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好的开头,坚持就会成功(赏析) ——评张秋菊女士的短篇小说《浮萍》
我是一口气读完张秋菊女士的短篇小说《浮萍》的,这是她从事文学创作以来写的第一篇小说。我为她的第一篇小说就能被编辑田建国先生评为精品文章而高兴,也为她基本把握了创作短篇小说的脉搏而兴奋。因为我们是老同学,我们1982年在本县第一高级中学学校分手之后到2006年栾川县作家协会在召开一次文学研讨会上才再次见面。是文学让我们再次结缘,是文学让我们后来经常在一块儿学习切磋。读罢张女士的这篇小说,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对张女士今后的小说创作有所帮助。
先说好的方面吧。
一是标题不错。仅“浮萍”二字就把读者的心吊了起来,把小说要反映的主题思想定了格。“浮萍”暗喻一种漂浮不定的人生命运,透过这个标题,就能把读者关心小说中人物的命运的心给吊起来,“主人公为什么会有一种漂浮不定的人生命运呢?”这就不得不接着往下看。一篇小说不能从标题开始就抓住读者的心往下看,无论内容多么好,实际上已经失败了。当下,无论是网络,还是报刊,或者是出版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你创作出来的作品有没有看点,有没有读者群,你创作的作品报刊出版社才会优价刊登或者出版你的作品。
二是创作技巧独特。她采用的是短、明、快的语言方式在创作这篇小说,三千六百九十八字的短篇小说分了十五个大段、一百零七个小段,百分之九十的小段落文字控制在五十字以内。每一段文字都是那么的明朗,让人一读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可又需要读者慢慢地去品味,如:开文第一句话“李莉是一个漂亮的女子,一个良善的女子”,可她的人物命运故事情节又进行得非常快,像在时光隧道中穿越,有幻灯故事的感觉,三千余字的短篇小说分了十五个大段落,平均一个大段落,也就是一个整体意思,不到三百字,最短的大段落只有四十七个字符,还分了两小段,如:“李莉没有去找志军,因为她不想打扰他的平静。/志军亦不去找李莉,因为不想给对方找麻烦。”读者为了扑捉到人物的命运走向,不得不一口气读下去。
三是主题思想扣得紧。没有拉杂的语言,每一大段,每一小段,每一句话,都是在紧紧围绕主人翁李莉的命运在展开。就拿她的开文第一句话“李莉是一个漂亮的女子,一个良善的女子”来说吧,为后来小说的展开、人物命运的走向埋下了伏笔。正是因为李莉的漂亮和善良,李莉有了自己与志军真正的爱情的时候,母亲才有“傻女子,别再去找他,那个家穷的叮当响,你能受得了,我还没面子呢”的说法和“母亲看她回屋后索性把门反锁起来不让女儿有外出的可能。三天来,吃喝全由母亲从窗口往里送,上厕所时母亲也紧随其后”的作为,及大姨“软磨硬泡”的说媒,李莉只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正是因为李莉的漂亮和善良,才与一个她并不相爱但家庭殷实的叫峰的男人结了婚,她本想与他好好过日子,可“他怕某一天她会跑了”,整天在外醺酒,还凶恶地打得她“新伤摞着旧痕”,可她“还有啥想法,为了女儿,也要安分守己地生活。”李莉发现丈夫在外有新欢,可她的善良岂能管得了凶恶的丈夫?后来丈夫把女孩儿搞得怀孕了,女方的家长要告他强奸罪,才被丈夫哄骗签字离婚,当李莉与初恋情人志军再次言好品尝着甜蜜的爱情时,听说志军媳妇脾气不好,身体也不好,还照顾卧病在床的老母亲,李莉毅然离开了志军。李莉就这样像浮萍一样在社会上生活中漂浮着。
另外,还有五点值得一提。一是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很能吸引读者;二是人物刻画比较成功,虽然在李莉、母亲、大姨、志军、峰、嫂子、治军的妻子等人物身上用墨浓淡不一,但每个人物形象已经跃然眼前,尤其是李莉这个人物;三是语言简洁明快;四是讲究小说的开头与结尾及主题思想的相互照应;五是注意留白手法的运用,增加了小说内涵的厚度。
再说不好的方面。一是创作节奏太快了。虽然快节奏能让读者一口气读完小说,可也给读者制造了一种心理上的压抑感,不能让读者以平缓的心态去舒畅地享受小说中的艺术美和思想美。这也说明作者还没有在小说创作中达到“用平静的心态沉稳的笔墨去创作”的艺术境界。二是对自己的小说创作稿子修改还不够认真。如:语句把握还不够准确,出现有语法错误,尤其是在起始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的运用,还出现不当的标点符号等。这是基本功不够扎实的表现,也是自己写作态度不够认真的表现。我在这方面的教训已经十分沉痛,因此如此严厉地提出来,希望老同学张女士不要见怪!
当然,张女士能在第一次小说创作中做到上述八个重要方面的努力,这篇小说也就自然成为一篇相当不错的小说了,为作者今后小说创作已经开了很好的局。只要张女士在今后的小说创作中认真不懈地坚持下去,并不断地修正不足,相信离成功就会不远。衷心祝福张女士有更多更好的小说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