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祝福江山】往事悠悠(十)(随笔) ——教育生涯
17、教学札记:质疑
质疑:“床前明月光”的“床”是什么意思?
我在教书的时候,提倡学生质疑。我经常说:不要相信古人说的都正确,不要相信领导、老师说的都是真理,要学会自己动脑子,尽信书不如不读书。
有一天,学生问我,程老师把你叫“丘子”,是不是在骂你?我说,他是尊重我。子,是对别人的尊称;古人被称“子”的人,都是了不起的人。如:孔子、老子、庄子、孟子、韩非子等;我自愧。
有一天,学生问我,吕淑湘是女人,老师讲到她时为何总称她为“先生”?我说:这是对德高望重的女士最崇敬的称谓。举例:新中国成立前夕,毛主席在火车站迎接宋庆龄时称其为“先生”,对方连说“不敢”。
有一天,学生问我,“床前明月光”的“床”是什么意思。我说,床就是床,还有什么意思?学生说:不对呀老师,“举头望明月”,那肯定是抬头望明月,而月光又在床前。这有两种可能,要么李白把床搬到户外睡,“疑是地上霜”,肯定是秋冬时节,把床搬到户外的可能性不大;要么是房顶上开有天窗,但那时没玻璃,下雨怎么办?
我不能回答,说等我查一查资料。小学教材,难倒了高中教师,真惭愧;我自以为什么都懂,其实什么都不懂。
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流传千年,在我国,不会背这首诗的人很少,但能说清这里的“床”是什么意思的几乎没有,包括我。
我查找了我手头上的所有资料,无果。我请教了一位大学教授,他说,古时候水井周围的栅栏也叫床。但我还是将信将疑。后来,偶然从一个材料上发现,李白是胡人,不属汉族,顿时大悟。原来,胡人当时的床,和我们现在的马扎差不多,不用了还可以挂在墙上,李白一定是在户外坐在这种床上观月的。
几年后,提问的学生已经参加工作了,我办完事顺便到他办公室去解释“床”字,夸他学习善动脑子;当然,他也夸我治学严谨。我们师生边谈边笑,还互相吹捧了一番。
18、教学札记:学生习作选
“与世无争”是谬论
经常听人说:“人要想身体健康,延年益寿,必须有个好心态,做到与世无争;这样不仅对自己好,也有利于社会稳定。”这话咋听起来似乎有理,但细推起来,实质上就是谬论,说白了,就是精神鸦片。(开头树靶子,为后文批驳作准备)
我们应该明白,要做到与世无争,必须有个前提条件,这就是衣食无忧。别人吃香的喝辣的你可以不争,但让你全家三天吃不上饭,你能做到与世无争吗?别人穿金戴银你也可以不争,但冬天让你全家无绵衣保暖,你能做到与世无争吗?所以,劝人与世无争,就是劝人自认倒霉。(用事实作论据,批驳有力)
我们还应该明白,要做到与世无争,还需一个基本条件,这就是办事顺畅:孩子该上学的上学,有病的人该看病的看病。但是,假如你的孩子上学须交高费,因为他不属这个学区;你的亲人有重病不能住院医治,因为你交不起前期的压金。有人告诉你说:“与世无争吧”,不知你有何感想。(仍以事实为例,虽较宽泛,但确有代表性)。要做到与世无争,还得有个条件,那就是不受人欺负。假如你的田被人“规划”掉了,又没有给个说法,你能做到不争?假如你的房子按规划该扒,也不给你个交待,说扒就扒了,你能不争?如果有人说能忍则忍吧,何必去争?而我要说:全是屁话!(语言有点粗俗)。假如有人强奸了我的老婆,有人告诉我说,你就忍一下吧,我会首先杀掉这家伙,然后杀掉强奸犯,然后再自杀!(野蛮,不懂法)。
假如有个洋鬼子在大街上捉个中国小姑娘,在她裆里摸一把,然后说:“嗨!还没长毛!”(方志敏烈士遇到过这种情况)谁见了不愤怒?谁能做到视而不见,与世无争呢?(质问有力)
所以,劝人与世无争,就是向人灌输精神鸦片,就是劝人放弃斗争。我敢说,这种人要么富得流油,要么就是官僚集团的说客。假如让这种人冬天无绵衣,再饿他三天,我敢保正他的态度立马改变。
总批(括号里的话是我的楣批):这篇小驳论开头树靶子,做到了有的放矢;中间几段层层剥茧,有理有据;最后一段照应开头,使全文浑然一体。语言干脆利索,不拖泥带水。上佳。
19、教学札记:大禹治水带“小秘”了吗?
反向思维是我在作文教学中最常用的训练方法之一。我反复告诉学生,作文决不能走别人走过的老路,要想自己的作文有亮点,必须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维方式。我对同学们说: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四大名著,没有一部作品与人雷同;巴金先生的《家》、《春》、《秋》三部长篇,写得非常好。特别是《家》,写许多青年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封建势力作斗争的故事,很感人。但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生活的小环境是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高家大院,写那里头的公子少爷、小姐丫环的爱情以及他们与封建势力斗争的故事。但看过《红楼梦》的人,就有曾似相识的感觉。李白登上黄鹤楼本想题诗,但见前人有诗在先,就放弃了自己题诗的念头。所以,作文要想有亮点就必须有新东西。所谓“新”,就是新思维、新观点、新材料、新角度;而且要有自己个性化的语言,不能像“文革”期间写大字报那样:小报抄大报,大报抄党报,抄来抄去一个脸孔。
这一天的作文课,我讲完反向思维的基本要点后,让学生用反向思维的方法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但作文收来以后,我却不知道如何批改才好。
有这样一篇记叙文,题目叫《大奶奶》。习作是用第一人称讲述故事的,习作说:“我”大奶奶年龄并不大,也只40刚出头,她身材高大,又胖又黑,干农活一般的男人都不如她;按年纪她比“我”大嫂还小一岁,因为“我”大爷辈儿长,所以,“我”只能把她叫大奶奶。习作接着说:他大爷原先是本县的乡党委书记,后来调到外县当了副县长,因为工作忙,除了春节回家一次外,一年到头再不归屋。其实他大奶奶也知道不是忙不忙的问题,知道他大爷在外头有了相好的。他大奶奶与他大爷上高中时是同学,都是“老三界”,是他大奶奶追他大爷她俩才结婚的。他大奶奶认为,现在的领导干部都是“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不提离婚已经很不错了;他大奶奶甚至还认为,当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那肯定也是外面有了情人,有了小秘,不然,哪就忙那很?
习作接着议论道:像他“大奶奶这种为了家庭的稳定而不惜委屈自己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像他“大奶奶这种为了社会的安宁而表现出的宽容是值得赞美的”。
看了这篇习作,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真不知如何批改才好。习作把社会上有不少领导干部有情人而受到批判的情况反过来看,并加以肯定,也算反向思维;但从内容看,真让人哭笑不得。所以,只好把习作中的错别字改一改,病句修一修,最后总批一句:你大奶奶对大禹的看法还是有点偏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