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遇见】老单位的人还记得我(小说)
《水浒传》是一部小说,号称四大名著。许多人看了都有自己的见解,也都在按照自己的理解为人处世。有一个作家说:“谁天生就是爱造反的主儿?”
我也深有体会,如果广电局给我的工资不是500多元,而是按照人事局核定的工资800多元,我何必找县领导反映情况?有了这么多的工资,谁还嫌工资少?所以,我理解这一位作家的话。
这一天我刚下班,在大门口,就看到了一个广电局的老同志。几个月不见,他明显瘦多了。我问他:
“几个月不见,你瘦多了,现在有100斤吗?”
“105斤。气死我了,才住医院一个多月,刚出院三天。”
“不要生气了。有什么事情慢慢说一下。”我马上安慰他。
“正想找你呢。想请你帮助我写一个材料。”
他叫王宝存,今年已经57岁了,前一个月,广电局的一个领导给他说,叫他自己去找档案,如果找不到档案,就停发工资。他当然找不到档案了,因为自己没有保管自己的档案,自己也没有买放自己档案的保险柜呀。所以,人家领导说话算话,马上就停发了他的工资。他感到自己干了这么多年,比下岗工人还倒霉,人家下岗工人下岗了,倒闭的企业通过破产拍卖,还给下岗工人一些钱,为他们办理相关手续,今后还可以享受一些优惠政策,有什么不明白的事情,还可以和同时下岗的工人朋友聊一聊天。但是自己什么也不是了,广电局里边只有自己一个人是这样的情况,和谁商量去?王宝存茶饭不思,想着想着越想越来气,很快就血压升高,晚上就被儿子送进医院了。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才出医院。所以,他才是如此瘦弱,体重只有105斤,在广电局里男同胞中体重应该算是最轻的人了。
我是十分同情他的。我在广电局电视台当编辑时,他是有线电视高家桥镇收费站的,他们几个人负责进村入户宣传有线电视,安装有线电视,维修有线电视,收费时就会遇到许多情况,村干部不想交费,电工不想交费,有的贫困户没有钱,还想安装有线电视,有的人偷接有线电视,有的人破坏有线电视的设备,高家桥镇有线电视站有几个退役军人城镇兵,平时和我说了不少他们工作中的小故事。
市领导要拉大城市框架,一开会就把高家桥镇整体划出去不再归县里管理了,直接归市峰塔区了。机关人员怎么办?高家桥镇机关的人员全部划归市峰塔区,县机关的人,有的也想借着这一次机会调入市区工作,但是并不是人人如愿的。
广电局因为在高家桥镇大部分村里发展了多少不一样的有线电视用户,也想把这么多有线电视用户交给市广电局,先期投资购买有线电视设备的钱也想叫市广电局拿出来,高家桥镇有线电视站的人员也想集体移交,广电局不在高家桥镇有线电视站的人,有的也想借机交过去高家桥镇,办成市广电局的员工。市广电局的领导也是经过调查掌握了情况,几番商议,最后未能谈判成功。
市广电局决定不接收高家桥镇有线电视站的人员,不接收高家桥镇有线用户,你县广电局可以继续在高家桥镇维护有线电视、继续收费,继续发展有线用户。
老百姓只要有电视节目看,县广电局来安装、维修、收费也可以,市广电局来接管也是可以的。但是很快老百姓就有意见了,县广电局有线电视台的节目不多,市广电局有线电视台的频道多、节目多。
于是有不少老百姓给我说了这一下情况。我就写了一篇“读者来信”。说了高家桥镇的老百姓现在已经是市民了,却看不到市广电局有线电视台的节目,仍然看着县广电局有线电视台的节目,心里不顺。因为通过对比,市广电局有线电视台的频道多、节目多、选择机会多。老百姓希望各级领导尽快协调,让高家桥镇的市民,早日看上市广电局有线电视台的节目。
这一篇“读者来信”很快就在省报发表出来,我还没有看到报纸,就有三个人给我打电话核实情况。市广电局、县纪检委、县宣传部先后给我打电话。
广电局的领导对这一篇“读者来信”并不反感。因为广电局也想把高家桥镇的有线电视设备、用户、人员交给市广电局的。
很快省报就给我邮寄来一张移动公司的手机充值卡,100元。这也算是稿费吧。
广电局的同事,就知道我的写作水平不错,有什么事,就想给我说一说,寻求一些帮助支持。我很快又在省级报刊杂志发表几篇,引起了领导、同事的刮目相看。
王宝存在住院期间,一定是想了不少,同事去医院看望他,也帮助他想了不少,所以,他出院之后,想找我帮助他写材料,也是可以理解的。
王宝存说,他一出院就去市信访局反映情况,市信访局的同志听了很同情,说找一个人把材料写好一点,下周三市领导接访,直接来市信访局,安排市领导给你签字。他找了一个朋友,一商量就想找我了。真是心想事成,正好在大门口遇见了。
几分钟交谈,就定下来星期六好好写一下。星期六王宝存和他的朋友和我见面了。王宝存说,他原来在高家桥镇广播站,属于高家桥镇机关的人,后来高家桥镇发展有线电视,广电局领导就和镇书记、镇长联系收走广播站的人,于是就调入广电局了,档案就被广电局党组书记拿走了,交给广电局办公室了,现在就找不到了,就停发工资了。人事局有人说已经把档案交给市广电局了,市广电局没有人接手,没有签字证明,市人事局也未见王宝存的档案交接记录,有人说王宝存的档案随着高家桥镇的人移交峰塔区了,峰塔区也未见移交经手人签字的手续。
我听了之后,认真想了想,就写出来一个材料:档案丢失谁之过?停发工资怎么过?
市领导在王宝存的材料上边签字:县广电局发工资多年,找不到档案也不能停发工资,广电局重新建立档案,继续为王宝存发放工资。
市领导是常务副市长,这样的签字,就落实到县广电局了,县人事局、广电局研究,补办王宝存的档案。王宝存的身份证年龄57岁,户口本年龄55岁,在高家桥镇广播站的一个表格里边,王宝存的年龄是54岁。人事局抓住这一些问题,就说:
“在高家桥镇是企业,所以现在就不能占广电局的事业编制了,广电局的事业编制已经满了。你就占企业指标吧。”
王宝存给我说了这一个情况,我认为身份证、户口本的事情,可以到派出所变成一样的年龄。高家桥镇的表格把年龄写小了,也不是犯罪,写小了工资也没有多拿,也没有贪污受贿。
最后人事局决定王宝存年龄为55岁。身份证的57岁,不予认可。工资标准找劳动局去。王宝存找到了劳动局,劳动局的人说:
“谁把你的事业指标买走了?给你王宝存多少钱呀?”
“我不知道谁买走了,我一分钱也没有拿到手呀。”王宝存无奈地说。
“看着你很老实的,企业工资标准,我们给你定一个最高标准吧。”劳动局的人,同情王宝存的遭遇,给予政策支持。
广电局的领导一看,就奇怪了,企业工资标准怎么比事业工资标准还高呀?王宝存说:
“我也不知道呀。”
“你的档案找不到了,现在你的工资没有停发,工资标准还这高,你老是沾光呀。”
我知道了这情况,就感到了“人善人欺天不欺”的古训。王宝存的档案丢失,是他自己的过错吗?
广电局的两个女同志,是大学生统一分配来广电局的人,开始是财政全供工资,后来就变成广电局自收自支自筹工资了,财政全供工资按照相关的文件已经涨了几次工资,她们的工资没有上涨,每一个月都要少拿几百元的,这样算下来一年就是好几千元,这样下去何年何月才是一个头?
老实人被忽悠,总有一些讲道理的正义之人。有人给我说了这一个情况。我以为是开玩笑的,问了一下当事人黎云芳、张彩云。这两个人也给我说了这样的情况。我说:
“找一下领导吧。自己是靠工资吃饭的工薪族,每一个月少几百元钱,也是一个人的生活呀。”
“等一等,我们几个商量一下再说吧。”
“好吧。如果需要我帮助支持,说一声。”
几天之后,我看到黎云芳,她说:“家里朋友说上访,领导不高兴了,叫下岗怎么办?找几年找不成,多少人看笑话了,现在正在上班,很忙,没有时间找这一个事的。等退休了,再说吧。”
“现在四十岁,等五十五岁退休了,再找,县领导还几次了,广电局、人事局领导换几次了,谁都说不清楚了,麻烦事更多的。”我说了这样的情况,她就沉默了。思考,对于一个人来说,不是一个坏事。
几天之后张彩云见到我,也说了一些情况,少拿工资心里不舒服,找领导肯定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我说:
“一个月少几百元,一年好几千元,到55岁退休,十五年少拿好几万元的。值得想一想,做生意,赚钱好几万元,起早贪黑也是不容易的。”
“真是的,我们在商量一下吧。”
几天之后,黎云芳就给我打电话了。
“你在哪里?我们商量好了,请你帮助写一下材料吧。”
“你们先写一个基本情况,哪一年毕业,分配广电局的,哪一年开始少拿工资的,不知道什么时间财政全供工资,就变成了自收自支自筹工资的。”我说了几个点。
“是不是必须写五千字以上?你给写长一点吧。”
“老师要求写论文,必须五千字以上,领导没有时间看太长的材料,几百字说明问题就可以了。越简单越好。”
“好吧。写好了,叫你改一改。”
“有什么问题,就直接说。不需要长篇大论的。”
我想她们写好了,可能会给我打电话的。几天之后,黎云芳见到我就微笑着说:
“我们的事情,办成了。你听说了吗?”
“早就应该找领导的,找领导的时间越早,越好,为什么你们不早一点找领导呢?”我高兴地看着她问。
这时广电局的一个同事,就说:“要是我,我早几年前就找领导办成了。”
黎云芳微笑着不说话,我说:“有人劝说,退休之后再找领导,现在办成了,是不是比退休之后来找领导,更好一些呢?”
于是大家就微笑着各自骑车回家了,家是一个温暖的港湾,那里值得人们流连忘返,家常便饭是很温馨的能量,大家是需要经常回家补充能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