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勤劳托举幸福梦(散文) ——羊井子湾乡采风记(六)
夕阳西下,倦鸟归巢,游人果腹。在观看完此行的最后一站——会水遗址东古城,我们一行13人,伴着天边沉醉的夕阳,驱车返回,来家住在羊井子湾乡十八斗的文友王玉泰家做客。
乡村的路边,秋草葳蕤,野花绽放,树木枝繁叶茂,田野一望无际,清香美丽无比。太阳快下山前,金光沐浴着树梢、田野,闪闪发光。路上全是阴凉,微风习习,晚霞映照下的乡村更为恬淡、祥和、宁静,全没有一点城市的喧嚣和燥热。
下了车,我们走在王玉泰家门前的柏油路上,享受着这傍晚时候城市难得一见的奢侈一幕,如同刚刚洗过澡一样舒爽,惬意。
乡村农家的变化,惊艳着我们的目光,心潮澎湃。此行中,如果说文友胡发莲的家,让我们刮目相看,倍感惊讶,那么文友王玉泰的家就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了。
几棵树冠庞大、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梨树长在王玉泰家门前树沟内,遮荫蔽户,使他家门墙掩映其中,以致我们没有发现,他的家竟然是一座二层小洋楼。在他的引领下我们走入他家院子,一栋雄伟壮观的二层小洋楼魔术般赫然出现在我们面前,不仅我,同行的所有人都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惊叹不已,仰视着壮美的楼体感慨万千,赞不绝口。是的,这样的一栋二层楼,在城里,至少也要两三百万,谁不会羡慕呢?原来这羊井子湾乡竟是个藏龙卧虎的风水宝地。
长方形院子,不大,光滑的水泥地,干干净净。半圆形台阶,镶嵌在楼门前,像一平铺在地面上的坚硬光滑的玉扇。楼门为铁制棕红色保险门,庄严、威武、神圣。楼体除了玻璃窗,铝合金窗框,楼面全用白瓷砖贴出来,雪白明丽,白光烁烁。楼门正上方,凸出一个干净明亮的圆柱形玻璃罩,底座为绛红色,匠心独具,别具一格。
仅凭外观就可以断定,里面的装修也不一般。走入,果不其然,室内陈设、装饰,简约且格调高雅。他不愧为文人,楼内的装修处处散发着墨香味,堪称书香门邸。
“福泽万代九州同,传业千秋功绩大”,横批“风流今朝”。这是一楼客厅正墙垂挂在洁白墙壁上的毛泽东画像两边的对联。吃水不忘挖井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可见,主人对伟人的敬仰与尊崇、感怀,和对历史的铭记、感恩。由此主人的品性可见一斑
中间客厅,两边卧室,一二楼的结构基本一样,相对而言,二楼颇为敞亮阔气。银灰色的布料沙发、玉石般的金黄茶几,印花、丝绸样的灰咖、米黄两种色彩交替成节和相互柔和的窗帘垂挂在窗户两侧,与洁白的地面、墙壁、晶莹剔透的顶灯,明镜的窗户,把屋子装饰得极为简约、高贵、典雅。不同之处就是那个凸出墙的玻璃圆柱阳台,站在它那里,有一种登高望远的境界,可以把部分村容村貌、蓝天白云,一览无余,尽收眼底。也可以面前摆一张木制或玻璃的小茶几,沏一杯香茗,坐一把竹椅,一边看书,一边品茶。亦或就那样静静坐着,什么也不干,目光就向外望着,想想都觉美。
二楼客厅南边是书房,陈设尤为简约、清雅。书房正门是一个米色书架,摆满了书,旁边一椅一桌,有电脑、台灯。墙上一幅字画,靠西墙一张床,阳光从窗子里照进来,满室生辉。我想,在当今社会,像他这样,在抓经济的同时,忙里偷闲,与书相伴的人怕是不多了。
他的家里非常干净整洁,我们到他家很长时间都没见到女主人露面,看着他的家,我在猜想这是一位怎样的女主人,如此干练、贤良。
直到吃饭的时候,我们才见到她的“庐山真面目”。都说男人成功的一半是女人,看到她,就觉此话不假,我也猜的没错,她果然是位贤淑温良、知性尚雅,气质不凡的女子。她身材高挑,长长的碎花连衣裙穿在身上,极为优雅得体,脸上始终洋溢着甜美的笑容,看不到生活的阴影、烦扰,更别说岁月的沧桑、生活的波澜壮阔,唯有满满的幸福。
她脚步款款,淡定从容,一趟一趟,不厌其烦,从一楼上到二楼,一盘盘的上菜端饭,有条不紊、得心应手,十多个人的饭菜都是她一人所为。
菜是两大盆土鸡做的椒麻鸡和两盘红烧茄子。这都是城里人鲜能吃到的特色菜,可见主人破费了一番心思。主食是细细长长的手工擀面,也是我们这代人即将失传的手艺,得有一定的功夫,不然做不出。尽管也已吃了几顿,但游览了一天,消耗了大量体能的我们早已腹中空空,饥肠辘辘,面对餐桌上诱人的美味佳肴,我们这些文人,就如同在自己家一样,一个个毫不客气,失了风雅,大快朵颐,不一会儿就把它们风卷残云,使之毫无保留地进了我们的肚子。
王玉泰家的葡萄园,和黄茈梁村的一样繁盛,没啥差别。我们参观完他家六亩地的葡萄园,每人还亲手采买了一袋葡萄。
无需多言,也不必再追根寻源,他们夫妻是如何用勤劳的双手打造出这样幸福的生活的。幸福的生活靠辛勤的汗水浇灌。勤劳托举幸福梦,有这庞大的葡萄园和那栋二层小洋楼做见证就够。
自从1990年离开乡村,我的脚步极少再迈入。乡村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所以那时候的我努力逃离。因为父母健在,还在昔日的村庄,我一年中也会来去匆匆几次,但那个村子变化不是很大,村民们都把钱节省下来,去城里买房,做着离开村庄的打算。所以,如今村庄越来越瘦了,城市越来越鲜了,乡村开始落寂。然而,此次在羊井子湾乡的采风活动中,目睹的这一切,颠覆了以往我对村庄狭隘的认识。
其实今天,车子穿村过斗,在羊井子湾乡看到的像他家一样的二层楼还很多,只是无缘谋面。他的家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新农村时代风貌的一个标杆。
羊井子湾乡,不愧是一颗名副其实的戈壁明珠。
后记:羊井子湾乡是一个移民乡,成立于1986年。这里原先是一片沙原地带,土地贫瘠,终日黄沙肆虐,在乡领导的领导下,后经全乡人民艰苦奋斗,经过三十多年的励精图治,发展成为了今日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旅游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