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七夕
蔡村长在屋里看书,看的是沈从文作品赏析,外孙女多多嚷嚷着要讲故事,“去去去,找你外婆去,外婆讲得好……”于是多多又缠着外婆讲,外婆说快七月七了讲牛郎织女吧。外婆一边摘花生,让多多搬个小凳子挨着坐下。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是外婆的拿手好戏,常常讲,越讲越熟练,越讲越动听,讲着讲着多多也会讲了。因为多多觉得妈妈就是织女,要七月七才回来看多多。
相传在很早以前,衡州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一头牛,却让他等有了两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牛郎独自一人赶着牛进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何时才能赶着两头牛回家,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着对他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年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着两头牛回了家。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曾几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能与那头老牛相依为命了。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外婆讲着讲着,眼睛里有了泪花,因为她想起多多的妈妈。多多的妈妈叫巧巧,不是娘讲女好,那真的是人长得不光漂亮还乖巧听话,从小学读到高中,期期拿奖状,当村长的爹逢人就伸大拇指说我家那女是这个,好摆脸……高三毕业那年,该死的男同学递纸条,送鲜花,堵路口,从未谈过恋爱的巧巧一下晕了头,之后考试出了点意外……巧巧没有考上大学,当爹觉得脸上被人抹了一吐痰,无缘无故骂人……巧巧难过,那个人却似从人间蒸发,连个倾诉的人都没有,家里呆不下,便去城里打工。
十八九岁的姑娘找工作不好找,大单位第一句就问结婚生孩子了没,因为婚假产假是企业的累赘。便洗脚,简单,技术含量低,只是那个工作服开口有点低。领第一个月工资时,那个人来了,沮丧着脸告诉了巧巧不是好事。
因为考上了,父母兴冲冲从外地赶回来准备送他去学校,归家心切,下了火车租的摩托车风吹起他娘的裙子,爹去扯,司机掌不了笼头,摩托车跟耍龙灯样,突然后面来一辆黑色没牌途观车飞啸而过,三个人连车摔沟里……是过路的发现报警打救护车,花光了家里的钱,父母也没了,空有录取通知书……巧巧的工资不够,向老板预支,老板讲:“你才来一个月,支这么多?走了我找哪个……”一筹莫展。
“巧巧,钱老板点你的钟……”钱老板就是钱局长,五十多岁,洗脚城的常客,巧巧的老主顾,因为喜欢与巧巧聊聊天,不光点她的钟,还加钟,让许多姐妹羡慕嫉妒。“你等等,我一会就回来……”男同学无处可去,在外面傻傻地等,看到巧巧跟着一个老板模样的人进了一辆没牌的黑色大众越野车,想追,车没有踪迹,路过包子铺飘过来的香味咽口水。
床单上一片腥红,钱局长诧异地望着巧巧,扯了扯巧巧的衣领,“有事尽管吱声,哥哥一定帮你……”
第二天早上回来时手里攥着一把钱,男人蹲在墙角没走,顺着男人的眼光看对面德园包子铺,知道饿了:“走,我请你吃大餐”
“别,留着到学校做生活费吧……”紧紧拽着巧巧的手。巧巧一下扑到他怀里,听到他心里在打鼓,呼吸紧张,心跳加速,想抱起,脚没力……男同学深情地望着身下的巧巧,又一次埋在巧巧的乳沟。依依不舍,两眼泪水模糊……
“学费有了,生活费呢?不是一天两天是四年……”男的说。
巧巧说:“我供你……”男的拿着钱,扯了扯巧巧的衣领,道一声保重,要走,巧巧一把从背后再一次抱住他,“你别负了我……”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钱局长把巧巧安排进一家茶楼,茶楼毕竟不同于洗脚城,相对来说是高雅场所。
巧巧说不舒服便陪着到附一医院作检查。附一是衡州城最大医院,东门有一周易研究所,钱局长认识老板胡半仙,便领着巧巧卜一卦,胡半仙让写一字,巧巧看到“胡半仙”招牌边对联上为:勤劳致富,秉初心方得始终。下联:修身养性,终于得道飞升天。
便说“终”。“终?”胡半仙问,“问前程还是求子嗣亦或问姻缘?”钱局长“我们老熟人了,随便随便……”胡半仙便开始讲:“终字分开扭丝加冬,再分即丝傍,文,两点,小姐若问婚姻,即终身大事,关系一辈子的大事情,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即终成泡影,结果一场空,一无所有,求名利即终南捷径,有最近便是门路。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然而终天之恨,到老都清除不了的悔恨或不称心……终,就是自以为有两把刷子的文化人,丝丝心动,不可终日,然而又终而复始,终始不渝,终始如一,自始至终……不能突破,把话压在心里……如果是‘络’则是另外一个结局……”
钱局长半懂,巧巧心里倒是有触动,因为胡瞎子扯到一个“终南捷径”……
两个人去医院,检查后,医生拉着钱局长的手:“恭喜你老板,你要当外公了。”钱老板知道医生搞乱砣(乱套)了,把他俩当作了父女俩个,巧巧有了身孕,钱老板很激动,五十得子,情绪高涨,挥豪泼墨苏轼之诗一首:
“人皆养子望聪明,
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
无灾无难到公卿.”
不怪钱局长激动,家里夫人只给生一个闺女,看到人家有儿子心里酸楚楚,前几年跟人家屁屁后批评市报改字,得罪了人被免职,现在巧巧有身孕,而且报道说某人在高铁站被纪委带走,改字领导倒台,自己重出江湖的可能即在眼前,这能不激动吗?胡半仙还真准,终字下面是一口,便成络,活络活络,一盘死棋便盘活了……
牛郎上天无路,后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天河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蔡村长爱看书,爱看沈从文的小说,读到《丈夫》里写的湘西某地花船上的妓女故事的矛盾冲突,丈夫前去探望的几个场景,男主人公的心境变化,拍案惊奇。丈夫初次出现在妻子面前,一面把带来的东西交给女人,一面用吃惊的眼睛搜索女人的全身。这时节,女人在丈夫眼下自然已完全不同了,一副烟花女子招摇的打扮,以及城市里人的派头,说话口音完全不是做媳妇的神气了。使乡下来的丈夫感到极大的惊讶,有点手足无措。在女人面前,丈夫感到自己的卑微,因为那个时候城乡差别太大。
到了晚上,吃过晚饭,来了客,一个船主或商人,喝过一肚子烧酒,摇摇晃晃上了船,一上船就大声嚷着要亲嘴要睡觉,那势派使丈夫想起了村长同乡绅那些大人物的威风。于是,丈夫不必指点,也就知道怯生生地往后舱钻去,躲到后梢船上去低低地喘气。这样的丈夫在黄庄多着,那里出强健的女子和忠厚的男人。女子出乡卖身,男人皆明白这做生意的一切利益,老七的丈夫也莫能例外。这是丈夫面对现实的第一次心理变化,那还只是淡淡的迷茫和失落。如果不是回家的三十里路上有豺狗、有野猫、有查夜放哨的团丁,全是不好惹的东西,他愿意回去了。而次日水保的粗暴插入触动了丈夫麻木的神经,使他敏感起来。
做水保的人照例是水上一霸,凡是水上的事他无有不知,他的权力集中在这些小船上。一方面他们站在官府的角度协助管理这些船家,被官府利用;另一方面,在感情上又亲近船家,也负责查清到妓船上找碴的人,是船家得罪不起的人。因此,水保受妓船老鸨的尊敬程度不下于官差,他做了许多妓女的干爹,老七也认了他为干爹。
水保来访,因为船上老鸨(大娘)和老七、五多都去烧香去了,留着老七的丈夫守船。水保大声吆喝,丈夫战战兢兢出来接待。这干爹认识了女婿,两人说了一会话,临走时搁下一句话告老七:“晚上不要接客,我要来。”
丈夫越想越不对劲,为什么要说这个,有什么理由说这个。胡想使他心上增添了烦恼和愤怒。
老七和五多回来了,老七手上拿的有一把胡琴,因为她知道自己的丈夫喜欢胡琴,掌班的大娘也提了一副猪肺随后赶到。晚上,男子拉琴五多唱歌,老七也唱歌。但是,两个醉醺醺的士兵搅了他们的欢愉,强迫老七接客,丈夫的愤恨在心里不断积聚膨胀,好不容易侍候完两个兵爷,水保带着巡官半夜查船,最终毁了丈夫的迷梦。丈夫要求与老七独处本无可厚非,而老鸨暗示:“巡官就要来的。”这一切又重重地给了丈夫一击,老七咬着嘴唇不作声,半天发痴。
穷人也有尊严,卖淫的人也有尊严,他们的忍受和不能忍受,写得深隐而震撼。作为丈夫,他知道妻子的营生,当然他们都在这个世界苦熬。
多多生下来是七夕节,因为是女孩,钱局长日子不好过,不但没有官复原位,纪委还在暗查他的老账,有人举报他的那辆车一年前撞人逃逸……派人送了一点营养费,巧巧未婚生育,纸包不住火,一下传到了乡下,书记开玩笑说:“你郎牯子比你大两岁,你嘛称呼?”蔡村长的脸上似乎被人抹一砣狗屎,臭。
看书看不下去,扔到一边,沈先生写丈夫本应堂堂正正地做人,为家庭撑起一片祥和的天空,却仿佛自身难保,血性男儿,七尺硬汉,颜面丢尽,这已经超过了他心里所能承受的极限。麻木的丈夫,在丑陋现实的冲击下,他内在的人性在慢慢地苏醒。而当老七把卖身的钱交到丈夫手中时,他把票子撒到地下去,两只大而粗的手掌捂着自己的脸孔,像小孩子一样莫明其妙的哭了,心灵压抑下感情的爆发,离开是两夫妇最后的选择,在复杂的思想斗争之后,丈夫与妻子双双携手抛弃了花船,回到了生养他们的土地去。这正是他们人性的回归,也验证了“从哪里来,就到哪里去”这句俗语。
男同学没有经济来源休了学,再没有音讯,巧巧把孩子送回家,去了远方……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