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黄草枯
下乡上班的途中,只见公路两侧的田野里青黄、浅黄、褐黄一片,那是成熟的小麦、大麦和间杂在其间的油菜籽;小麦是浅黄浅黄的,大麦已成了褐黄色。成片成片的麦子在热烈的阳光下,闪着刺眼的光芒,它们随着风儿前后摆动,在广袤的平原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金浪。
“麦黄草枯,人少鬼多!”布谷鸟也在叫了,这儿的人们把布谷鸟称做“麦黄草枯”。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这块土地上有对恩恩爱爱的夫妻,他们膝下有一双活泼可爱的儿女,一家人日子过得平淡温馨。后为生计所迫,丈夫外出,妻子在家中耕田种地,抚儿养女。丈夫走后,妻子劳作之余常带着孩子到村头的路口向远处张望,盼望丈夫早点归来。无奈男子一去杳无音讯,勤劳善良的妻子积劳成疾,在一个麦收的季节病倒而亡,化为布谷鸟,在夏天烈日的天空下喊着:“麦黄草枯,人少鬼多。”麦子将黄,麦草已枯,大人少,小孩多,有劳累之苦,有怨夫之情,是一曲凄婉的美丽传说。
“田家少闲田,五月人倍忙……”端午将至,农忙已到。
夏天农忙季节,农民抢收抢种。记得小时候,父亲在收麦时常常开夜工,有时他半夜里回来,把我和妹妹叫醒,吃生产队碰头时分的肉饭。那是白米饭里盛着红烧肉,饭夹生肉也不烂。我和妹妹迷迷糊糊地,只觉得那肉那饭特香,连汤夹水一口气吃了下去,完了倒头又睡。后来农村落实承包责任制,我已到了镇上上中学,父母怕影响我学习,很少叫我下田干活,农忙时星期天回家,看到父母天不亮就煮好了一锅饭带到田头,晚上七八点钟才撑船到家,收拾吃晚饭,鼻子总是酸酸的。
到了我学校毕业分到县城工作后,每到农忙,都会请天把假连着休息天,赶到农村老家帮父母几天忙。我平常难得干几天重体力活,农忙又是没日没夜,抢收抢种,那种苦和累是说不出的苦和累。在四面不透风,上面是火辣辣的太阳的麦田里,弯腰低头割麦,田里的麦穗就要炸裂,麦杆也晒得崩脆崩脆的,埋头只听见割麦咔嚓咔嚓的声音;针一样的麦芒划在胳膊上、脸上,留下了一溜一溜的痕迹;汗水湿了头发,流进眼里,流到麦芒划过的地方,火辣辣的又蛰又痒;等到晚上割好麦子,麦把拿到船上,早已浑身无力,一步都不想挪,到了场头,还要硬拖着把麦把堆到场上;有时接着晚上轰麦把,胳膊和腿酸、疼,真不想动了,恨不得倒在草堆上就睡。盘中之餐,粒粒辛苦,不事稼穑的人不会有深刻体会的!
农村生活之苦,农忙之苦,非农之人是难以体会到的;农民跟老黄牛一样,吃的是草,挤的是奶,最后死了,还要连骨头带皮都献出来。好才现在农村农忙,一般都用上了收割机,轻松多了!
麦子又黄了,麦草又枯了,麦黄草枯又是一轮的收获。岁月在麦青麦黄中不断流转,人生在麦黄麦青中交替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