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不要给我说清高(随笔)
看了一篇某位“专业作家”的博文,说在别人眼里自己显得清高而孤傲。
什么是清高,虽然这个词有一部分人经常挂在嘴边,但具体什么含义,我还没有认真斟酌过,今天看了这位“专业作家”的文章后便百度搜索了一下。百度百科里是这样解释的:纯洁高尚,不慕名利,不同流合污。现多指不愿合群,孤芳自赏。可是我们的这位“专业作家”算得上清高吗?要证明一个人的品德是不是清高,不能看他说了什么,要看他做了什么。记得在多年前,我们的这位“专业作家”还没有成为“专业作家”之前,那时候只能算作一个业余作家吧,因为他还没有变成体制内的人,没有领取旱涝保收的薪水,为了自己的生计,主要的工作当然不是写作,因为发表的作品实在有限(或者就根本没有正式发表过作品),大都是投给没有稿酬的广播电台的,所以干着一份不起眼的糊口的营生,但这也没有什么丢人的,据说姜子牙先生在遇到文王之前,为了生计什么工作都干过,并且干什么都不成功。一边为了糊口干着不起眼的营生,一边刻苦的读书写作,这种积极上进的精神当然是值得肯定的,可是我们的业余作家并不像一般的文学青年那么书呆子气,是个相当有谋略的人。
虽然不是什么大都市,没有驰名中外的文人墨客,重量级的作家,只是个小小的县城,但舞文弄墨,在省内市内经常发表作品的还是有那么几个人,可是我们的业余作家却把这些小县城的文人们不放在眼里,从不会把自己的作品拿给这些人看,和这些同行去交流,我们的业余作家要的是实惠,既是被这些人百分之百的肯定,对自己有什么实际意义呢?于是便把自己的作品拿给某些有实权的领导去看,用一副谦卑的表情,要领导给自己提出批评意见,在对领导表达敬仰之情的时候,不经意间脸微微一红,那副青涩的面孔加上腼腆的表情,虽算不上漂亮,也没有骄人的身材,但文学女青年身上散发着青春气息,怎能让已经是四五十岁的领导心底里不生出一丝怜惜之情?当然,仅仅把自己的作品拿给领导看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些作品还不够成熟,只能和中学生的作文相比美,不会让领导特别重视,只能得到领导的一些勉励的话。不过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我们的业余作家是个非常善于捉捕机会,又敢想敢干的人。机会终于来了,只要有钱谁都可以出书了,只要不出现反党反社会主义和违法的言论,哪怕就是小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可以,出版社就只有一个目的——赚钱。这可乐坏了千百万梦里也想发表作品而发表不了作品的文学青年们,终于有了圆文学梦的机会。我们的业余作家就是抓住了这一机会,在这个小县城里做了第一个自费出书的人。在这偏远的小县城,信息相对来说也是闭塞的,有很多人当时因为没有转过弯来,以为出版书的人是有一定水平的,不然出版社怎么会通过呢?当时成了轰动一时的大事,成了小城里的头条新闻,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因为有伯乐式的某些领导组织,在县最高学府里做了一场先进事迹报告会,这条新闻很快蔓延到了全县各个乡村。不过在做报告的时候,我们的业余作家哭了,据有些社会观察家分析,业余作者不是像凯旋而归的将军,为胜利而激动,而是为出书负了一笔承重债务。原以为自己的书一出来就会一售而光,谁料实际中却与想象中相差甚远。
我们的业余作者面对一大堆书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快要退休的热心老人,实在看不下去了,便挺身而出,背着书向自己的熟人推销。可是当我们的业余作家变成“专业作家”之后,也就是老人退休之后,“专业作家”再见了老人的时候竟然连个招呼也不打了,老人一直没有明白“专业作家”怎么会这样,说起的时候一脸的委屈。在老人眼里“专业作家”当然是非常的清高而孤傲了。