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丹枫】话葫芦(随笔)

编辑推荐 【丹枫】话葫芦(随笔)


作者:流汗的公牛 秀才,2934.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94发表时间:2018-08-05 22:14:50


   说起葫芦,想必很多人不陌生。
   上小学时,曾学过一篇课文《我要的是葫芦》。大意是说,有人只顾种葫芦,却不懂治虫害,以至于葫芦全落了。故事告诉我们,要多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后来,也知道与葫芦有关的成语,像“依葫芦画瓢”“瓢泼大雨”“闷葫芦”等,而关于葫芦的歇后语则更多。
   小时候,家里庭院里种过丫丫葫芦,结的小葫芦像个8形,上有一层白白的绒毛。见我想打小葫芦的主意,母亲对我说,可别摸葫芦上的绒毛,摸了就不长了。吓得我也不敢摸了,只是远远地望着可爱的小葫芦,盼着它快点长大。这种葫芦在文艺作品里作为道具经常出现,诸如神仙的药葫芦、侠客的酒葫芦。当时,真的很羡慕他们的宝贝。
   那时,家家都有用葫芦做的瓢。不同地域对葫芦的叫法不尽相同。豫北俗称瓢葫芦,也有人戏称为“压腰葫芦”。而瓠子则是一种与葫芦相似的爬藤植物,果实嫩时柔软多汁,可作蔬菜炒,或切片做成汤。
   记得我家厨屋水缸里、堂屋面缸里都一个这样的瓢,舀水挖面很实用,可以说经济实惠。印象中,还有一个长柄的葫芦,一般留作过年时揣豆馅用。后来,随着塑料舀子的出现,葫芦做的瓢慢慢淡出了我们的视线。
   当然,嫩葫芦也能吃,可以包饺子,做汤,拌点面煎着吃,也可以做葫芦炒肉片,需去皮,口感挺脆的。说到这儿,想起了冯梦龙编辑的《古今笑》里有个关于吃葫芦的小故事:
   郑馀庆极清俭。一日,忽召亲朋官数人会食。众皆惊讶,侵晨赴之。日高,馀庆方出,闲话移时,众腹已枵。馀庆呼左右曰:“吩咐厨家烂蒸去毛,莫拗折项!”众相顾,以为必蒸鹅鸭之类。又久之,盘出,酱醋亦极香新。但见每人前下粟饭一碗,蒸葫芦一枚,皆匿笑强进。一作卢怀慎事。
   郑馀庆字居业,郑州荥阳人,中唐诗人。大历间进士,三世皆显宦。历翰林学士、工部侍郎、中书侍郎、太子少师等。封荥阳郡公。善属文,尤以清俭为时人所称。据新、旧《唐书》记载,他是食邑两千户的高官,“砥名砺行,不失儒者之道,清俭率素,终始不渝。四朝居将相之任,出入垂五十年,禄赐所得,分给亲党,其家颇类寒素。”就连皇帝都知道“馀庆家贫”,死时未办丧事,“特给一月俸料以充赌赠,用示褒荣”,所以到他家能吃到酱醋极香的嫩葫芦,亦属不易。这也从侧面告诉我们,嫩葫芦能吃的说法由来已久。另外,葫芦不但能吃,也可以入药,《本草纲目》中把葫芦称作:悬瓠、蒲卢、茶酒瓠、药壶卢、约腹壶、长瓠、苦壶卢。其味甘,性平,无毒,用于消热解毒,润肺利便。
   “喜画梅,怒画竹,不喜不怒画葫芦”。葫芦也让古今的画家们垂青,很多大师都擅长葫芦画,金农的葫芦画,对后世影响极大。尤其在吴昌硕、齐白石时代,以葫芦为主角的葫芦画发展到一个高峰。当然,后来出现了画葫芦、雕刻葫芦等工艺门类,还有适合在手中把玩的文玩葫芦,价格不菲。
   我国最早将葫芦称为瓠、匏和壶。自古以来就有把葫芦当作招财纳福的吉祥物,因为葫芦谐音“福禄”,它口小肚大,象征财库饱满,纳财致福,可增加财运、广纳四方财。所以说在家里悬挂葫芦,能够带来好财运、居家平安健康。
   看来,真不能小瞧葫芦了,它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入得了药方,真是神奇的宝葫芦。

共 129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从小时候家里种葫芦说起,早年一般家庭里,厨屋水缸、面缸里都有葫芦制作的瓢,后来,随着塑料舀子的出现,葫芦做的瓢慢慢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嫩葫芦也能吃,可以包饺子,做汤,拌点面煎着吃,也可以做葫芦炒肉片,需去皮,口感挺脆的。葫芦也让古今的画家们垂青,很多大师都擅长葫芦画,金农的葫芦画,对后世影响极大。尤其在吴昌硕、齐白石时代,以葫芦为主角的葫芦画发展到一个高峰。我国最早将葫芦称为瓠、匏和壶。自古以来就有把葫芦当作招财纳福的吉祥物,因为葫芦谐音“福禄”,它口小肚大,象征财库饱满,纳财致福,可增加财运、广纳四方财。所以说在家里悬挂葫芦,能够带来好财运、居家平安健康。全篇文字精炼,知识丰富,画家宠物,可当菜蔬,它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入得了药方,真是神奇的宝葫芦。推荐欣赏!【编辑: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8-08-05 22:16:04
  全篇文字精炼,知识丰富,画家宠物,可当菜蔬,它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入得了药方,真是神奇的宝葫芦。为你的佳作点赞!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