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迟到的哀思(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迟到的哀思(散文)


作者:张恩先 秀才,1126.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87发表时间:2018-07-30 15:09:29

在我的手机微信里。
   突然,原大连《海燕》文学月刊社沙仁昌社长发来了噩耗:“恩先,有个不幸的消息告诉你,王桂芝同志去世了。好像是在今春。我也是头两天听我们单位退休的办公室主任说的。王老师很低调,临终时告诉儿子谁都不通知。因此,我们都不知道。听说,《海燕》只有张明晖去参加了告别仪式。”
   刹那间,我感到震惊与悲痛,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连声地呐喊着:“这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我长歌当哭,不能自己。同时,我也知道,泪水无法挽救王老师的生命,我本想通过各种方式联系她的儿子李广宇打探她逝世的因果,沙社长劝慰着我:“既然王老师低调,咱们还是遵嘱吧,也别去打扰她的子女了。”是的,人死不能复生,而死者对生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她的一言一行却影响了我的一生。
   我与王桂芝老师的交往是因文学而结缘的。清楚地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我初中毕业走向社会后,由于苦闷与彷徨,我选择了文学当做心灵的突破口,用手中的笔墨追求人生之完美。人都说,在人生中最困惑的时候,有人能帮助你一把,扶你一程,乃是“贵人”。在这个时候,我真的遇到了,在众多的良师益友中,王老师是重要的一位。
   沙社长是从家乡走出来的知名作家,他历任《海燕》文学月刊社责任编辑、副主编、主编、社长等职务,他对我寄予了特别的偏爱与厚望。我初识他的时候,他任《海燕》副主编,正是由他的引导,1992年,我参加了《海燕》函授班的学习。他把我推荐给时任责任编辑王桂芝老师。从此,我的文学创作劲头儿更足了,我与王老师结下了不懈之缘。在王老师的循循善诱下,我的散文《往事与悲哀》、小小说《馈赠》发表在当年函授版《习飞集》上,这给了我文学上的启蒙,继续前进奋斗的动力。
   凡事我写好的稿子,总爱寄给王老师看,她每篇必回,哪怕是退稿,都指出了中肯的指导意见,拜读着那一行行热情洋溢的回信,我时常感动得热泪盈眶,更令我茅塞顿开,灵感油然而生。因此,我对她始终怀有一种深深的感激之情,当我把这种心情写信告诉她时,她是那样激励着我:“……做编辑是我份内工作,只要你快乐地度过幸福的每一天,我们大家都很高兴!”
   有一年隆冬时节,我的小商店里,突然走进来一位老太太,手里还提着一大摞书籍。她风趣地对我说:“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那么喜出望外,激动不已。这不就是我朝思暮想渴望见到的王桂芝老师吗!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竟然产生了幻觉,而她真真切切地站在我的眼前,她是那么平易近人,那么和蔼可亲。我万万没有想到,这是第一次见面也是最后的诀别!
   接着,王老师坐在我的书桌前,叫我找出自己的习作,当我把一篇不成型的稿子害羞地拿给她时,她反复地读着,遇到不通顺的语句立刻指了出来,并叫我怎么改正,在洁白的稿纸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她的指导意见。临走时,还叫我重新抄写一遍,寄给她。这就是后来首次公开发表在1995年3月号《海燕》上的小说《摊位》……
   让我更感动的是有一年正月里,王老师委派在《大连电视报社》当编辑的儿子李广宇来看望并采访我,不仅给我的女儿捎来了一大包营养品,还把我一家三口(现在是四口)的照片及采访内容刊登在一本杂志上。
   突然有一天,我接到了王老师来信:“恩先,我已经退休了,当奶奶了,望你继续写下去……”对于她的退休,我真有点失落感,当我把这种痛苦的心情写信给她时,她不仅把我的信当着全体编辑的面儿念了,还把我推荐给时任责任编辑孙惠芬老师。在孙老师的认真指导下,我的散文《写给妻子》《我们不曾相识》等发表在《海燕》上,小小说《卖树》还在由《海燕》举办的“无名小卒”文学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2014年,我参与了纪念《海燕》创刊60周年的一系列活动,得到了现任《海燕》主编李皓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我的脑海深处,永远忘不了王老师的身影,情不自禁地以《城里有个编辑妈妈》为题写了篇征文:“多少年了,我时常站在家乡的山坡,向远方的大连遥望。因为那里,有一个我思念的编辑妈妈……”其实,我早已把王老师当成我最尊敬的妈妈,她给予我的爱远远超过给他人做嫁衣的爱,这种爱令我刻骨铭心,这种爱令我终身难忘。
   王老师退休后,我们还保持着电话联系,每逢新春佳节,我送去了良好的祝愿和无限的感激。然而,由于当时的信息远没有像今天这样发达,我仅存的电话本丢失了,她家的座机电话号码我怎么也找不着,我那个急啊,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因此,我痛心地与王老师失去了长达10年之久的联系。
   当沙社长告诉我这个不幸的噩耗,我的头脑一瞬间胀大了,悲痛的心情无法向他人倾述,只能通过我笨拙的笔墨表达我对她老人家的沉重的怀念。她的离去,使我失去了一位文学上的导师,我为我再也见不到她的音容笑貌而感到忏悔,如果在她弥留之际,我前去望她一眼,我的心情或许能好受些。然而,她并没有这样做啊,连最亲近的亲友和同事都没有告诉,她的子女遵照他的遗嘱,一切从简。沙社长还一再告诉我:“王老师生前一贯很低调,尤其是她的人品,人人皆知。与她共事多年,我深谙她的为人一一不争名,不夺利,平日里不多言不多语,可却很耿直正义。对那些心里阴暗者,她从来都是直言不讳,仗义执言。我对她很敬重,把她看成大姐姐。对她的离去,我也感到很难过。愿她安息吧!”王老师的一生,是为他人奋斗的一生,热忱而默默地扶持文学新人,经她扶持起来的文学爱好者已经桃李满天下,有的改变了人生之旅,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加入各级作家协会,有的成了著名作家,有的成为文坛的中坚力量……她像一根燃烧的蜡烛,燃尽了自己的心血,却照亮了他人的坦途!
   我要学习王老师那低调做人的优秀品德,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我一边从事经商,一边坚守着文学这片纯净的沃土,按照她所指的方向继续前进,间或从事文学公益活动:时常向文朋诗友传递着各种文学征文信息;申请微信公告号,发布文朋诗友的文学作品;热情地推荐文学新人加入各级作家协会;还担任沈阳市作家协会举办的盛京文学网编辑与安检工作……义务地为他人付出,愉悦着自己,以此来报答王老师对我的培育之恩,这也许能告慰她的在天之灵!
   王桂芝老师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2018年7月25日

共 24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唉,又一位真实而诚实的文学老师、编辑,离我们而去。我们能做什么呢,我们只能坚持老师们希望我们所希望的,把自己的文学路好好走下去。文学是份孤独的事业,在这条道上能有人关心、指导,就如灯塔一样,照亮苦求文学人的路,能遇见王桂芝这样老师的,可遇不可求,只能说是作者的运气,也是作者的努力。但愿将来,作者也能继承王桂芝老师的精神,让无私的文学精神代代相传。文字充满真挚感情,字字如泪,感人之深。佳作!倾情推荐阅读!感谢作者赐稿流年!【编辑:妖怪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妖怪山        2018-07-30 15:10:45
  欢迎作者继续赐稿流年,问好作者。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