱,缴了房租和吃饭的钱,就所剩无几,连件象样的衣服也买不起。小马象农民工一样,去过建筑工地做小工,去过码头担砖扛水泥,晚上也睡过工棚和涵洞。他自己觉得这种生活,几乎和乞讨无异。“任何人都不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是,富贵安逸的生活,必须通过合法的、正当的、不侵占他人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这应该是做人最起码的底线。”小马拼死守住这条底线,唐士诚的这番话一直在支撑着他。事实上,他几乎是难以度日。一个大学毕业生,要靠力气和汗水顽强支撑生命,他没有预料到,也出乎了他的意料。这些困难他都可以克服,更难受的是银行指责他缺乏诚信,摧他还清贷款。他想哭,更想吼!但他不许自己哭,也不许自己吼,强迫自己沉默,平静!
快过年了,亲人要团聚。小马能回去吗?父母的日子很难熬;哥哥东游西荡,好吃懒做,梦想着吃“轻巧饭”,现在快四十岁了,仍然孑然一人;而自己呢……不把父母气疯那才怪呢!他觉得自己有家不能归。
小马还是想回家,不管钱多钱少,总得回家,总得挣一点儿钱回家。小马下了班就来到水果市场。因为这里,商家正在备年货,运来的水果需要卸车,他来赚卸车钱。常常整个晚上,他一个人卸完一车水果。人们根本不知道他是一个大学生,只以为他是一个农民工。这样不分昼夜,超负荷劳动,他赚了一千来块钱,加上工资,平时省吃俭用,他算算可以带两三千元钱回家。他早早地买了大年三十的火车票,人们急急忙忙回家,他不停地卸车赚钱。临上火车前几个小时,他还在卸车挣钱,可以说是争分夺秒。
小马回家了。他为父母每人买了一套衣服和一双新鞋,想让父母从眼泪中挤出笑来,幻想着一家四人吃团圆饭的喜气。然而,还没有进家门,他听到屋内有人在向父母讨债,好像是银行的。他不敢停留,把行李扔在了门口,头也不回赶紧跑,非常狼狈……
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小马还没有被蛇咬过,早就怕草绳了。其实,这些要帐的,不是来要他的欠债,而是茶陇谷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工作人员,是来要大马买三轮车所贷的那三万元欠债。大马闻讯,早就跑得没人影。老马家徒四壁,七十来岁的人了,人家用牛耕机器耕,他用锄头耕,靠着最原始的工具,一年每天从早到黑,只能换回够自己吃的粮食。信用社的工作人员没有等来大马,面对两位老人,同情之心油然而生,坐了一会儿,也就走了。
小马不知原由,天黑时又蹑手蹑脚地回到家门口,侧耳静听,见没有什么动静,才进了家门。老马妻没有猜错,知道是小儿子回家了。此时,村里村外,焰火、鞭炮此起彼伏,热闹非凡。老马妻抱着小儿子,似乎是要大声哭而不敢哭,泪水止不住地流。老马也在垂泪,拎起从门口捡来的行李包。“是……是……是你的?”
小马点点头,赶紧打开,拿出新衣服新鞋子,送给两位老人,自己哽咽着:“爸,妈,儿子不孝,又无能……”
两位老人再一次搂着儿子流泪。母亲喃喃地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许久,老马说:“小马,你一天还没有吃饭吧?”没错,母亲赶紧去做饭。
这个时候,要是其他人家,鸡鸭鱼肉都应该备齐了,什么也不会缺少的。然而这一家,除了几粒米,要什么没什么。小马又责备自己粗心,跑出家门,到屠夫老赵家去,看看还有没有卖剩的猪肉。
屠夫老赵家,在村子西头的马路傍,家境殷实。妻子开了个百货经销店,兼卖猪肉。老赵自己原来是一个乡下屠夫,乡屠宰场兴办,他是那里的老板。平时自己有辆车,贩猪贩狗贩牛羊,什么赚钱就做什么生意。哥哥在省城工作。儿子赵欣荣,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和小马是同班同学。赵欣荣本来学习成绩,远远不如小马。只是因为家里有钱,伯伯在省城工作,就凭这两点,赵欣荣去了省城上高中,在城里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参加各种培训。仅仅三年,小马的考试分数,就远远地落在赵欣荣的后面了。他和小马同一年参加高考,赵欣荣考上了全国著名的重点中医药大学,读本科,明年上半年毕业。此时,也应该在家过年。小马加快了脚步,想见一见这位昔日的同学。
老赵一家人,正吃完团圆饭,在看春晚。赵欣荣见是小马,热情地接待了他。赵欣荣妈拿来糖果糕点,并为小马倒了一杯上好的饮料。赵欣荣问小马吃过饭没有,小马只能说吃过了。这些糖果糕点和饮料,本是小马正所需,他一天没有吃东西,早已饥饿难挨。但是眼前的这些东西,他不能动,也不能吃,只是和赵欣荣说着话。
赵欣荣白白净净,举止文雅。小马又黑又瘦,和赵欣荣形成鲜明的对比。看到小马这模样,赵欣荣知道小马一定过得很艰难,又不好说,只是关切地问:“还好吧?”
“还好。”小马点着头,“你呢?有什么打算?”
“嗯。明年六月份毕业。五月份前在学校,五月后实习。”
“有实习单位吗?毕业后打算怎样?”
“有,国家中医药制药厂。已经有了意向,毕业后也就在那里就业。”
小马明白了,人家是名牌大学的本科毕业生,是各单位各企业,争着抢着要的人才:“是厂里引进的高端人才吧?”
“嗯。”赵欣荣点着头,“也算是吧。”
小马笑了:“别谦虚啦!那我先恭喜你。”入列高端引进人才,不但工资高,还享受购房补贴,用车补贴等许多优惠政策,小马跟他几乎是没法比。他毕业后,当然不会象小马一样风餐露宿,四处飘泊。小马站了起来,向赵欣荣妈买了一点没人要的猪头肉和肥肉,还买了少许鞭炮,回家了。
母亲正在做饭,还杀了一只自家养的鸡。有鸡有肉,这年还过得不错。饭做好了,三个人坐下来正准备吃。房门“吱嘎——”被推开了,大马闪了进来。一家人无比惊喜,真的很高兴,终于团圆了。
吃罢团圆饭,老马自言自语:“读个破书,欠下那么多债,何时能偿还呀?”
“他爹——是过年,你别哪壶不开提哪壶。”老马妻责怪老马。
“妈,说说还不行呀!”大马又指责母亲。
“有什么用啊,有什么用啊!叫你不读你偏要读……”老马谁的话也不听,仍然自言自语抱怨,发牢骚。
“爸,办法总比困难多。给我些时间,这些困难总能克服。”小马安慰着父亲。
大马也发怒了:“你能克服个屁!不当官,流再多的汗,也不能致富。”
小马不想跟哥哥争,他倒了一盆热水,让老马去洗澡。老马仍然坐着不动。这时门“吱嘎——”又开了,进来几个警察。
大马立刻站了起来,想夺门而逃。警察扑过去,控制住他,很快又给他带上了手铐。
一家人目瞪口呆。老马和老马妻“呜……呜”地哭了起来。
原来,大马为买车贷了三万块钱款,只拿到一万,连买三轮车也不够。为了凑够买三轮车的钱,他跑到临近的山区县,偷了两头耕牛卖了。买来三轮车过后,一旦缺钱花,他又开着三轮车四处偷盗。公安机关早就在追捕他。大年三十晚上,警察早就潜伏在老马家的周围,等他们吃完了团圆饭,才实施抓捕。
大马对于自己的事不以为然,一点儿也不在意。却用戴着镣铐的手指着小马说:“读书不做官,也是死路一条!”警察押着大马跨出门,大马又扭过头,“别作梦啦,不想死,就赶快去考个公务员!”
警察把大马押走了。一个月过后,法院判了他五年徒刑。小马知道这个消息时,又在陌生的城市打工找工作。很自然想起大年三十晚上,大马离家时说过的话。“读书不做官,也是死路一条!”“别作梦啦,不想死,就赶快去考个公务员!”
实话说,小马开始也困惑迷茫。不能说大马的话,没有一点儿现实依据。但是,生活如果只留给天下读书人做官一条路,其他人不能活,得不到幸福的话,社会还能和谐吗?战争不就要来临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几年,顶多几十年,就来一次战争,她还能振兴发展吗?问题是:怎样才能避免这些灾难悲剧发生?小马觉得,无论是官还是小老百姓,都应该仔细思考这些问题。都应该把这些问题,摆在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如果不思考,处理不好,社会的悲剧灾难,就一定会发生。这是历史的规律,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
小马坐在公共汽车上,正在胡思乱想。旁边两位乘客的对话,打断了他的沉思。
“白芨涨价了,干货每公斤涨到了好几百元。”
“四五百快钱一公斤,还找不到货。”
“白芨,那么贵?”小马心底里想着。“茶陇谷的山上不也生长着白芨吗?”想到这里,小马忍不住问:“大哥,你们说的是中药白芨?不就长在山上吗?”
“是呀,你能挖来?”
“你能挖来,那就发了。”另一个说。
“这……”小马摇着头说,“我们家乡肯定有白芨。至于能不能挖很多,这个我不敢肯定。”
“小伙子,快回家去挖白芨吧。”那两位乘客下了车。
“白芨,白芨。”小马一直想着。“野生资源被掏尽,可以人工种植。”小马像着了魔,立刻就在眼下的城市展开调查。
小马走过了好几家药材收购公司。一问起白芨,人家都不谈价钱,关心的是有没有货。
“有货怎么讲?”小马问。
“有干货,五百块钱一公斤。马上拿来,现钱交易。数量多,价钱还可以上涨一点。”
“没货呢?”
收购公司的工作人员不耐烦,理都不理。
小马又上网一查,证实情况属实。
人们常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又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小马三年专科学的就是作物栽培种植与加工专业。他知道,白芨是一味古老的中药,有着广泛的药用价值。主要用于收敛止血,消肿补肺,生肌止痛,润筋行气。主治咯血、吐血、便血、外伤出血、痈疮肿毒、烫灼伤、手足皲裂等。对于肺结核、百日咳、支气管扩张、胃出血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等病症,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还用于美容,治疗痤疮、体癣,疤痕等皮肤病。通过调查证明,眼下的白芨,已是一个濒危的物种,稀缺的药材。
小马又回到家里,让老马带着他到茶陇谷的山山谷谷、沟沟坎坎寻找野生的白芨。辛苦了将近半个月,才挖到二三十颗白芨。小马明白:近年来,随着人们大量采挖,导致白芨锐减,资源严重不足,靠采挖来填补,已是绝无可能。他想到的是人工种植,把挖来的白芨,按传统的方法栽种在地里,自己跑到他原来就读的大学。
林校长接待了他,听完小马的讲述,林校长非常高兴。原来,就在当年收到小马的报告以后,学校调集专家教授,组建科学研究团队,专门指导帮助毕业的学生创业。小马这次返校,就让他参加了科研团队,进行白芨栽培和选育良种的研究工作。
两年后,良种选育成功,并且还研究出一套科学的栽培技术。小马又回到茶陇谷,申请了大学生创业基金,租了十二亩地,搭建大棚,种植他在学校选育的良种白芨。精心照料三年,第四年十月,小马种的十二亩白芨,长势喜人,个体洁白硕大。茶陇谷的药材收购商听闻后,好几次来到小马的种植基地,要把这十二亩白芨全部承包,出价两百万。小马并不想全部卖掉,他有自己的想法。白芨的市场行情还在上涨,干品每公斤上涨到七百元。小马挖了八千多公斤白芨鲜品,加工成两千多公斤干品,卖了一百四十多万元。还清了所有欠债,终于登上了脱贫致富的光荣榜。
大马也刑满释放了。对于小马的成功,他却无动于衷,几乎是不屑一顾。小马为他还了债,他和小马分了家。小马盖新房,他仍住旧房。小马整天忙,他坐在门口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老马和妻子说:“大马,你也该改一改……”
“改什么改?我又没有错。小马靠汗水泡出来几个钱,有什么了不起!”
“你……”
大马不听不信,老马拿他没办法,小马也拿他没办法,只是供他吃,供他穿,不让他再去偷。
小马比以前更忙,他把白芨种植进一步扩大。办了一个公司,出售白芨苗,让四乡农民种植,免费提供种植技术,公司回收干品。他和赵欣荣商量好了,当公司达到一定规模后,就开办工厂,生产茶陇谷牌白芨胶囊、胃康灵胶囊、胃肠灵胶囊等白芨药品。
小马有想法,有胆量,敢闯敢干,终于脱贫翻身,感动了许多人,也成了许多人的榜样。然而,对于小马靠汗水泡出几个钱来,大马看不上眼,他还说:“如果我手中有权,只一个晚上,就叫他仍然回到从前。”
是的,这样的事层出不穷,不断涌现过。老马想起了一九七五年割资本主义尾巴……他不敢想,低头不再说话。他知道,手中掌握了权,就能织造出一千条理由,让小马租不来地、用不了水、用不了电、融不来资、招不来人。如果这样,白芨还能种吗?工厂还能开吗?幸福生活……
大马正积极活动。王大发的女儿嫁到了茶陇谷,他女婿满怀信心要当村长。他串通了一伙象大马一样的人。王大发虽然退休了,他手中有钱,有关系,有资源,在茶陇谷也有小兄弟。根根须须,藤藤蔓蔓,缠着了人,不死也得脱层皮。大马是低保户,还有的人不是,可王大发的女婿拍着胸部保证,如果他当上村长,一定要把这些人纳入社保兜底,享受各种扶贫政策的优惠,要为他们盖房,送钱,送车,送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