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葡萄采摘园(散文) ——羊井子湾乡采风记(四)
从榆树观出来,脑海还沉浸在神奇的老榆树的传说中回味无穷,车子就已停在了一个长长的木制凉亭前——黄茈梁葡萄基地采摘园。
脚步踏上葡萄基地中间发白透亮的看不到尽头的银灰色砖甬道,满目的绿扑面而来。风有节奏地轻轻吹动着葡萄密集的叶片,铃声涤脆。放慢脚步,边走边放眼观望,到处都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绿油油的葡萄架,在密实实、郁葱葱的叶子下,一嘟噜一嘟噜的葡萄挂满了架,从上面看去,眼神略一迷离,就是一片绿色的汪洋大海。
此刻,尽管天空没有一丝云彩,蓝得透澈,也显得暗淡。在这里,没有一种色彩如此浩荡盛大,能与它媲美。这大概就是和平与勤劳赋予它的力量造就的生命奇迹,不得不暗暗佩服勤劳、智慧,富于创造的劳动人民的伟大,我竟有一种失语的感觉。架下那一串串饱满的精灵,发出诱人的光泽,吸引我们这些看惯了钢筋混凝土和车水马龙的人,脚步不得不靠近它,一饱眼福。
对于葡萄,再熟悉不过,也是我喜欢的水果之一。自从从商以来,每天从菜市场穿过,一到秋天,天天都能看到它饱满诱人的身姿,喜欢它甘醇甜美的琼浆,看见就想买,自是没少吃。也曾见过爬在母亲家门前墙檐下的葡萄架,两边加起来,也就六七米长,结的葡萄串也自是没有这么丰硕,且品种单一,像这样规模宏大的葡萄园基地,我还是头一次见到。看到它们,对一路看到的村民们美丽的村舍和在小胡家感受到的富足的农家生活也就不足为奇了。这就是它们实实在在的金口袋,钱袋子。
葡萄藤蔓安静地趴在石灰桩和粗糙的木头搭建的葡萄架上,与密集的手掌似的叶子,形成天然的凉棚,太阳正火,我们走在下面,一点也不感到热。
大家一个个像走入草地的羊群,没了管家,下到葡萄地里,欢呼雀跃,一下就四散开了。脚踩着松软潮湿,散发着清香的泥土地,全然不顾泥土沾满了脚面。我们眼观还不够,一会嗅嗅这个,摸摸那个,从这一排走入那一排,不停穿梭,尽情观赏这情态酣致、珠润玉圆,琼浆饱满的深紫、浅紫、绿的,圆的,长的形态各异的葡萄,只能用手机不停特写着镜头,与它们亲密地把时光定格,以此表达心中的喜爱。
我默默地凝视着垂挂在葡萄架下的大大小小,一串又一串的像桂圆一样的葡萄,紫的像玛瑙,白的像珍珠,绿的像翡翠,个个浆液饱满,圆润,恨不能把它们都揽为己有,不禁对脚下的这片土地肃然起敬,只一味付出,从不索取。民以食为天,生命离开土地,就是个躯壳,没有谁的无私和博大能与它堪比。是它们的无私博大,给予万物生长的天地,孕育了人类生命的果实,使人类生生不息,得以繁衍。因为葡萄尚无完全成熟,主人也不在,也不知道他们打没打防病虫药,所以我们不敢造次,随意采摘品尝,只能看着它们馋诞欲滴。
终于一家地里走出一位女主人。她头包米色头巾,戴着口罩,只露出两只眼睛,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她快人快语,告诉我们,这些葡萄都是没有使用农药化肥的,药更不会打,让我们放心品尝,于是我们才有失斯文,摘最大最甜的葡萄入嘴,大饱口福起来。
圆溜溜的葡萄进入嘴中,口舌生津,甘之如饴,香沁心脾,解渴又润心。也许是摘吃得葡萄有些多了,竟有种陶醉其中乐不思蜀的感觉。不由想起李白的《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家乡。
品足看够了这些精灵,太阳正中时,我们尽兴而归,向下一个目的地——会水遗址,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