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也谈教与学(杂文)
我在民工子弟学校一干就是十余年,一直担任着班主任和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痛苦并快乐着,越来越发现一个事实:诸多因素影响,大部分中学生没能树立远大理想,存在着“混”的思想,从而不爱学习得过且过。而家长也不是很重视教育(小学阶段稍微重视点),如此恶性循环,对孩子的成长国家的建设等均有一定影响,鉴于此,我仅从班主任和语文教学等方面来阐述几点做法,望能抛砖引玉,也算是教学经验吧。
一,“信”打开一扇窗
打开心结,以“信”的温暖点燃孩子求知欲望。
一孩子因厌倦独自一人被父母丢在家中而愤然逃学,几天不来上课,其父母又在远地上班,根本不知道家中孩子有没有到学校。鞭长莫及,心急如焚,我写一些话在他QQ上,希望他看到后能醒悟后回学校上课。然后号召全班同学共同拟草一封信《孩子,你快回来!》,并且制作为心愿卡,大家都写上一句话,或者画上一幅画,表达友谊,激励孩子,提出帮助。我与两位同学代表一起把信送到孩子家中,他读完信,热泪盈眶,他知道全班都在关心他,父母打工也是为了他,于是背起书包回到校园。
结合现代科技,QQ,微信,经常给孩子留言,一封短信,交谈学习,拉拉家常,了解内心,解除困惑,孩子们能和我交心,甚至有人喊我为“爸爸”老师,我知道,“信”起了一定的作用。
二,“诗”激发斗志
以诗明智,让“诗文”之美陶冶情操。树立远大理想。
我爱写几句打油,有一次灵机一动,何不给同学来句嵌名诗。把名字嵌入诗句,激励孩子爱学习求长进。说干就干,几分钟写好一首打油。胡丽辉,班长,所选对象,糊涂难得真君子,丽日斜照柳影长。辉煌终归复平静,秉烛夜读书蕴香。“哇——噻——老师,太棒了,我也要,我也要!”同学们大叫着,都找我要嵌名,索性,每人一首。刘君年少意气扬,洋洋洒洒谱华章。彰显之时指日待,代有人才布四方。这个是写给刘洋同学的,他是体育委。尚古崇今好儿郎,成王败寇自逞强。学得艺归酬母恩,也报桑梓守边疆。这是写给尚成的,他是学习委员。不是自夸,这些诗句多为激励,有气势,甚至可以说让人读后热血沸腾,孩子们在学着欣赏之余,也潜移默化地收到感染与鼓舞。
一时间,班里俨然成为诗的天堂,有兴趣的孩子甚至也动手写起藏头诗。看着他们沉浸在诗文里,即使是个四不像,但我觉得此举的效果已经达到,心意足以。
三,“条”温暖心窝
以“条”攻“条”。走进孩子内心,与之成为朋友。
几次无意间发现男女生之间有人递纸条,征得同意后他们拿给我看。有时真是哭笑不得,有“情犊初开”的,有“友谊破裂”的,有“表示结为联盟”的。五花八门,有男生与女生的悄悄话,有男生与男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当着大家的面,我并没有有什么表示,在私下找孩子们聊天后,我一时兴起,何不也来个小纸条?谈人生,谈男女之间的青春期,谈同学间友谊的培养,甚至,我也把自己童年趣事写出来,让大家明白,我也是从少年走出来的,同样有着花季雨季的懵懂,同样有对异性的向往,同样有着矛盾的内心世界。如此一来,孩子亲近我,愿意把心里话告诉我,他们觉得与我一吐为快很舒服。有一位女生竟然把她来的“第一次”也告诉我,我当时羞得脸红,但同时觉得,这是孩子的信任,同样应该指示她该怎么去做才能保护自己。
四,“笛”拉近距离
用竹笛交友,拉近距离,和孩子亦师亦友。
平日有点爱好,一副公鸭嗓却爱吼上几句。“老师,停停,吓坏宝宝了。”有人故意捂起双耳,叫我别唱了。好吧,不敢造次,但读中学时曾学过半拉子竹笛,于是,某日清晨,一个人在办公室里信口横吹。
“啊?!老师,是你吗?”
“不信?来一曲。”
把小小竹笛拿进教室,果然,露了一手之后,大家鼓掌了。学校里正好开展竹笛特色教育,仅仅靠音乐老师的一两节课是不够的,我征得大家的同意,把一部分活动课改为笛子课,瞧,笛声悠扬,我和他们一起,横笛,鼓腮……
五,亲其师信其道
为人师表说得容易做起来好难,尤其是在经济大潮的涌动之下,相信大家都懂得民工子弟学校的处境,老师的待遇,家长的素质,学校的管理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我想:这时候师德尤为重要。本着良心,我总是亲力亲为,从小事做起,经常捡起地上垃圾,经常与孩子促膝谈心,经常赠送孩子一些礼物,经常在周末与孩子通过微信和QQ聊天,发展到后来,大胆的孩子竟然喊我为“老柳”,这不是不尊敬,而是他们把我当做朋友了,很好,在每学期的考试中,语文成绩总是处于各科前列。
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不仅仅需要把每节课上得意趣盎然,还需要以师德以才学影响大家,以个人魅力感染大家,让他们把老师作为学习的榜样。
个人认为,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居于各科之首,慢慢爱上文学正是因为我小学的语文启蒙老师张老师对我的巨大影响。张老师是我膜拜的对象,不仅仅是他颜值高,主要就是老师的每次下水作文引领我日渐喜欢作文喜欢语文。
在我二十余年教学生涯中,我也爱写下水作文,甚至来个即兴口头作文,学生点头若有所思就是我成功的表现。我还有一手不算差的粉笔字钢笔字,有空就写写画画,和大家交流比赛。我还爱诵读,在全民阅读的时候,在全民K歌里,坚持每晚临睡前来上一篇。“老师,我收听了你读的。”,“确实,你读的比唱的好多了。”,哈哈哈,他们或调侃或真心赞扬,都是我们亲近的表现。
六,树榜样促后进
本学期让我欣喜的是涌现出一批爱好文学的孩子。热爱阅读,喜欢写作。表现在几个方面。创作同题儿诗是第一次,《听,冬的颜色》,许多略显生涩的诗句却也充满奇特的现象。同题作文——《说说我班的牛人》让我看了不禁捧腹,人才辈出呀。
尤其是郑国蕾同学在十三岁就开始创作长篇小说——《贝佳贝杰历险记》长达三万字。她家境困难,没有网络,甚至连手机也没有,我动员几位同学帮她把小说全部打成电子稿,发表出来,她成了大家心目中的小作家了。她带动大家的写作热情,在参加区镇校级作文比赛中,我班连续取得优异成绩,成为全校楷模,也得到特别表扬。在区寒暑假读书征文里,都获得过一等奖呢。
不仅仅局限于写作,英语、数学、科学、体育、绘画等各方面我特意培养种子选手,让大家有学习的榜样,有奋斗的目标,从而形成赶学追比超的格局。试问,学习成为第一追求时,纪律自然规范了。
与孩子一起徜徉在琅琅书声里,是一种幸福;看孩子手捧奖状绽开张张笑脸,是一种骄傲;同孩子一起爬山散步谈人生回归童年,是最大的收获;听家长连连道谢夸赞孩子进步,是莫大的欣慰。孩子进步,家长满意,社会接纳,如此以来,担任初一的班主任,还有初一和五年级两个班语文教学不再是负担,试问,还有比为流动的花朵撑起一片艳阳天更开心的事吗?因为“信”,因为“诗”,因为“条”,因为“爱”,我与孩子成为一体,孩子们捧起了手中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