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襄阳印象(随笔) ——穿越神农架(1)
2018年9月1日,星期六,天气:阴有零星小雨,温度21-31℃
计划骑行穿越武当山~神农架有些时日了,真正来临的时候还是有点小激动,早晨来黄石北站送行的骑友还真不少,在同伴们期待、不舍、羡慕的目光注视下,我们一行九人踏上征程。
动车12:40准时到达襄阳,出得车站,大家紧张组车,新队友徐杰的一个小建议获得大家认同,把装车包快递到宜昌,小伙子脑瓜子灵光,这样一来,为我们减轻不小负重,而且集体打包邮费不贵,人均区区七元而已。
我是第一次来襄阳,但并不陌生,在我印象中,襄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风云际会,孔明躬耕隆中,写出千古名篇《隆中对》;南宋军民在此坚守抗元五十年,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其中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还被金庸先生写进了《射雕英雄传》,少时的我,也因为仰慕郭大侠,而对襄阳心生敬意。特别是1940年枣宜会战中,张自忠将军在这片土地上与日寇惨烈相搏,以身殉国,夫人李敏慧七日不食追随夫君而去的悲壮、动人故事,曾让我垂泪,感佩英雄的壮举,感佩二人至纯至真、至高无上的爱情。
单车在古城中滑行,这座城市给我的感觉,城市规划不错,市民素质也很高,街上人车虽多,但秩序井然,老城区路面虽有些破旧但很整洁,路口处人们都在安静的等候,绝无摩托车电动车抢道现象。人行道虽不宽,却别出心裁的隔出一米多宽的红色自行车道,足见城市管理者脑中的创新意识和为民情怀。
早听说襄阳的牛肉面不错,但找到它还真不易,转了两三条街才发现一家,想都没想招呼大家进去,一人一碗猛造,牛肉炖得很烂,汤头很浓,面条极细且配有细嫩的豆芽,汁色红亮、配以青绿新鲜的香菜,极富层次感,看着口中生津;吃一口筋道弹牙、细腻爽滑,再喝一口汤,那种鲜辣醇香的味道,立刻从你的口中向全身漫延,细密的汗珠也随之从你的额头、后背心溢出,有一种说不出的畅快感。
吃完牛肉面,已过下午两点,小帅哥徐杰在前边导航引路,全队呈一字纵队排开,穿街过桥,整齐划一的动作,亮眼的骑行服,与裙裾飘飘的美女、气韵悠悠的亭阁、波纹荡漾的湖水、随风曳动的柳枝,构成一幅绝美的秋日骑游图。
队伍穿过汉江大桥,行进在一座立交桥上,昔日高大雄伟、象征城市文明的襄阳古城墙就在车轮下方,与周围鳞次栉比的现代化高楼和纵横宽阔的道路桥梁相比,显得有些低矮和陈旧,但仍不失庄重、典雅、威严的气质;就像抱负远大的少年,虽一时居于陋室,布衣草履,饮露餐花,却始终掩藏不了其勃勃英气。
途径习家池和古隆中两处景点,传说中历史悠久的古迹,多为近些年发展旅游经济而翻建,虽流光溢彩、气势恢宏,却少了一份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只是走马观花式的看看,拍几张照片走人。倒是高高耸立在羊祜山上的襄樊战役英雄纪念碑,诉说着这座城市曾经的历史,只是此行山高路远,不敢太过消耗队友体力,故未安排前去瞻仰。
原计划今日在卧龙镇住宿,但见天色还早,队友们刚刚撩发的骑行热情不可浇灭,遂决定继续骑行52公里,在谷城县过夜。S303省道宽阔平直,视野开阔,路旁的村庄掩映在绿树丛中,神秘的汉江水时隐时现,微风夹杂着细细的雨丝吹拂到面颊上,甚是凉爽。早已按捺不住的队友们,像一群撒欢的野马,顷刻间绝尘而去。这一路跑得特别爽,队友们一路暗自比拼、相互照应,全队到达谷城县时,天才刚刚擦黑。
在城中找了一家宾馆安顿下来,然后在附近寻了小餐馆,一群人边吃边聊,欢笑声溢满小屋,直至很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