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秋之韵”征文】“网红”汤二村(散文)
今年西京城的天气特别热,目下都已立秋好几天了,可这老天的热情却依然不减。根据近期的统计数据,这水平在全国不数一也得数二。看来西京城这“网红”的名号是可以坐实了。
说到“网红”,这西京城拼“网红”确是冲了那备受推崇的“一线城市”的名头去的。
拼“网红”的初衷是要拼出前景与福祉,不成想却一下子拼出这么高的温度来,这可是让大家始料不及的。
在如此酷热的煎熬下,人们不尽要质疑“网红”及其一味追求的那些“超”与“大”的东西了。这些最初被人追捧的高大上的东西似乎很丰满、也很动人,可细究之下觉得更多的只是些浮华而已,浮华之下自是会勾起更多的浮躁了。
说归说,闹心归闹心,这热还是热,一时间没谁能挡得住,也没谁能驱得走。坐以待蒸、待煮?实非良策。还是俗语说的好:“咱惹不起,可躲得起!”无奈时也就只好三十六计走为上了,于是乎大家就都出去躲了,于是乎我也乐得从了众义无反顾地躲开来避暑去了。
躲到哪儿去呢?地方当然有了!听说汉初“商山四皓”在南山避世时待过的地方不错,只是秦岭深处的那个商山不但距离较远,而且路径还崎岖,似乎不大合适。
退而求之,还是在那秦岭山中,与那商山比邻且距西京城更近一些有一个地方,听说那里既清静还凉爽,丝毫不亚于商山里的那片世外桃园。那里到底又是个什么去处呢?所言非别,正是西京城东南蓝田县域内的汤二村,那是秦岭汤峪大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上古的“蓝田猿人”在那里有无足迹无可考证。至于汤峪深处那小小的“世外桃园”的声名鹤起,似乎却是近时期的事。小号“世外桃园”的汤二村,一时间就出脱成了“网红”,于是乎人们就一传十、十传百,趋之若鹜了。
从汤峪口进秦岭,沿着那条自分水岭而下的汤峪河逆流而上,在蝉声与水声的伴随下,左转右转,七拐八拐,最后到达了一个山青水幽的小村镇,这就是汤二村。汤峪河的那条支流一路向西,最终赶在日头落山前抵达了这条山路的末尾。这是夹持在两山之间的一条小巧的水泥路,这条清幽的小路与那条涓涓的小溪轻快地游戏着、扭转着,一直纠缠到了水泥路尽头的“山水人家”。在溪水边那块“山水人家”牌匾的对面,依山座落着一幢三层的小洋楼。这小楼在大山的翠绿间虽说有些异类的嫌疑,但在被这里的静谧熏陶之下,它也就少了些俗腻,多了些清新和悠闲,透出几分“桃园”的色彩。
这个由汤二村延伸出来好远的“山水人家”,正是我们此番要落脚的地方。
乍一落地,这里给我的感觉似乎并不太凉爽。本以为“网红”这玩意最能骗人,热络异常的汤二村也不过如此,然而其后的事实证明人家这里却并非如此!这个人家的人显然未打诳语。原来,刚下车时人身上还带着大“网红”那边的汗渍和躁气,自是有些急切,可在这静幽里稍加调息,不一时那些汗渍和躁气就消散了,但觉一丝凉爽由外而内缓缓而来,先入心田,再润周天,不一刻人的心也平了、气也和了,喜悦之情也溢于言表了,这小“网红”,还行!
似乎到哪里也都还要讲究个味道,这“网红”的味道怎么样呢?回头一看,味道已一转眼全摆到桌子上了。
这桌晚餐的内容没有山珍,也没有野味,毫不稀奇,平平常常,但见桌上的干煸豆角、凉拌豆芽、农家豆腐、浆水菜,这四样各据其色、各居其位,东西南北有如星布地围定了一碟辣子。这盘拼出来的辣子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红的火焰是油泼辣子,绿的海水则是绿辣子。有说辣子也是秦人的命,故而这碟辣子也就占居了这桌味道的中心位置。在桌边的一角放了一盘圆月似的煎饼,相对的另一边角上则摆着一箩太阳状的锅盔。每人面前的粗瓷碗里都盛满了冒着热气的金黄色的苞谷糁子。来一口煎饼卷菜,或是一口锅盔夹辣子,然后吸溜地喝上一口苞谷糁子,虽说这粗放得难登大雅,但却让人着实能品味出自然的朴实与爽快。
自然中的人,有个自然的心情,再辅以自然的味道,自然也就有个好味口了,其结果自然不用说了,看来朴质而自然的东西才是好东西。
晚饭后天光尚朗,此时正可漫步,沿了那小溪逆流而上,左边是掩映在丛绿间的溪水,右边点豆似的也分布了几户人家,那些人家的屋前都长着茂绿的核桃树。虽说核桃树上的核桃尚绿,但人能够着的枝上则都已空了,显然是被谁尝了鲜。在一家的屋畔上屹立着一棵大树,那树顶上的老鸦窝相当大,几乎占居了小半个树头,很抢眼,打老远就能看得见。此刻的夕阳业已隐去,西边的山头上空还遗了些浅淡的余辉。山脚低树上的灰喜鹊不少,叽叽喳喳的,好像在开会。小溪浓荫处也有三两只蝉在伴了流水吟鸣,时高时低,时有时无,似乎很悠闲也很随性。
虽说硬化的水泥路到此戛然而止,可路却继续向前延伸着。沿着这条延伸出来的漫坡沙石路再往上走,不一时便可看见左手边跨在溪水上的小桥,穿过小桥则又是一户人家,看这情势这该是这淙溪流以及这条小道上的最后一户人家了。这户人家背靠着青山,脚踏着流水,一溜几间的瓦房座落在葱茏的群绿之中,有几缕薄薄的炊烟升起,淡淡的,悠悠的,似有几分遗世的意境。这屋院初见并无奇异,只是觉得有些眼熟。再一比对就开朗了,韶山冲?似乎有点像,可从那屋院正走出来的显然不是个伟人,那是一位标准的山野老人。只见那老人戴了副茶色的石头镜,嘴角上叼着根烟卷,右手里拄着根棍子,左手里拎着个收音机,从那收音机里传出的声音分明就是地道的秦腔。这情景似乎也不算太新奇,但那惬意和悠闲却很能感染人。
再往上走,沙石路也到尽头了,续接下来的则是一条在齐人高的野花草中踩出来的羊肠小道。寻着这小道继续向前,似乎一直都是树丛以及野花草,而且那些花草树木还越来越高、越来越密,再加上此时的光线也在变暗,一下子就有些阴森森的,不免令人有点紧张。一个人、一幕暗夜、黑黝黝的大山……忽然间就有些害怕了,于是乎就赶紧又向回返,直到退回到那条坚实的水泥路上,这才放下心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气氛一缓和,人的闲情逸致就又萌生起来了。忽然看到路边的花草间有一个凤蝶在翩翩起舞,煞是好看,于是就驻足欣赏起她的舞姿来。只见它轻轻灵灵地在花草间翻飞着、飘洒着,时上时下,时静时动,有时甚至是在有意停下来摆个势、造个形,专等我去为她拍照、留影。正当这凤蝶再一次在一株花蕊间忘情地陶醉时,我如电般地一伸手就把她掬到我的手心了,然后那凤蝶就在我的手心里努力地跳着,我的心随着它也在兴奋地跳着。之所以兴奋,我以为这可是件非常美妙的礼物,爱女看到这礼物一定会非常喜欢的!
当我摸黑回到“山水人家”把这礼物捧给小女时,她果然高兴得跳了起来,大呼小叫着去给那凤蝶找屋子。她把她那透明的小吃罐里的食品全倒了出来,把那罐用水洗了又洗,最后擦干抹净,再小心翼翼地把凤蝶放到里面,最后还没忘让我帮她在盖子上扎了几个供凤蝶呼吸的透气孔,然后放在窗下的桌上,转过来调过去看个不够。那凤蝶一开始还要飞,只是飞了一会儿就安宁了,平静地落在罐子底,一会儿摇摇长眉、转转身子,一会儿又张张翅膀。这时爱女就和它说话,它也静静呆着听她说话。她们俨然成了好朋友,那有似童话世界里的情景好温馨、好动人!
当晚当我把这个“山水人家”的山水和人家以及那个凤蝶的图片发到朋友圈时,没想到引出了不小的轰动,大家一股脑地点赞连连称好。好多人还要电话、要位置,我忙不迭地在网上解答着、回复着,一直忙到半夜。
待等手困眼花地推开房门,抬步走上宽敞的顶层平台,但见月亮早都出来悬在夜空上了。忽然发现这山中的天似乎要比外边的天低很多,云在山尖上游荡,月亮和星星并不比山高多少,看那样子从前边那山顶上一伸手就能够到。只是这夜并不寂静,总有着呼呼的响声,没感觉到有风的撩拂自然这就不是风声了,仔细往脚下一寻,倒是隐约可见水流的光影。
回想适才忙乱无比的那一幕,似乎自己一下子也被这汤二村给带成又一个“网红”了。原本是为了逃避那个把人热得如蒸如煮的大“网红”,不成想却又躲进这个小“网红”,自个儿无意间也成了个“网红”,这不禁令人哑然失笑了。
需要补充说的是,那个凤蝶第二天就被爱女给放了,因为她不想再看它闷在罐子里可怜的样子,想让它快乐自由地去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