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生态谷城(随笔) ——穿越神农架(2)
2018年9月2日,星期日,多云转晴,温度26-35℃
经昨日热身,大家精神头更足了,早六点起床了,为新一天的征途做好了准备。出门第一件事就是吃牛肉面,小份八元大份十元,较之襄阳要便宜不少,满满一搪瓷盆,吃面时有服务生提着茶壶挨个问要不要米酒,经验告诉我,送上门的没好事,口说不要,但见队友们喝得挺香,心痒,就问多少钱一碗,答曰不要钱。索性要队友王勇帮我打了一碗,单看外观,以为是一碗豆浆或牛奶,品一口,冰冰凉凉,酸酸甜甜中带点微涩,透着淡淡的酒香味,爽极了!
早餐后,按导航提示西进,在谷城县的街市中穿行,与四处乱窜的摩托车、电动车赛跑,与随意横穿马路的行人争道,不知不觉中来到了石花镇,这才发现,我们被导航忽悠了,并没有上昨天来时的303省道,而是带我们走了“捷径”。
据说镇上有一家2000年历史的酒厂~石花酒厂,生产的石花大曲曾经享誉海内,秦末楚霸王项羽在此痛饮石花酒,明末义军首领李自成、张献忠在此聚首,开怀豪饮,演绎了一出“双雄醉”的历史活剧;抗战时期,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长期驻兵于此,扼守鄂西北门户,常常到石花古镇品酒,并以石花美酒激励抗日将士。当我们走近厂子时,漂亮时尚的办公大楼,金属围栏绿化带,镌刻的溜金大字招牌,一如常见的普通企业,与心目中古色古香酒文化传承者的形象大相径庭,只是一组描写古人酿酒劳动场面的雕塑,透露些许历史的气息,给了我一点安慰。
骑行队伍离开石花镇后,拐上一条乡间小道,宽不过三五米,曲曲弯弯,忽上忽下,路旁的房屋渐渐稀少,墨绿的群山绵延起来,近处稻田金黄,一缕缕稻香被风儿裹携着,不时送入鼻腔,有些醉人。越往里走,道路起伏越大,绿色更浓,山势更逶迤。
眼前,一段快速升高的坡路,激起了我的斗志。迅速提档加速,从队尾向队前突了出去,队友们见我开始拉扯,也纷纷加速,瞬间,原本中速跋涉的“驼队”,变成一条狂放的小龙,在飘忽跌宕的山道上疾驰。一直在后边收尾的我,憋闷已久的激情终于被释放出来,热汗从身上溢出的那一刻,似乎把工作生活的压力,胸中郁结的不快,全部宣泄了出来,身上感觉无比的轻松畅快,眼前的山峦、树木、田园变得那么明艳与和谐。
继续前行,前方出现一条Y形岔道,担心走错,停下踌躇。这时,一帅气小伙骑着车在我跟前停下,后座上还坐着一个姑娘,显然是他的女友。他主动跟我打招呼,问我们去哪里,然后热情的给我们指路,怕没说清楚,还打开手机地图放大给我看,确信我看懂了,这才骑车离开。往前行进约五公里,到了五山镇,大家停下来买水和食物补充能量,这时,又一个帅哥骑友路过,主动提出给我们带路,交谈中发现他的左手臂已肿得老高,询问得知是被蜂蛰了,委婉的拒绝了他,并关切的叫他赶紧去医院处理一下。
循着当地骑友的指引,我们右转后,在一条山道上飞奔,路边流水淙淙,茶园遍野,蜂飞蝶舞,时而有不知名鸟雀的歌声传来,悦目而赏心。进至一座横亘的高速公路桥处,道路开始有了坡度,我再次冲到前面,享受冲坡时心跳加速,汗如雨飞的快感,这条路很快走到尽头,眼前出现一条漆黑的隧道,深不可测。待队友到齐,集体开灯,列队向洞中摸去,这条隧道高约三四米,宽五米左右,平时少有车辆通过,人行其中,不时有滴水落在头上,从脖颈滚落后背心,冰彻刺骨,车轮激起一条弧形水线,扬起又落下,里面除了水儿嘀嗒,还有车胎碾压发出的沙沙声,再没有其他响动,感觉有些瘆人,不知谁带头唱起歌来,其他人也不甘落后,我哼的是“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似乎有点豪迈的悲壮。
走出隧道口,耀眼的光芒刺得我们睁不开眼,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刚刚经历黑暗,而是丹江口市的太阳实在太热情,与过洞前阴云密布的谷城县相比,这里温度高好几度,热辣辣的阳光晒的人抬不起头来。
好在我们终于上了316国道,一水儿的柏油路面,队友们立马像打了兴奋剂,一阵风驰电掣之后,很快消失在视线以外,只留下我和队友小民在后边苦苦跟随。离武当山越来越近,坡度也一点一点增加,路面上看得见蒸起的热浪,目测地表温度至少四十度,这样的天气条件,对我们的考验可想而知,时近中午,早晨吃的牛肉面已化于无形,饥肠辘辘顶着烈日高温爬坡可不是好玩的。此时,距武当山不过十五公里,考虑到安全第一,遂决定在丁家营镇就餐休整。
餐后,满血复活的我们,气势如虹,路边明镜一样的太极湖,玉带一样的水面大桥,苍翠欲滴的山林,都留不住我们前进的脚步,仅四十多分钟就到了武当山大门附近,找了一家农家乐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