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心】怀念纳木错湖(散文)
摘要:作者以一个特殊的观察角度,浅析影响中国历史的相关文化符号。以世界海拔最高的湖,代表远离现代文明的污染,保持着自然原始生态。“纳木错湖”的洁净意念已超出宗教的范畴,是人们对世间万物关系的理想追求,是对宇宙空间的认识,是对自身价值的苏醒。最后告诫人们,放下高傲无妄的心,不要与万物为敌,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我们永远是宇宙的微尘。
【编者按】这篇散文作者以深邃笔调,追溯人类文明历史,认为那是一种交流与融会的过程。这个过程或是刀光剑影,烽火硝烟;或是哲学政治,文化渗透;甚至是毒虫瘟疫,都有可能改变历史发展进程。作者通过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经历,通过对中国儒、释、道三大宗教内涵的反思,对文化意义上的教化功能提出了一些探索性思考。本文将人类的渺小和伟大,自然的壮美和空灵,宇宙的浩瀚和无边,人类精神的培育和思想的进步结合起来漫想深思,用多维的文本构思和情感叙事,阐述了作者与读者对话的基本框架理念。文中以详实的采访拍摄见闻与经历,从镜头背后的全新视角给读者打开了一扇认识与思索人类文明历史的窗口,最后以世界最高的“纳木错湖”的洁净神圣意象,遥远星际意念中的美好愿景,作为文章的思想情怀寄望,既点化、照亮读者心灵,又让历史在现实中找到了真实依托。怀念纳木错,就是在怀念人类曾经美好的精神家园,希望后辈子孙能守护住这一片洁净!本文语言质朴凝练,洋溢着对人类精神家园的深切关注之情,绽放着储存心底的光和热。这些娓娓道来的哲思如清溪水般滋润读者心田,引人反思警醒。感谢精彩创作,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心灵飞鸿】
1 楼 文友:心灵飞鸿 2018-09-15 00:10:32
题为怀念纳木错,实为怀念若纳木错般洁净的精神家园,给人美的向往,精神的引领。一篇厚重深邃的散文,静心阅读,受益匪浅!感谢辛勤创作,敬茶!
勿忘本真
2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18-09-15 09:02:50
首先感谢飞鸿社长漏夜追文编案留评,南山深为感动!飞鸿社长在编评中的深切理解,更为南山动容。共同的生存记忆,给同时代的人有了心灵沟通的时空跨越,也让一种理解成为具体的表征,这就是文字的沟通。再次对飞鸿社长表示感谢!
文革结束后,中国的美术界出现了一批影响中国画坛的艺术家,1979到1984年间的创作中,出现了许多以表现农村生活为主题,且充满乡土气息的作品,例如陈丹青的《西藏组画》、袁运生以云南少数民族为素材创作的首都机场壁画。1979年,国家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周年特地举行了全国美术作品展,共有82件作品获奖,水粉画《西藏寄情——怀念纳木湖》(黄唯一作)获二等奖。1980年3月,文化部、共青团中央、全国美协发出“关于举办‘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的联合通知”(我也参加了此次此活动)。1981年1月,“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评选揭晓,全部获奖作品共153件,油画《父亲》(罗中立作)获一等奖(至今我还包存着与罗中立的来往信件)。
一种不同于文革创作模式的新风格出现,是两个迥然不同的创作模式,分别是“伤痕”和“乡土”这两个主题。这种文化现象的精神有着多重的含义:反思与批判的融会,文化记忆与生命拷问的交织。这些作品强化了艺术的历史性,流露出对生命意义的思索,艺术家以自身情感的表现为依托,唤起了艺术对个体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重塑了艺术的批判力量。
此文的配图就是黄唯一创作的粉画《怀念纳木湖》。当年我看着此画百感交集,心情难以描述,今天撰写此文作为对当年心情的追溯和对艺术家的追思。
(黄唯一,男,别名黄延龄,云南昆明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四川分会理事。擅长水粉画、水彩画、漆画。1952年毕业于昆明师范艺专,1957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工艺系,1959年往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1962年返四川美术学院任教,先后担任系主任,副教授、教授。代表作品有《怀念纳木湖》、《蜀江水碧》、《黑水河》等。)
人生如梦
文革结束后,中国的美术界出现了一批影响中国画坛的艺术家,1979到1984年间的创作中,出现了许多以表现农村生活为主题,且充满乡土气息的作品,例如陈丹青的《西藏组画》、袁运生以云南少数民族为素材创作的首都机场壁画。1979年,国家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周年特地举行了全国美术作品展,共有82件作品获奖,水粉画《西藏寄情——怀念纳木湖》(黄唯一作)获二等奖。1980年3月,文化部、共青团中央、全国美协发出“关于举办‘第二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的联合通知”(我也参加了此次此活动)。1981年1月,“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评选揭晓,全部获奖作品共153件,油画《父亲》(罗中立作)获一等奖(至今我还包存着与罗中立的来往信件)。
一种不同于文革创作模式的新风格出现,是两个迥然不同的创作模式,分别是“伤痕”和“乡土”这两个主题。这种文化现象的精神有着多重的含义:反思与批判的融会,文化记忆与生命拷问的交织。这些作品强化了艺术的历史性,流露出对生命意义的思索,艺术家以自身情感的表现为依托,唤起了艺术对个体的尊重,对生命的敬畏,重塑了艺术的批判力量。
此文的配图就是黄唯一创作的粉画《怀念纳木湖》。当年我看着此画百感交集,心情难以描述,今天撰写此文作为对当年心情的追溯和对艺术家的追思。
(黄唯一,男,别名黄延龄,云南昆明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四川分会理事。擅长水粉画、水彩画、漆画。1952年毕业于昆明师范艺专,1957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工艺系,1959年往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1962年返四川美术学院任教,先后担任系主任,副教授、教授。代表作品有《怀念纳木湖》、《蜀江水碧》、《黑水河》等。)
4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18-09-16 09:08:38
谢谢孙鹤部长赏读留评,人间所有的一切都源于自身的教化,之所以人类能走到今天,就是因为绝大多数的人心底都有最后的一条线,这就是人性。问好朋友了!
人生如梦
5 楼 文友:冰凝暗香 2018-09-16 13:57:52
拜读南山老师美文,心灵再次得到震撼!人类一边破坏着自然,一边又寻找着心灵的家园。寻找纳木错,让我们再次反思人类的过往。
6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18-09-16 17:41:52
感谢冰凝暗香来访美评!你我认识多年,今日才见到你的真容,黄河的水真的清了。 所有的自然美景都是以其物化的象征给人以启迪,在最后的关头就会以一种特殊的形式拯救人类,让人间更为美好。问好朋友了!
人生如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