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让教养成就品性(随笔)
饭后,与友一同相约出去散步。夜晚的亳清河朦胧而梦幻,河畔的行人络绎不绝,纷纷陶醉在她温柔的臂弯。
突然,正前方,一位年轻妈妈的举止深深吸引了我的目光。此刻妈妈正蹲下身子,在她的对面,站着一个三四岁左右的扎着小辫儿的小女孩,孩子手里拿着一个貌似刚刚打开的棒棒糖。她语气平和但又有点神情严肃地和孩子小声地说着些什么。随后孩子捡起地上的一个袋子,她拉着孩子的小手缓缓走向不远处的垃圾桶。这一切发生的那么平静,周围也许很少人注意到,如生活浪潮中泛起的一朵细小的浪花,却给这个美丽的夏夜增加了一丝美丽的感动。
无疑这位母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是成功的,既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不动声色地引导孩子保护环境卫生,不能随地乱扔垃圾。细节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教养,可能每个人都会认为这些是很平凡的小事,很容易就能做到,但是能够做到者却寥寥无几。
不禁又想起前段时间,亲眼目睹的一件事情。周末的夜晚,我和友散步归来的途中,走累了,坐在河边的条椅上休息。那是仲春的季节,我们坐的椅子背后是一片葱葱笼笼的树木花草,仿佛可以听见它们生长拔节的声音,那随着春意萌发的嫩绿枝条在微风中翩翩起舞,不时地把柔软的手臂温柔地伸到我们的面前,很是惬意。
这时两三个活泼可爱的孩子由大人陪同,蹦蹦跳跳地从远处嬉笑着跑来,他们不时地在花坛里找土块扔进河里,发出快乐的笑声,扔了一会儿,又开始攀援上树,用手使劲地折小树的枝条。
那些小树柔嫩的枝条怎能经得住他们如此残忍的蹂躏,我仿佛听到它们疼痛的呼吸。因为考虑到孩子家长脸面的因素,我们一直保持沉默,而这些熊孩子的野蛮行为,随从的父母仿佛视而不见,丝毫不加劝阻。最后我和朋友实在是忍无可忍,尽量用柔和的语气阻止了孩子继续伤害小树的行为。这时他们父母脸上呈现出难以描述的尴尬,才敷衍了事地说了孩子两句。我庆幸他们没有怨我们多管闲事,还不算是素质低下。
此情此景,心中不禁涌起别样的感慨。两位母亲,面对孩子,截然不同的教育态度与方式,两个孩子的未来一定也是千差万别。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一天天提高,吃穿住行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但是,一些人的素质仿佛还停在原地。衣服的美只是外表,只能带给别人眼目的生动;而一个人内在的修养才是一道靓丽的风景,让人过目不忘。
曾经在早餐店,见到过一位六七十岁的穿着朴素的老人,吃完饭后,用纸巾擦过嘴,然后把桌子上掉落的东西认真地收拾干净后,把纸扔进了邻桌的垃圾桶里,然后才默默地离去。教养不是大众场合的刻意作秀,更是体现了无人注意时,那一刻,我觉得他的形象很高大,令人敬佩。
曾经漫步在幽静的河畔,清洁工打扫过路面刚刚离开,看到一位穿着讲究的女子,一边悠闲地散步,一边嗑瓜子,随手把嗑掉的瓜子皮散落一路。不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随意破坏环境卫生,那一刻,我觉得她非常地丑陋。
从一本书中看到:教养,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道德水准。经常见到一些孩子懂礼貌有教养,让人一见就心生喜爱,随后见其父母,也是温文尔雅,知书达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行举止无意间就给孩子树立了榜样,一个孩子的身上往往可以折射出父母的影子。
子不教,父母之过。愿我们都能慎待生活中的细节,严格自己的行为,成为孩子心中名副其实的榜样。并且也严格要求孩子,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比如讲文明懂礼貌,不说脏话秽语,大众场合不喧哗打闹,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等。
请告诉孩子,有教养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自带光芒,创造出一方有氧的空间,让周围人感觉舒服,美好。愉悦别人,高尚自己,教养是我们一生的功课,它的最终受益者将是自己本人。教养即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言行的负责,无意间便会抬高自己的身价,在以后生活与事业中都会为自己加分。
愿为人父母的我们都能做到真正地疼爱孩子,对孩子负责。未来日子里,让他(她)成为一个有素养的人,为人处事谦逊善良,懂得处处为别人着想。让教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孩子一生最珍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