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宋词里的鸟儿(随笔)
闲了没事,喜欢翻翻《宋词三百首》,清人上彊村民的版本。据说它是迄今最为通行的宋词选本。
说真的,书里的有的词比较熟悉,甚至在课本里学过。翻了几遍之后,诗词里出现的那些鸟引起我注意,它们的出现为诗词增添了不少情趣和点缀。有人说,燕子、大雁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仔细想来不无道理。粗略数了数,《宋词三百首》里出现的鸟大概有20种,累计出现了近二百次之多,出镜率还是蛮高的。可以说,很大一部分作品里都有鸟的存在,像:燕子、鸿(大雁)、莺、鹈鴂(杜鹃)、鸳鸯、乌鸦、白鹭、黄鹂、鹤、鸢、喜鹊、鹧鸪、鹭鸶、水鸟、山鸟、沙鸥、白鸥、沙禽、鸾、斑鸠。这当中,大雁出现最多;其次是燕子;莺和乌鸦紧接其后。除了杜鹃和黄鹂外,其它鸟出现的频率不多。不知何故,选录的作品里几乎看不到鸡鸭鹅等家禽,麻雀、鹌鹑、鸽子也似乎没有,也许,词人在它们身上找不到感觉,所以不太感兴趣吧。因为,词人眼中的鸟,有时暗含着许多的言外之意。一般说来,春天的燕子多用来抒发相思、爱情、时光流逝。秋天的大雁常用作思乡、离别、愁闷的铺垫。尽管,这些鸟的出现或许是闲来之笔,也可能是不经意为之,但,却是词人内心的真情流露,有时可以说是作者的化身。
虽说如此,它们在不同的作品里的名字还不统一,有多种叫法,像:燕子,多以:双燕(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欧阳修)、海燕(穿帘海燕双飞去,晏殊)、乳燕(乳燕飞华屋,苏轼)、飞燕(飞燕又将归信误,赵令畤)、社燕(年年,如社燕,周邦彦)、燕燕(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姜夔)出现。大雁的提法更多,像:断鸿(断鸿声远长天暮,柳永)、归鸿(归鸿无信,晏几道)、孤鸿(缥缈孤鸿影,苏轼)、飞鸿(过尽飞鸿字字愁,秦观)、离鸿(念汉浦,离鸿去何许,周邦彦)、吴鸿(吴鸿好为传归信,吴文英)、征鸿(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李清照)、鸿雁(鸿雁在云鱼在水,晏殊)、燕鸿(燕鸿过后莺归去,晏殊)。
印象最深的是史达祖的那首《双双燕·咏燕》:“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这首词对燕子的描写是极为精彩的。通篇不出“燕”字,而句句写燕,极妍尽态,神形毕肖。而又不觉繁复,堪称古典诗词中全篇咏燕的妙词。张炎的《解连环·孤雁》中描写大雁时也是不惜笔墨。
每当在词句中读到它们时,眼前就仿佛会浮现出它们的叫声和身影,多少令人有种情景交融的感觉和意象。我觉得这些鸟在词里的出现,有的是实写,有的是虚写,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烘托气氛。这里面多半是词人借它们而抒发自己的情怀,或喜悦,或悲伤,或苦闷。张炎的《渡江云》中有句“一帘鸠外雨”,一场雨因伴随着斑鸠的鸣叫而让人心神不定。试想,如果没有斑鸠的出现,似乎少了点什么。又如吕渭老的《薄幸》中“鸦啼莺弄,惹起新愁无限”,假如这里没有鸟叫声,似乎缺了一种意境,语句也平淡了许多。
“乍莺儿百啭断续,燕子飞来飞去”,每每读到这些优美动人的词句,都会使人产生无限联想,因为词句中多了鸟儿的出现,让我们感到了生机无限。感谢词人的良苦用心和生花妙笔,为我们平淡无华的生活增添了几多情趣,寄托了别样情怀。
2018.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