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你的确是为我好,可我不愿意成为你(赏析) ——影片《因为我爱你》观后感
父母给子女的意见,出发点往往是好的,或关心,或劝导,或以自己的人生经验为例证,但子女却常有不同的想法,甚至相反。
德国电影《因为我爱你》主要讲了一对年轻夫妇争夺儿子抚养权的故事。
伊娃在一次摄影展上深入解读了某幅作品,得到了作品摄影者路易斯的欣赏。伊娃后来从德国到葡萄牙找到路易斯,两人坠入爱河,享受到最美好的恋爱时光。
伊娃怀孕后两人结婚。婚后却因赚钱养家和陪伴家人等日常生活问题争吵不休,无法调适,两人陷入苦闷之中。路易斯重新与前女友往来,伊娃也与丈夫的好友出轨。
后来两人矛盾升级,有一次还动了手,伊娃第二胎流产,带着儿子回到德国母亲家。路易斯又想办法将儿子弄走,女方诉到法庭,与男方争夺抚养权。
这些情节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倒是有一点还值得关注,就是伊娃的母亲从一开始就极力支持女儿争夺抚养权,但伊娃最终并没有听她的。
伊娃对母亲说:我不想再过你那样的生活。
伊娃的父母早年离异,其母亲一直不肯原谅父亲,哪怕是在伊娃的婚礼上,母亲也没有理睬父亲。据母亲讲,离异的责任全在父亲身上。母亲没有再婚,一人将伊娃养大,所承受的辛劳自然也怪罪到前夫头上。
母亲从自己的切身经历中感受到,男人不可靠。伊娃恋爱时,母亲这样讲,让女儿小心;伊娃分手后,母亲更是这样讲,让女儿提防。
母亲反复这样提示,自然有她的道理,也是出于关心和爱护女儿的目的。
母亲没有想到,在女儿的眼里,父亲的形象与母亲描述的并不一样。小时候,父亲在有限的探视时间内,带给女儿的感觉是快乐。婚礼上,父亲将女儿交给新郎时,是那样的不舍,女儿从自身的经历中可以感受到父亲对自己的爱,并不像母亲说得那样负面。
伊娃几次问过母亲,当初你们的结合,你看中了父亲什么?母亲总是不愿意回答。长期的怨恨,已经让她完全忽略了自己当初选择的理由,甚至变成了一种后悔。
伊娃觉得,自己的婚姻出现了问题,扪心自问,自己也有责任,完全指责对方是不公正的。如果按照母亲说的去做,那就会重复母亲的人生,让儿子也像自己一样生活在单亲家庭,这是伊娃不愿意的。
伊娃知道母亲是为自己着想,但伊娃也看到了母亲的偏执和人生的不幸。
为此,伊娃没有听从母亲的建议,不是去争夺儿子的抚养权,而是采取了和解的方式,与路易斯重新和好,让儿子有个完整的家,不能因为父母的原因而给儿子带来不好的影响。
好在路易斯也通过别的途径明白了这一点,最后花好月圆。
影片情节峰回路转,不仅增加了戏剧性,也给人以启示。
别人的经验,哪怕是父母的,可以考虑,可以借鉴,但需要自己判断和选择。时代不同了,观念和人物也变更了,没有必要套用。
别人的想法,哪怕都在为你考虑,也需要自己最终权衡。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本身就是很难做到的,何况有些人嘴里说的是为你考虑,实际上更多的是考虑自己。
在这个方面,自己有必要保持清醒的认识。自己的事情自己作主,自己决定的事情自己负责。父母、家人、朋友对自己好,为自己考虑,那里面有很多情感因素在起作用,情感多了,理智相应减少,需要自己努力分辨清楚。情感不能与理智混淆,情感深厚,并不代表意见的正确。
难以分辨的,不妨看看说话人自己生活过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