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暖】定格在心中的枣树(散文)

编辑推荐 【柳岸•暖】定格在心中的枣树(散文)


作者:红灯花 童生,783.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212发表时间:2018-08-24 17:24:52

孟秋之时,炎热仍然难耐。无啥要事,懒得怕出空调屋,自然平添了一大把闲时。于是,无聊之中,拾起旧时偏好,读书习文赋闲,乐在其中,也感怀在其间。随性浏览,偶然看到杜甫的诗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能上树千回”,方才想起眼下已是粒粒甜枣红满枝之际。此时此刻,我不由得又一次想起了方老师。
   方老师七十年代时,就在我家附近的小学堂里教书了。我读二年级时,她教我们算术。那时的小学堂只有一排八九间屋子,包揽了教室、办公室和老师的宿舍。方老师是城里人,是个俊俏的公办女老师,但脾气不怎么好,动不动就训人,我们都害怕她。
   当年的物质生活相当清苦,年幼的学生娃们坐在教室里,空落落的肚子里常常发出“咕噜咕噜”的闹腾,心思集中不到学习上来。记得教室窗外那棵枣树挂满青涩生枣时,我们便不再安稳,觑觎顿生。到了枣子青皮微黄时,即使是在上课时间,大家也忍不住频频窥视这一树吊人胃口的枣子。而此时,黑板前的方老师便会停下讲课,举起手中的粉笔头,砸向定神张望窗外的同学,并严厉地呵斥起来:“不学算术,给你们一兜枣子,你们也数不清几个!以后就连自己几岁都说不清的……”挨了粉笔头的同学,红着脸、低下头;其他的同学们,也都吓得不敢再轻举妄动。
   待到礼拜天时,经不住枣子的诱惑,我和几个同学相约窜到空荡荡的小学堂。先是悄悄踱到宿舍跟前,观察方老师在不在里面。见宿舍大门紧闭,没有声响,便料定方老师已回县城家里了。于是乎,我们便放开胆子,欢快地奔向枣树。几个人先是一起奋力摇枣树,欲将枣子摇晃下来。不曾想到枣树杆粗壮得很,根本摇摆不动。既而又纷纷拾起石块或土疙瘩抡向枣树,企图将枣子砸下来。结果因枣子还处在半熟状态,紧黏在枝桠上牢固得很!砸落下来的个数寥寥无几。忍不住嘴馋,或者说饥饿,我们几个随即争抢着爬上枣树,也不顾枣树枝桠上的刺扎和刺毛花蜇咬(刺毛花即刺蛾,我们乡话叫它刺毛花)。上得树上,先是挑个大的采摘,不断地塞进嘴巴里过瘾,而后将衣兜装得鼓囊囊的溜下树来,快乐似神仙。
   不曾想到下树后,待到紧张和兴奋劲稍停之际,脖子和手臂大腿等处,开始痛痒难忍起来,原因是刺毛花所蜇处,毒汁开始较劲发作了。正当大家周身抓挠,滋味难忍时,方老师突然出现在了我们面前。我们惊慌得忘了继续咀嚼嘴巴里的枣子,蔫巴下脑袋来,手却不由自主地继续抓挠着开始红肿、痛痒难忍的患处。方老师铁板着脸,一言不发地瞪视着我们许久。然后,她愤愤地命令我们,都呆在原地不许动,自己却即刻转身离开了。我们吓坏了,猜想方老师一定是去通知校长或家长来这里收拾我们了。
   出人意料的是,方老师并没有去告状,而是一手拎着满桶的水,一手捏着肥皂块,臂弯搭着毛巾,急匆匆地回到我们中间。她还是板着面孔,用命令式的严肃口气,大声指示我们围着水桶洗红肿处。我们自己够不着的脖根或后背处,方老师便亲自动手帮我们清洗,嘴巴里还不忘嗔怨地唠叨。然后,她又一一帮我们擦拭肥皂,片刻后再用水冲净。而后,方老师从口袋里掏出一盒当年非常稀奇的清凉油,逐一帮我们涂抹在患处,我们的痛痒便慢慢减轻,逐渐消褪。此时的方老师依然板着毫无表情的脸,不再多说什么,我们像群犯人似的,乖乖站立着,听候发落。临了,方老师长叹了一口气,低着头,平静地叫我们兜着枣子回家吧。
   自此以后,每当方老师的算术课上,我们几个不敢再分神和调皮捣蛋。我们认真听课、作业、勇跃回答方老师的提问;我们不再认为方老师是“凶神恶煞”;我们也得到了方老师投来的赞许目光。
   又一年的秋天来临,枣子红满枝头。老师们打了枣,每个年级均分。下课时,方老师拎着一篮子枣子来教室,每个学生的课桌上放一把,学习好,劳动好的同学面前比别人多一把,我自然在多一把之列。方老师回到讲台上,看着大家温和地说:“同学们吃吧,老师也陪着你们一起吃。老师知道你们家里都苦,没什么好吃的,所以特嘴馋,这不丢人。其实,老师小时候也很嘴馋的……”有女生嘤嘤地哭了起来,男生们低着头……既而,方老师举起一颗枣子,红着眼圈,笑着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老师相信同学们会像枣树一样,结出丰盛的果实的。”
   光阴似箭,一晃近四十年已过。改革开放给中华大地带来了生机和繁荣,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大量的财力投入,使得教育设施和规模更强大合理。我们那时就读的小学堂早已停办,合并到镇上中心小学若干年了。只剩下空荡荡的破旧校舍,孤伫在那里多年,成为一个时代的历史见证。那棵枣树也依然杵在那里,年年发芽挂果。只是偶尔会有些枯枝朽折,树杆也被虫害侵蚀得斑斑疮疮的。前来摘枣尝鲜的村民们,认定它将寿终正寢了。然而,春暖花开、阳光雨露中,它却似枯木逢春,又鮮鮮活活的,每年或多或少地结着枣子。老人们说这棵枣树是有灵性的,虽然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却能撩抜起人们的记忆和感慨。
   去年,政府推平了小学堂颓废的屋舍,建起了崭新的老年活动中心。小学堂没有了,真正消声匿迹了!那棵枣树自然也被锯断刨根挪走,没有留下一枝、一叶、一果!方老师也于去年仙逝了……然而,这一切,在我心里依然鲜活如初。

共 205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用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款款深情的笔墨,抒发了在孟秋时节的闲情逸致中,联想到眼下已是粒粒甜枣红满枝头之际,此时此刻,“我”不由得又一次想起了七十年代在“我”家附近小学堂里教书的方老师。方老师是位俊俏的女老师,印象里她脾气不好,动不动就训学生,很多学生都害怕她。文中用细腻流畅的笔锋,点击到了种植在教室窗外的那些枣树,孩子们惦记着树上渐渐成熟的枣子,周末学校不上课时就结伴去“偷”枣子吃。被方老师发现后,她铁板着脸,一言不发地瞪视着“我”们,但看到学生身体上被刺毛花所蜇后出现红肿,痛痒难忍时,并没有告状校长和家长,也没有过多的批判指责,而是显示出了母性温柔的一面,只见她拿来了毛巾和香皂,拎来了满桶的水,帮学生们擦洗,等一切伤痛处理好后,平静地叫“我”们兜着枣子回家了。从此以后,“我”们都特别听方老师的话,上课再不捣蛋了,学习成绩慢慢提高了,也赢得了方老师投来的赞许目光。秋天来临,枣子红满枝头时,方老师还给学生们发放枣子,学习成绩好的,劳动各方面表现好的以枣鼓励,多给一把。虽然这一切都是近四十年前的事了,如今小学堂也早已拆了,枣树也不见了,尊敬的方老师也不在了。但每每想起那年少时的一树、一枣、方老师,都让人记忆犹新,仿佛情景就在眼前。文情并茂,朴实真切的语言,道出了记忆中的美好时光,美好的人。读来温馨感人,亲切自然。感谢作者奉献佳作,推荐文友共赏。【编辑:安平静好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安平静好君        2018-08-24 17:27:10
  拜读欣赏老师佳作,感谢您投稿柳岸,祝您写作快乐,再创佳品点缀柳岸!
2 楼        文友:红灯花        2018-08-24 18:11:19
  编辑老师正确丰盈的解读,给拙作增色不少。不胜感谢!
秉性书生意气,崇尚自由行走。
3 楼        文友:红灯花        2018-08-31 11:13:59
  梧桐落,蓼花秋,一江清波付东流。
秉性书生意气,崇尚自由行走。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