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聆听(散文)
寒冷的冬季,一个戴着棉帽和手套、满脸稚气的俄罗斯小男孩,趴在冰封的河面上,轻轻将耳朵贴在冰上,若有所思的聆听着什么。
厚厚的冰层下面,水流缓缓地旋转着,冲击着一口大钟。大钟隐隐地发出阵阵的轰鸣声……
四面楚歌的德国侵略者打出了投降的白旗。
一位年轻英俊的苏联士兵立即起身,前去救助身受重伤的战友。
德军却向他射出了一串罪恶的子弹。
此时,电影变成了静音,这个士兵痛苦地挣扎着,慢慢倒在了雪地上……
这是苏联电影《岸》中反复出现的片段。
我喜欢看电影,特别是很多的世界经典电影。
苏联电影以高昂的战斗精神和宏大的群众场面闻名于世。《岸》却以抒情的叙事风格、充满人性的内容别树一帜,瞬间打动了我。
那个聆听冰下钟声的小男孩,仿佛就是当年在草地里聆听风声虫鸣的我。那个轻信敌人、关切战友的士兵也像是现实中的我。
生活中无数次地在侧耳聆听,总想在风吹草动之中聆听到那神秘的天籁,得到甜如甘霖的启迪。
聆听是一种渴望,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追求。
在阿勒泰的田野里,我躺在平坦的草地上,仰望着蓝天流云,聆听着倏倏地风声和鸟儿的呢喃,揣摩着无法预知的未来。
在兰州的皋兰山之巅,我远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聆听那黄土高原上流动的风声,寻找着年轻人奋斗的激励和对前途的启示。
在青松和雪峰高耸的天山深处,在广阔无垠的新疆大漠和草原上,我侧耳聆听那中亚大地急促窜过的风声。
在松柏苍劲的曲阜孔庙,在雄伟壮丽的山东泰山,聆听来自遥远的琴瑟古韵。
在青山绿水的杭州西子湖畔,聆听那碧波荡漾的涟漪,我寻觅着事业突飞猛进的灵感。
在岳阳楼下,在洞庭君山岛上,在永靖土楼群中,在合肥三河古镇,在扬州东关老街,在甘青交界的祖先生活之地,我依然在侧耳聆听,寻觅着坦荡、淡定的人生哲理。
有些时候,聆听是一种郁闷,是一种伤害。
曾几何时,在美丽的黄山,在秀丽的千岛湖,在神秘的普陀山,我也在侧耳聆听。尽管满目五光十色、七彩飞舞,可是进入我耳中的却是叽叽喳喳的闲言碎语,没有任何积极的催人上进的启迪。并不是这些优诗美地的过错,是那个特殊时期心境的无奈和寂寞罢了。
其实,聆听到的往往不是外界的声音,倒是自己内心世界流淌出来的思绪。
生活在继续,聆听也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