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心】内画情(散文)
【编者按】22年来作者每于茶余饭后,总细细把玩珍藏的冀派内画大师王习三“偶见其貌,不知其理”的内画壶,当年入住衡水的采写往事历历在目。五光十色、形态各异、大小不一、晶莹剔透的内画工艺品让作者深感那是精粹在集结,旋律在凝固,诗韵在升华,灵魂在蕴蓄。鼻烟壶取材最广集多种技艺之大成,内壁画风独特、画面生动,深为灵慧、聪颖的民间文化遗产自豪,让世界叹服、称慕。读史料,览图片,知其前世今生。明朝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把它带到中国,当作醒脑、提神、明目祛疾的防疫药品。康熙、乾隆年间,京城朝野多嗜鼻烟。及至乾隆年间,制作进入黄金年代。珐琅彩鼻烟壶及新增的多类材料鼻烟壶技艺达巅。艺人用竹制狼毫笔探进只有黄豆粒大小的瓶口,反手绘画,壶内或现层林叠岭;或现闹市城郭,壶内壁,可展大千世界。两则广泛流传的故事讲述着内画鼻烟壶的起源。将心灵与艺术融会贯通,把自身与画面融为一体,把手、眼、身、法、步(步骤)发挥到极致,方可把山川林涧、亭台楼阁、花鸟鱼虫聚于掌中。内画工艺与时俱进,画面既丰富又突出大场面。每用放大镜细赏,都有穿越时空般享受。内画工艺是创意结晶,是艺人的心血。作者在探究中顿悟:内画工艺的情愫、艺感、灵慧,以及“有容乃大”,似乎含有几分禅理。这篇散文作者由珍藏的内画壶,想起难忘的采访经历,抒发对工艺精湛的内画壶的喜爱赞美之情。这一份内画情引发对其制作材料工艺发展历史的追溯,而一部内画鼻烟壶历史,也是中西合璧的历史,更是能工巧匠们创意与智慧的结晶。本文如行云流水于不经意间借助所描绘的精彩画面传播了工艺文化之美,揭示了有容乃大的人生哲理。感谢精彩创作,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心灵飞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1808190011】
2 楼 文友:孙鹤 2018-08-19 21:54:57
游赏,美食,风景,文化,历史,游记似的精美散文可谓包罗万象,鄙人不胜钦服,老师雅量高致,文笔隽逸。恭喜佳作获精,遥祝,敬茶
敢于自嘲 善于自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