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柳永,是跌落风尘的一颗明珠(随笔)
宋朝是一个柔弱无力的朝代,这是由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拍板定调的。
赵匡胤原是后周大将,掌握兵马大权,他在陈桥发生兵变后黄袍加身,一跃登上九五之尊的皇位宝座。
赵匡胤为防止武将效仿他的做法,不断捎去武将的兵权,加大文官的权力,实行重文抑武的策略。赵匡胤这个人还算温和,他顾念手下弟兄们的恩情,没有釆取铁腕手段,像刘邦和朱元璋那样对将帅痛下杀手。他只是举办一个简单的酒会,便轻轻巧巧地除去了将帅们手中的兵权,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文抑武的策略,使得一代代文人走向了官场,期望一展身手,实现报国救民的远大理想。
那时候,柳永也抱着这样的理想。
柳永的家境不错,他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祖父和父亲都担任过朝廷命官,虽然他们的官职不大,但毕竟握有实权,令多少人羡慕不已。
他是官宦子弟,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少年时他跟两位哥哥在武夷山鹅仔峰下苦读诗书,吸收中国传统文化,打下了坚实的文学根基。
14岁那年柳永还是一位初中生,一天他到中峰寺游玩,见中峰寺建在险要之处,即兴吟出了《题中峰寺》一诗:“攀萝蹑石落崔嵬,千万峰中梵室开。僧向半空为世界,眼看平地直风雷。猿偷晓果升松云,竹逗清流入槛来。旬月经游殊不厌,欲归回首更迟回。”
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郞竟能写出如此诗作,可见其年少聪慧、技艺不凡。
17岁时他写下第一首词《六六真游洞》:“六六真游洞,三三物天外。九班麟隐破非烟,何处按云轩?昨夜麻姑陪宴,又话蓬莱清浅。几回山脚弄云涛,仿佛见金鳌。”
这首词以想象力见长,以形象取胜。透过这首词,显露了他非凡的艺术创造力。
18岁时,柳永年少轻狂意气风发,他从福建出发赶向苏杭。自古以来,苏杭是天下最为热闹繁华的地方,被誉为人间天堂。
自小在福建长大的柳永没有见过这种花花绿绿的大都市。苏杭风景秀丽,街道纵横,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热闹非凡。最吸引他眼光的是大街小巷汇集了天下妙龄美女,她们衣着光鲜美艳动人。
柳永初出江湖,正值青春年少,很快他便在一片片莺歌燕舞声中迷失了方向,倒在了温柔乡中。
在纵情欢歌后柳永惊觉起来,他没有忘记少年时立下的远大志向,他离开了苏杭,脚步迈向了京城,去参加科举考试。考试之前,他踌躇满志,满以为定可以凭着满腹才情一举中第,实现自己的宏愿。可他没有料到,首次进京考试便名落孙山。
命运之神跟柳永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给了他当头一棒。
考场失利后,他愁肠百结回到杭州,在人间天堂里彷徨着。当他得知好朋友孙何担任两浙转运史时,心中异常兴奋,兴冲冲上门前去拜见这位老朋友,期望老朋友能帮他一把,给他一个机会,把他拉入仕途。可孙何官门甚严,柳永无法见到老朋友。他灵机一动,凭借着自己的才情写下了著名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在这首词中他极尽笔墨,把苏杭的美丽自然风光和繁华景象形象地描摹出来了。他托当时一位歌妓,嘱咐道:“如果孙何在宴会上请你唱歌,你不要唱别的歌词,就唱这首词。孙何听后,一定会见我的!”
果然,这位歌妓在宴会上唱起这首美丽动听的歌词时,立即引起了孙何的注意,他惊讶地向歌妓打听:“这是谁写的歌词呀?”
歌妓趁势回答:“这是你的老朋友柳三变写的呀!”
柳永凭借着一首词曲终于见到了孙何,可孙何只是请他吃了一顿饭,便随便找个借口把他打发掉了。
那个年头官场腐败讲究尊卑,柳永期望老朋友扶持一把的愿望最终落空了。
柳永没有得到孙何的帮助,可他作的歌词却引起了轰动效应,迅速传播开来。他的《望海潮》传遍了苏杭,传遍了京城,传遍了天下。他名噪一时,成为当时文坛上一颗光彩夺目的新星。
这首诗一直传颂下去,到了南宋时传到金主完颜亮的耳中,他被这首词所描写的天堂般的世界惊呆了!他作出决定,统率六十万雄兵攻打宋朝,轻易把大宋王朝掀了个四脚朝天。
有人把战争的导火线归咎在柳永的身上,认为他这首词写得太美导致引狼入室,他被骂为罪魁祸首。
这真是千古奇冤!完颜亮之所以悍然发兵攻宋,可不是柳永惹的祸,而是宋朝腐败、国力孱弱、军事无能,被金国逮住了战机,宋朝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孙何调任京城供职,柳永回忆起与孙何在一起的情景,写下一首《玉蝴蝶》:“渐觉芳郊明媚,夜来膏雨,一洒尘埃。满目浅桃深杏,露染风裁。银塘静、鱼鳞簟展,烟岫翠、龟甲展开。殷晴雷,云中鼓吹,游遍蓬莱……且追陪,凤池归去,那更重来。”
这首词清丽流转、笔力舒展,以宴饮为主,突出了陪孙何游乐的快乐往事。
柳永心中有情,老是惦记着孙何,可孙何却早已把他抛到九宵云外了。
不久之后他失意地离开杭州踏上苏州,在古迹姑苏台上凝望满天萧索的秋景,触动了他的情思,吟出了《双声子》:“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初收。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鹿呦呦。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范蠡扁舟。验前经旧史,嗟漫载,当日风流。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
在这首词中,柳永以晚秋入笔,遥想当年吴越争霸的往事,低头回顾自己坎坷的人生,不禁愁绪漫上心头。
游完苏州,柳永再到扬州。扬州是一个美丽浪漫的城市,唐朝诗人杜牧曾经赋诗云:“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柳永走进烟花柳巷,在风月场中寻找快乐,与歌妓们黏在一起,耳鬓厮磨,填词谱曲,唱歌跳舞,过起了一段梦幻般的生活。在这首《长寿乐》中,柳永真切地记录了自己的风流生活:“近日来,陡把狂心牵系。罗绮丛中,笙歌筵上,有个人人可意。解严妆巧笑,取次言谈成娇媚。知几度、密约秦楼尽醉。仍携手,眷恋香衾绣被。情渐美。算好把、夕雨朝云相继。便是仙禁春深,御炉香袅,临轩亲试。对天颜咫尺,定然魁甲高第。待恁时、等着回来贺喜。好生地。剩与我儿利市。”
柳永颇为自负,他相信金子总有一天会发出耀眼的光芒,他相信自己总有一日要高中状元,实现人生愿望。跟佳人共度云雨之后,他郑重地许下诺言:“亲爱的,到时候,我要做个状元郎,你等着向我贺喜就是了!”
柳永抱有这种信心,是因为经过多年的苦读和磨难,他认为自己的阅历更加丰富了,驾驭文字的能力更胜从前了。
他一心想着踏进公门,可命运之神偏偏要作弄他。
他数度上京参加科举考试,可是每次都名落孙山。这并不是他的才情不行,而是他的生命中遇到了一个克星,那个人就是握有最高权力的宋仁宗。
那场科举考试发生在公元1018年。柳永在考场中从容地答完试题轻松地走出考场,他天真地认为自己考试发挥出色,完全可以凭借过人的才华而改变命运。
令他没有料到的是,当主考官把他答卷交宋仁宗的手里过目时,宋仁宗一眼瞥见“柳三变”的名字,心头火起,把他的卷子丢在一旁,恨恨地说道:“他考什么考啊,既然他的词写得那么棒,就让他写个够吧!”
原来柳永的词红遍大江南北,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凡有饮水处,即能歌柳词。”柳永的声名惊觉了身居深宫的仁宗皇帝,仁宗皇帝见他如此受欢迎,听闻他整天与歌妓厮混在一起填写艳词,认为他人品低下,决意把柳永“消灭”在萌牙状态,不让他踏进官场半步。
宋仁宗是个小肚鸡肠的皇帝,他本身拥有三千佳丽,美人粉黛无数。
柳永的遭遇跟晚唐花间词人温庭筠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旧唐书文苑列传》记载说:“(温庭筠)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
当年,正直的温庭筠得罪了当朝宰相令狐綯,无意阻断了他的仕途。令狐綯在审查温庭筠的进士资格时,便以“有才无行,不宜与第”的口实“枪毙”了温大才子。
相比之下,柳永无意得罪的是最高权力的皇帝,他的出头之日更是无望了。
放榜之日,柳永见自己榜上无名,激愤地写下了《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在词中自我调侃说,考不上进士,皇帝不赏识,那又能怎样?我照样穿着老百姓的衣服做一位平民官员。青春易逝,那些虚无的功名有什么用?还不如喝酒唱歌作诗填词,那样的生活才叫快活惬意呢?
柳永失意地离开京城行走四方。他在人生失意的时候,纵情地挥洒手中的巨笔,创作出了无数经典作品。
柳永当之无愧地被誉为宋朝婉约派的创始人,紧跟在他身后的大文豪欧阳修、李清照、秦观、苏轼等,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他的词风的影响。
南宋学者俞文豹在《吹剑录》记载这样一则故事:
苏轼曾经问过一名幕士:“我的词与柳永的词相比,如何?”
幕士回答说:“柳郎的词只适合十七八岁的女郎,手执红牙板浅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而你的词呢,则适合铜琵琶和铁绰板合奏,由关西大汉高歌‘大江东去’!”
苏轼听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这则故事说明柳永与苏轼的创作风格不同,同时也说明柳永的创作成就巨大,苏轼非常仰慕柳永。
柳永一生流落江湖穷困潦倒,他的大半辈子都在市井之中度过的,他跟歌妓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赢得了无数美女的芳心。
柳永69岁病逝,因为家贫无钱下葬,那些有情有义的歌妓闻讯后纷纷掏钱,为他举办了一场葬礼。葬礼那天,歌妓们披麻戴孝一路相送,哭声震天,令观者为之落泪。
柳永希望步入官场施展抱负实现人生价值,可他没能如愿,这对于他个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柳永是不幸的,可他又是幸运的。正因为他没能步入官场,才造就了另外一个伟大的柳永。
柳永的光芒照亮了古今文坛,照亮了千秋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