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嫂子
一
嫂子长得十分富态,从上到下有一种天然的韵味,就像田地里一株挂了穗的玉米儿,青春,生动;她的脸膛白里透红,是一种健康的白,是一种健康的红,使人想到“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美丽诗句!
她做姑娘时,无疑是方园村里的美人儿。能被大哥追到手,使我这个小弟弟感到十分自豪又十分高兴的事。再要更形象的说到她的美丽,无法用天下最好的语言来表达。她有点像皇室贵妇人那样尊贵和富丽;有点像达·芬奇油画,蒙娜丽莎那样的美!我常常怀疑嫂子的血统是不是古老的北方皇城贵族的血统……
嫂子和哥结婚了。嫂子十七岁,如花似玉的年龄,是现在孩子们求学的少女年华,她早早成了家庭主妇,有幸的是她小学还读到了二三年级吧!
结婚后,她变得含羞而稳厚,一直笑吟吟的,从眼里,脸颊,以至脚尖上都是满足和幸福。她不知道什么是忧愁呢,也许忧愁是鸟的叫声,是春燕的呼唤!
姐弟兄妹七八个,小姑子也五六个,一个大家庭,非凡热闹融恰。因为家里有了嫂子了,大家也十分高兴,无论干什么活你争我抢,怎么也抢不到嫂子头里。父母对这个儿媳满意到心里,笑容时常露在脸上;也常常在外人面前夸赞她的能干和孝顺……
二
地院庄子的一个窑洞,是家庭磨面的作坊。圆形的石盘,上面是石砣压石砣,中间像一口牙齿咬在一起,用木杠推动,粮粒儿就咬碎了,姐弟们争着抢着推磨子,她们累了,高兴了,快乐了,一会就失去了兴趣,呼着喊着跑走了。嫂子稳稳地拿起木杠,一步一个脚印的,不紧不慢地嫂子推起了磨杠。母亲在扫着,用罗子在过着面粉,磨了玉米糁,又磨了二升小麦……
撑灯的时候,嫂子烧完了老人的火炕,又做起了鞋底,忽然想起,明天家里没馍了,就起起身发面团,发了两种:一种是黄的,一种是白的。
第二天,玉米面和麦面两种馍蒸好了。白馍谁也未曾吃一口,早早拾到篮子里,挂到老人屋子的墙上,只有老年人可享受到这种待遇,而老人又偷偷的将白馍塞到上学孙子的手里……
窝窝头,红苕饼,黑面馍,包谷糁成了家庭的主食,父亲在劳动,哥哥在劳动,他们都是队上的壮劳力。嫂子见哥哥辛苦,很体贴地把早上吃过包谷糁的锅底皮,倒上辣子,醋和酸菜水,用铁铲儿铲上卷儿,留给哥哥吃。小叔子见了说是偏心眼,老给嫂子找别扭……
嫂子温和而善良,她的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她的后人。他们也为人善良,忠厚诚实。儿子极其孝顺,从小到成人没有顶撞过老人和父母,女儿百般机灵温顺,在家是女儿,出了门是好媳妇!
三
父母亲大人撒手人寰,到了天边。嫂子侍侯病床上的老人好多年了,现在应该轻松一下了。嫂子心松了,她病了,是高血压后遗症,侄儿几经求医,并无大碍,只是疼痛折磨着她。早在母亲需要人照顾的日子,她几次上街看病,我曾问起情况,她说没啥毛病,好好的,没事!其实她胳膊抬起已经很吃力,疼痛难受,侄儿在西安求医,打过封闭针,她默无声息的吃着降压药,不曾向任何人说起,默默忍受,默默服侍着老人,做饭,洗刷,烧炕,接待来往看望母亲的客人……她就是这样,把自己的病痛忍受下来,承担家庭的责任,让姐伙妹弟安心的做他们的事情……
父母不在了,有哥嫂在,家还在!家的温暖,家的感觉从不会失去!
“嫂子,你每天早上坚持在路上锻炼吧,恢复很快的!”
“锻炼哩!”
“哥哥你要伴随嫂子呀!”
“我在路畔上看着哪!”
“他哪管我呢?跌倒了,你来得急?”嫂子撒娇的样子有点像孩子!
哥哥早上最忙的是鸡呀狗呀羊呀,这些家伙吵闹着要吃喝!其实他那里放心得下嫂子,还是或迟或早跟在嫂子后边……
嫂子的大孙子已考上大学,长成一个英俊而顶天立地小伙儿了,小孙子绕膝嬉戏,外孙女己是研究生,这是她最大的快乐!
嫂子:您以后日子一是幸福安康的!您是大家庭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