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秋之韵”征文】凿齿故里追古韵(散文)
田野流翠溢金,天边飞云走霞;小桥流水,树高芳华。
石桥青藤僧人,流水波光倒影;桥上问道,桥下寻诗。
那天西映红霞,赋闲饮茶与老同事聊起古代东晋史学家、文学家习凿齿隐居之地——白梅村,顿生好奇,便匆忙赶在初秋时节踏上了探古访幽的路途。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初秋的白梅村,稻田,河流,峻岭,袅炊……幻成了一幅幅动人的图画。远远望去,蓝天白云下笼罩着一层层的紫气,仿佛不远处的后山岭上开满了片片野生海棠花,既壮观又美丽。
白梅村位于江西省新余市城西北24公里处,依山傍水,四面环山,丛林密布,水库、河湖众多。据习氏家谱记载,古老的白梅村曾是东晋史学家、文学家习凿齿隐居之地。这里不仅有着古老的文化,还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环顾四周,双峰如笔起秀于右,石峡耸峭横于左,叠嶂环列于前,峰峦凝凤于后,田园阡陌,溪沼交映。真可谓是山环水绕、土滋地润、沃土厚蕴之域!
漫步于白梅村境内,犹如谛听到远古的呼唤,不仅可以饱览绿荫盖地的百年古樟、千年石板桥和古色古香徽派祠堂,还可以感悟到灵山秀水、古朴民宅和淳朴的民风。
在“和敬堂”的正墙上看到了始祖习凿齿的挂像,并附有他的生平介绍。
习凿齿,字彦威,号半山,东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生于晋成帝咸和三年戉子(公元328年),原籍属湖北襄阳,曾为东晋大将荆州刺史桓温的幕僚,后受桓温排斥,出任荣阳太守,不久辞职返归襄阳。公元380年,为避前秦王苻坚逼其所用,携妻室子女从湖北襄阳迁徙隐居至江南。公元383年,途径江西新喻白梅(今新余市欧里镇白梅村),见其山水清幽,白梅花盛开,阵阵花香扑鼻而来,喟然曰“此桃源别境也,遂家于斯焉。”于是定居白梅,成为新余欧里白梅习氏的开山始祖。
习凿齿定居白梅后,子孙绵延,益久益昌。良好的家教、族风形成了优良的族氏传统,后裔人才辈出,先后有近50余人荣第举人、进士和状元,全在朝庭任职,为后人敬仰。因繁衍迅速,从26世起,后世子孙以白梅为起点,枝蔓式地了逐渐向外散发,仅江西省境内就有十四、五个县(区)有缘自白梅的习氏村庄。2003年,前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的夫人齐心受丈夫的临终嘱托,认祖到了江西省新干县塘头村,而塘头村为白梅村习氏分支。习凿齿一生勤奋好学,忠烈重德,先后著有《汉晋春秋》五十四卷、《襄阳耆旧传》五卷、《逸人高士传》八卷、《习凿齿传》五卷、《魏武帝本纪》四卷和《诸葛式候宅铭》等文献著作,其中煌煌巨著《汉晋春秋》五十四卷名垂史册,给后人树立了学习的楷模,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600多年历史的白梅古村,既有悠久的习凿齿文化和民俗文化,又有大量的文物古迹。古祠堂、古桥、古樟、古井、古石辗、古巷道随处可见,古村的由来和境内的来龙山、笔架山等诸多动听的民间传说与故事信手拈来。村西碧水澄澈的孔目江逶迤而来,就像女人的柔软臂膀,紧紧地拥白梅入怀。有水就有桥,“江南石桥”是村内主要的桥梁,桥身美观,桥发五孔,长桥卧波,秀水映桥。江南有成片的良田,江北则是白梅村。为了方便南来北往推车挑担的乡亲,先人早先就在江面上架起了一座木桥,可每年雨季来临洪水猛涨,桥板不时被洪水冲走,乡亲徒唤奈何。清朝已卯年间,习氏第49世孙习子功、习芳圃见状后开山取石,捐资修建了江南石桥。此桥距今有130余年,目前依然完好无损,大大方便了过往的乡亲。
历史悠久的“习市早梅”是白梅村的亮点,因村落依山而建空气湿度大,白梅花开时绕着山村的四周尽情绽放,从树技开到树梢,蓬勃而烂漫。一片片洁白色的花瓣薄如蝉翼,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每年的寒冬腊月,满山遍野的梅花树梅花盛开争妍斗丽。人们一旦看到枝枝白梅花开放了,就意味着当年最冷的天气要来临了,且一定是白雪纷飞的景象。梅花有傲霜雪,适冰冷的神骨灵性,冷气之下,朵朵白梅与雪白光汇成一片,便形成了蒙蒙淼茫的奇观景象,十分炫丽和耀眼,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远近闻名的赏花闹市。
来龙山是白梅村的龙脉山,发源于蒙山龙脉,其状犹如千军万马,跨山越涧,势不可挡,奔腾向前,途径后岭、华山上向西越过小尖岭下,再向南至密元山坳,穿越五脑峰延伸于白梅境内,可谓是天地之巧琢、大山之灵气凝成了千古来龙山栩栩如生的金凤凰。
相传东晋年间,有个绰号为板牙天子在朝中做官。白天人在朝中,晚上则驾凤而去,驾凤而返,去探望家中的妻儿老小。可时间一长,朝庭便发现了他的秘密,于是皇帝就要板牙天子将来龙山画成图画给他看,起初他画的是南山来龙山,皇上看后摇头说不像,接着板牙天子又重新仔细地画了一张真的来龙山图,结果皇帝看后大吃一惊,赞道:“是一只凤形,且是活凤!”便顺手拿起朱笔在凤的身上点了一笔,山上就出现了一口天井,再在凤身上捺了一笔,凤就露出了肋骨。从此扳牙天子就再也不能驾凤往返了。
白梅村的历史文化、名人故事、民间传说以及古迹新貌和自然景观只能说明过去,也难于一一述说,但白梅的后人始终不忘秉承祖先的遗风,默默地传承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如今,白梅己是新余市的文明村落、省级森林村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幽人作诗兴不浅,时复杖藜携酒来。”端起杨梅酒,忽然兴叹,白梅村就是一坛窖藏千年的老酒,甘汁玉液,历久弥香,让人久久回味。
夕阳西下,袅炊冉起,离开白梅村总有万般不舍,脚步难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