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底捞不起的月
八十年代的全民武术热,或许是因为《少林寺》、《霍元甲》、《射雕英雄传》的播出。
反正是股热浪。武校和武术培训班遍地开花,街头巷尾,大家谈论最多的是武术,各种传说铺天盖地。那个放了一辈子羊的侯老头,据说是隐退在民间的武林高手。
沧海一声笑,谁的本事谁知道。
大个子高增勤说自己会武术,什么门派的,好像是岳飞的真传,又吸取了张三丰的精华,学好了神功盖世,百毒不侵。
立时,高增勤成了大家心中的神。男同学见了他点头哈腰,各种的讨好。据说,有几个女生还对他暗送秋波。
君子好为人师。高增勤说:“你们几个和我玩的好的,我都得教会你们。”
我和张纯胜,还有李玉祥,听到后兴奋了好几天,合计着是不是给他送块匾,像电影里那样,上面写上“武术大师”。
高增勤成了我们三个人的教练。不,是师父。我们叫他高掌门。他给我们做了开课前的训话,那架势不亚于八十万禁军教头。
“兄弟我蒙兄弟们抬爱,高称为咱校第一高手。兄弟愿尽一生所学,悉数传授给兄弟们。”然后双手抱拳,很江湖。
我们三个站得歪歪扭扭,像极了当年慈禧太后那不堪一击的海军。
傍晚在校园外,高掌门给我们上了示范课。“你们看。”高掌门说。在他面前有棵拇指粗的小杨树,干瘪的树杆,没有叶。高掌门飞起一脚,杨树“叭”地断了。正好,旁边有个放羊的老头,看到后走了过来。
老头说:“这棵树死了两年了,也没空拔掉它,下边还都是虫蛀眼,做鞭杆也不够料。”
耶!扫兴不。示范课只能再换地方。
我们走到了一块疏菜地边,附近没有人,面前有堵一米多高的土墙,是看菜人在建的庵屋(看菜人的小房),土的颜色很新鲜,看样打墙人刚收工不久。
高掌门说:“刚才那招叫开天劈地,你们可能没看清楚,现在我再示范一下”。
说完,忽的一脚踹过去,墙在贴近地面的位置出现了一个洞。我们三个目瞪口呆,翕着的嘴半天没合上。后来,看菜人把那个洞怎么补也没补上,干脆改成了窗户。
我们每天傍晚都去高掌门的后园习武,雷打不动,风雨无阻。我们渴望着自己能飞檐走壁,神功盖世。
有天傍晚,高掌门说:“咱们得拉练。”
那就拉练吧。去华山论剑,还是四剑下天山?没那么远。我们去了小公路边。
“叮铃铃!”有人骑着自行车,一歪一晃地想要经过。
高掌门说:“不理他,练我们的。”
“叮铃铃!”车铃再响。
高掌门收起拳脚,上前双手抱拳:“敢问老哥此行何处,因何摁铃?”江湖用语。
“回家。”那人停车下来,满身酒气,说话舌头发直,“路就这么宽,不摁铃碰着你们怎么办?”
“你不会慢慢地推着车子过去,要么绕路走,摁铃摁得我们中断了套路。”高掌门提高了嗓门。
“我家就是往前走,我为啥绕路?”醉汉语气有点不耐烦?
“你想过招是吧?”高掌门急了。
“过啥招?你还以为怕你是吧?”醉汉支好了车子,也有点急。
又吵了三言两语,江湖的事,要用江湖的方式解决。书上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谁知道金庸或者梁羽生的联系方式吗?一场江湖恶斗就要开始,腥风血雨,记录下来会是一部很好看的武侠书。
那就打吧,又没酒没菜可等。
高掌门右腿提起,两臂展开,来了个金鸡独立,醉汉上前当胸一推,高掌门单腿站立不稳,闪了个趔趄摔在地上。只见高掌门顺势一翻,来了个懒驴打滚,忽地爬了起来。好身手!然后弯腰对着醉汉的裆部,伸手反转想来个海底捞月。醉汉不慌不忙。顺手抓住高掌门的手腕,往前一带,高掌门还没来得及使那招燕子点水,就直接趴在了地上。
醉汉忙过去搀住高掌门的手臂拉了起来。说:“兄弟对不起!我今天就是喝多了,别和我一般见识。”
不打了?派出所还没收拾好房子呢。
高掌门面红耳赤,余怒未消:“你学的哪派功夫?没法给你玩,你根本不懂规矩,不按套路出招。走!有本事跟我到后园练练。”
醉汉哈哈大笑。说:“兄弟啊,我啥派都没学过,啥功夫也不会。我喝醉了,只想早点回家,今天得罪兄弟了,改天我安排一场,咱兄弟几个认识认识,我也拜你为师,学上两手。”
结局是喜剧性的。双方握手言和,相见恨晚。
不打不相识啊!这就是江湖。
高氏武术培训班,自此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