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文学剧本】基层干部徐重江
一
耀州区小丘镇周河村是个依山傍水的小山村,这里青山碧绿,树木成荫,小河流水;又有土墙茅屋、农家瓦房、以及柴棍围成的牛栅栏,还有依山而建的一排排半明半暗的窑洞。
傍晚时分,到了牛羊归圈的时候,小山村传来牧羊人的吆喝声……
河道的北方天际,一抹红霞光彩四溢,远了,淡了,消失了,偌大的一片乌云从另一个沟壑天际冒了出来……河道,青山渐渐黑了下来。
一家灯亮了,好多家灯亮了,错落有致的灯光在狭长的河沟山村半坡上,在夜里也格外的显得明亮。
这个村庄有一户贫困户,名叫常来孝家,他和老伴正在灯下说着话儿:
“咱家儿子多亏在外打工安了家,要是靠咱周河这河滩地的收入,别说娶媳妇啦,就是混个好生活都难?”
老伴:“可不,多亏咱村长徐重江把泥土弯弯的山路变成水泥路,要不,咱出行多不方便,要是遇到下雨天,有个病什么的,那更是难上加难哟!”
常来孝:“我腿这几天疼起来了,肯定要下雨,昨天我遇到徐重江,说让他找个人帮咱把房脊收拾一下,下起雨来咱就不怕漏水了!”
老伴:“江娃子管着村上一大滩子事,他能忙过来?还管咱这点小事,我娘家侄子是匠人,明捎话让他来修房!
(镜头)屋外,天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突然雷鸣电闪,透过闪电的亮光,天空乌云翻滚,犹如黑色巨浪压顶而来。
风来了,山后传来了大雨和河水的吼声,大雨来了。
常来孝听到吼声推开门,豆大的雨点涮涮下着,回头对老伴说:“下雨啦,暴雨,大的很!”
老伴:“你去把灶房的水桶脸盆拿来,一会屋里漏水,咱得接着,要不屋子全淋湿了!”
常来孝赶快去灶房拿来了水桶和脸盒,炕中间就漏起水来,老伴帮老汉将脸盆放在炕中间,接房上漏下的水,脸盆满了换个脸盆倒进桶里。
(镜头)①雨夜里,一个胖胖的年轻人扛着一支铁梯子,上了常来孝家的房子,手在房脊上推着机瓦,用手电寻找漏水的地方……
②屋子内,老俩口接着接着没有了漏水。
老伴:“雨停了,不漏了!”
常来孝:“让我看看!”推开门,漂进来的风雨迎面扑来,老汉打了个趔趄,对老婆说:“雨大的很么!”
老伴:“这奇了怪了!”
有人推开了门,“叔,屋子还漏水不?”
常来孝等来人脱下雨衣这才看清他的脸面(特写)
常来孝:“是江娃子!你刚修房来?”
老伴下炕递上了毛巾,徐重江擦了擦头上的水说:“我今上镇上开会,准备明天给你修房,没想到雨今晚上就下开了!”
常来孝:“江娃子,叔顺便说了一下,没想到你还把叔的话当回事!”
徐重江:“叔,你子女常年在外,你俩都七十多了,有啥事你言传,咱左邻右舍的,我还是支书村长哩么!”
常来孝:“叔看着你长大的,叔服你!好样的!”
二
雨停了,天亮了,太阳出来了,被暴雨冲洗过的青山绿林更加清晰美丽,周河这个小山村此时空气变得格外新鲜。
徐重江和另一个支委老顾俩人察看全村一百三十多户人的住房受灾情况,有一半瓦房不同程度的漏雨,部分村民院墙倒塌,有的窑洞面墙跨塌成了危房,河床两岸地里的玉米平展展的铺在地上,这是被昨天夜晚暴雨袭击后的庄稼地到处是狼迹一片……
有三三俩俩的群众也在察看着自己的庄稼地,悗惜、叹息声一片,有个别人还哭了起来,他们望着自己的领头人说着:“咋办呀?咋办呀?”
镜头①周河村委会里,这是一个废弃了的旧学校,徐重江和村委会一成员在议论着灾情。
徐重江:“大家对这次自然灾害所受的损失提出了补救措施,对漏雨和危房,危窑洞进行加固和修缮办法,对特别危险的居民一定要动员搬进学校!这很好!这几天咱就按这个办法去做!但我认为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咱村要整体搬迁!”
支委老顾:“整体搬迁?”
徐重江:“对,咱村整体搬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咱这村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宜人居环境,咱把它原始自然生态保护好,留给后人这岂不更好!”
村委甲:“这可不容易,一个是搬迁到那儿?咋样征地?村民愿不愿搬?俗话说故土难离,让大家割舍故土又掏钱重新盖房可是个难事呀?”
徐重江:“这我都摸了底,大多数愿意搬,不然老住在这深山老沟里,给咱后代娶媳妇都难,那个姑娘愿嫁到山沟里,靠河道里那点平川地的收入那能到城里买起房?”
徐重江:“大家这几天抓紧做眼前的事,我写申请立项,找镇区申请批复!争取到镇政府区政府的支持!”
(镜头)①徐重江多次去镇政府的镜头。
②找书记找镇长。
③徐重江去区政府。
④徐重江去市政府。
(镜头)①徐重江拿着批文寻找邻村商量协调移民搬迁土地置换等问题。
②徐重江和另外几名村干部拉着皮尺在丈量搬迁土地,不时在本子上划着,记着,一个个居民小区样子的图影在他脑子闪现出的景像。
(镜头)①徐重江穿梭于周河居民房里、窑里动员解释、做工作,登记等移民搬迁志愿表等等。
②很快的村里有几户经济宽裕的人,另外有等的给娃订婚、结婚要就新房的人都紧锣密鼓的盖起来了,封顶的喜庆炮声不绝于耳。
(镜头)徐重江忙完公事回家,端了茶杯水叽里咕噜喝完,要到灶房吃饭,揭开锅,什么饭也没有,老婆米艾群进了灶房没好气的说:
“你一天到晚在外忙!忙!忙!不知为了啥,家里日子越过越紧巴,前几年修路,你贷了二十多万元款塞进去,到现在款还没还完,你一个月就那点工资又塞到村上当办公费啦!你是给村上人过日子?还是给咱过日子?你以后就不要回家吃饭啦!去!去到村上吃去!”
(米艾群推徐重江出门样)
徐重江:(无奈的向后退了几步)“我是村干部,村上人都这么穷,我总不能不管,只要大家过上好日子,咱看着也舒坦!”
米艾群:“你把村干部辞了,不如在外面做生意或者干个啥,比当这个村干部强得多,当这个村干部又得罪人,又挣不了钱,还受委屈!”
徐重江:“行!行!等我把村上的事摆顺,让大家脱了贫,我就不干了!”
米艾群:“你说的是真的?”说着话,见徐重江点了点头,米艾群从灶房的后锅端出了一盘白面条,拿了油泼辣子、盐和酱油醋,另外端了碟西红柿炒鸡蛋放在灶房的饭桌上,徐重江看到美味,嘿嘿的笑着说:“老婆还是蛮支持我的嘛!”米艾群嗔怪的说:“吃你的饭,少贫嘴!”
三
徐重江狼吞虎咽的吃完饭,抹了抹嘴,赶快来到临时村委会的一棵大柳树下,这里早有其它干部和群众聚集在一起,等着徐重江。
常来孝:“江娃子,我也想搬迁盖新房,除了国家给的旧房改造移民搬迁补助款外,我手里也没多的钱,我这房咋盖呀?”
其它群众也围往了徐重江,“是呀,我们手头也没多的钱,这搬迁房真的盖不起!”
群众甲:“你是支书,路子宽,给大家想想办法吧!”
干部甲:“江娃子能想多大的办法,他把家底都投到咱村的建设上啦,恐怕连买茶叶的钱都没有!”
干部乙:“大家还是自己想办法,寻亲戚找友人借,或者贷款也行!”
群众甲:“亲戚的钱不好借了,现在人压力大,买房的买房,供娃上学的上学,谁有闲钱借给咱呀?”
群众乙:“贷款也不好贷呀,人家要看你有无偿还能力,还得有抵压担保哩!”
徐重江:“大家不用担心,我找找信用社,看我能替大家贷款不?”
(镜头)①徐重江出现在信用社,寻找主任,比划手势,解释的情景。
②又去镇政府找领导协调此事。
③徐重江在信用社办手续的情景。(很高兴,很激动的样子!)
镜头①徐重江握着主任的手:“谢谢,你给我周河村帮了大忙了,一百万贷款给了我,真是谢谢!”
②信用社主任:“这是以你个人名义贷的,可要按时还款还息呀!”
徐重江:“那当然,那当然!”
(镜头)徐重江骑着摩托车急匆匆往回奔去的背景,(特写)由大到远到模糊……
镜头①村委会里,徐重江看着一百万元也犯了愁,全村有急需搬迁户一百多户,除了二十多户有经济能力外,另外七十多户都需要钱,平均分下去也起不了作用,这个怎么办呢?
支委乙:“咱把钱先给特别困难,你看行不?”
徐重江:“行!就这么办!”
村委们都是村里人,每户人家的家底大家都很清楚,不一会就评出了二十三户困难户,每户三万元。大家都很高兴,群众也很认可,其它还有盖房缺口资金的人也再无办法,也只好自己也积极想办法去找熟人亲戚酬钱。
(镜头)①周河村搬迁移民工地热闹起来了。庄户人按规定到划分的庄基地盖起新房来,今这家封顶了,明那家封顶了,鞭炮声声不断,家家大门上贴着封顶的对联。
②徐重江跑前跑后检查,监督质量,让注意安全!
(镜头)①镇领导和区政府领导来检查工作,听了徐重江的工作汇报,肯定了他们的做法,并大力支持,并批准在居民搬迁点建村委会和群众娱乐广场,给孤单老人和单身汉建幸福家园……
②两年多功夫,周河新居民小区以暂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从照金南上北下的人以一种惊奇的眼光看着这美丽乡村。
特写:周河新居民区全景
健身广场
幸福家园
村委会广场
居民、老人、儿童的幸福感,精神风貌……
四
居民小区里,几家门口青年人呼朋唤友的喊着同伴出外打工,有姑娘拉着母亲手说:“咱住进新房了,电通了,水通了,我在外就放心了,再也不用担心下暴雨房漏了,没水了,断电了!”
母亲:“你放心走吧,住到这啥都方便了,吃的喝的样样有人送上门来卖,好的很!”
母亲和村上老人把这伙打工的孩子送到柏油路边,看着他们登上去城市的客车,招手,招手!
有新结婚的女子恋恋不舍的拉着丈夫手不愿离去。
群众甲:“儿子,咱现在条件好了,也住上了新房,过年,过年给我引个儿媳妇回来!”
儿子:“爸,你放心,过年你在屋里准备招待儿媳妇吧!”
周围群众哈哈哈笑着,说着,热闹非凡,这种场面人人都不愿离去。
(镜头特写)①一辆白色卡车徐徐开进村口,车体上写着“胖艳流动餐车”红色的字样,人们让开了路,车停了,双排坐的车头上下来了七八个穿白色厨师服的媳妇姑娘,她们出外应酬了活收工回家了,有人见了胖艳打趣的问:“钱又挣美了!”
胖艳高兴的说:“下来还有忙头哩,咱村有闲人明跟我走,一天一百!要干净卫生利索点的人!”
有几个媳妇围了上去。
(镜头)徐重江家,常来孝领着几个贫困户推开了徐重江家门,其中一个有智力障碍的中年人东瞧西瞅的弯着腰一脸怪相,徐重江见来人了迎了上去:“来孝叔,你来啦!”
常来孝:“我不来不行啊!这几户困难户成天在我跟前晃悠,沒个事做,也没个收入,这可不是办法!”常来孝叹了口气接着说:“你给想个办法,让帮扶单位想个解决的办法!”
徐重江:“这事我们正在解决,我们有些扶贫资金,准备买些羊,发送给他们,一个他们有事做,羊年年下羊娃,卖羊奶,家庭也有一定收入,就看这实际不实际?”
常来孝:“有总比没有强,我看这行,总比给了钱今花了明就没有了的好!”
徐重江:“这只是一种办法,我们还组织支持养殖能手在咱老村子搞专业养殖合作社,有残疾人和智障人的牛、羊、猪代养法,年底分红,就有了稳定收入的保证,使他们早日脱贫!”
常来孝:“没想到你们对贫困户想的真周到啊!”
(镜头)在一贫困户家面前徐重江对一贫困户厉声说道:
“你不要说一百块钱的东西,你当十块钱卖了。你不要觉得没人不管,反正政府白给我的,你可知道下面我有个东西,咱签了合同的,你的指纹拓在那儿。”
(原来,这个贫困户家里母亲年迈、儿子又智力残疾,因此他们家的羊才被想占便宜的村民盯上,好在老徐及时阻止。)
贫困户:“好!好!我不卖啦!”
徐重江:“以后你卖羊的时候,不要随便卖,你消息闭塞,小心贱卖了,你卖羊的时候,以后一定要让我知道。”
五
(镜头)①周河原来的老村址的前河:有鱼塘,有烧烤店,小吃店。这里青山如翠,太阳从树叶的缝隙中洒下来,只看到斑斑点点的光线及河水中斑驳的树影。山涧潺潺流水,清澈明净;石崖绝壁,怪石嶙峋,形态各异;奇花异草,野趣丛生,青草茵茵,鱼儿在池塘跳跃,有游客在野花野草中漫步,有垂钓者在鱼塘中垂钓,有人在吃着烧烤饭食。
②后河的养殖基地、在半山坡下的原来老村子里,一群群散放的羊被牧养人赶回了家,饮水,添加精饲料,准备让统一收购鲜奶的公司来采奶。
③一个挂着周河养殖基地的牌子的大弓门后,分别有大型养鸡厂、养牛厂、养猪厂工作人员忙碌的添草添饲料,这厂里有寄养和有贫困户入股的鸡、猪、牛,他们能劳动的都参与其中,每月有固定的工资,没有劳动能力的坐等分红。
(镜头)在这周河的上游,整齐划一的蔬菜大棚展现在人们面前,几辆拉蔬菜的大车正在装刚采摘的时令鲜菜,这是一个大型的蔬菜大棚项目,蔬菜已经有固定的销路,徐重江请来了技术员,周河村民只管将菜种好,就有了固定收入……
剧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